查看原文
其他

行动研究,是终点也是起点

张婷婷 4 发展共学 2021-03-16

共读写作营|成为彼此的太阳,无需借别的光我要做一个行动研究者,希望通过行动研究助力公益发展。那么,我如何理解行动研究?这篇文章尝试做一些回答,关于我对于行动研究,对于推动社会改变的理解。


一、行动研究,是促发改变的钥匙


每个人对于行动研究都可以有自己的定义,而且这个定义可能会随着行动研究的进程而发生变化。但无论我们的定义如何不同,有一个共同不变的,是行动研究对于促发改变的追求。


与行动研究的初次相遇


是大学上《发展研究方法》这门专业课,后来学院出版了正式的教材,叫《参与式发展研究与实践方法》(李鸥编著,2010年)。里面提的是”行动性研究“与”参与式行动性研究“,据书中介绍,它是推动社区或群体发展、变化的重要方法,许多国际发展机构、大学项目以及全世界无数社区组织都在推进和采用这种研究方法来开展发展干预。是一种应用型社会研究,旨在引发社会变化,强调被研究对象或不同利益相关方一同参与研究,采取行动以改善自我和群体的社会处境…(P289-P291) 这个解释,似乎可以给当下想把行动研究融入到项目干预的机构一些指引,而且国内过往也有类似实践,比如陕西妇源汇高小贤老师在农村发展项目干预中就一直强调行动研究,注重社区的参与并通过在项目过程中的持续反思和学习,推进项目改进和成效提升。不过,这个概念对于10多年前的没有半点实践经验的我而言,并不能懂,只是记住了这是一个立足于行动的研究,不是纸上谈兵。


第二次接触行动研究


是我参加一年青年志愿者项目刚出来工作时,其中的任务之一就是做一个行动研究,那时是英文action research翻译过来的,即用一年中的前半年去了解当地情况并选择一个感兴趣主题开展调查研究,产出一份行动方案,然后下半年按设计的行动方案来实施开展项目。这其实是一种比较科学严谨的开发项目的方式,让项目设计可以从了解需求和真实的问题开始。不过,我那时的理解依旧懵懵懂懂,我持续花了两周的时间在一个村子蹲点做入户访谈,了解外出打工对这个苗族村子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完成了一份2万多字带着村庄发展建议的报告,但建议却太大而空,难以变成具体的项目方案落地。因为整个调研,在设计研究议题时就太过于宏大,难以指向行动,像一个偏社会学的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参与性行动研究,村民只是信息提供者,他们在识别、分析及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缺失的,难以产生基于社区层面的可行方案。实际上机构给我们这个任务,正是希望通过我们和社区在一起的研究,彼此激发,加深对社区情况的了解,识别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共同设计相关的行动来应对。


陷于行动中的行动研究


其实机构的所有项目实践,都秉持着类似上面“参与性行动研究”的思路进行,即从参与式调查出发、协助当地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回顾总结经验再进入新一轮项目的开展。这得以让我持续地练习参与式行动研究的思维,不断提升参与式项目管理及反思能力。


但随之而来的困扰是: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的实施,一个村一个村的持续陪伴,是触发了社区的改变,但如何产生更大的影响,让这样的工作理念和手法被当地政府部门的伙伴采纳,能够促发政策制定上的改变?用什么来证明自己做的成效并在更大的政策范围产生影响?我们不能只是埋头干活,只是停留在行动中融入行动研究的思路,更要重视研究中的行动研究,就是你的行动得与研究结合起来,通过研究成果扩大行动的示范效应。我觉得行动和研究的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动研究。因此,我萌发了要对过往行动经验进行梳理,形成研究成果,以推动社区赋能实践的示范效应产生政策影响力的想法,我要做一个行动实践和研究能够结合的行动研究者,因此我得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这是我申请再去读书的主要原因。


做一个行动研究者,与我理解的社会改变有关


我认为的社会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要促发系统性改变的事,要有好的实践经验输出,要联动起各方如媒体、推动政策影响的机构以及更多有良好实践经验的机构,还要能影响到政策制定者。实践示范经验+各方的联合行动+政府和相关部门履行其职,同时具备,系统的改变就可能发生,这个变化也体现在以下这幅图,图来自行动援助,略做了一些改动。 


贫困、边缘人群,联合行动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改变发生,通过赋权、联合和倡导三种路径(Human Rights  Based Approach-权利为本的工作方法 )来实现。赋权增能是对贫困及边缘人群,对应上图上面两个花瓣,在生存状态和意识提升上的改变,联合合作对应下面右边的花瓣,针对联合行动方的改变,政策倡导对应下面左边花瓣,针对政府及需要履行相应社会责任的相关部门及企业的改变。 

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一个更好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贫困边缘人群能够更有尊严的生活,社会更加包容、公正和平等。这与我做慈善、做公益、做发展,还是做商业无关,与我是服务教育、农村发展、残障领域还是做生意无关,因为无论做什么,我的身份如何改变,其行动最终都会指向我对于更好世界的追求——支持边缘弱势人群发声和行动,实现公正和平等。


只有自立才能立人


推动系统性变化的发生,必须回到每一个个体的改变中来,这是我最近几年通过行动研究对过往行动进行回顾反思及对当下行动保持觉察之后所悟到的,只有行动者个人发生由内而外的改变,自己“自立”——不断成长和变强,才可能“立人”——真正做好行动,带动周遭的人和环境的变化,进而促发更大的社会改变。正如夏林清老师在《行动研究经典读书札记》一书的序言《“求变致知”练功记要》中所说,在社会现场参与介入行动实验,我们把自己“安营”在具体的实践行动中,是磨练好的实践者最真实的学习,但人们旧有的行动方式不松动的话,“改变”就难以真实的发生。


这更加坚定了我对于改变的理解——只是专注在项目如何做得更好,而忽视行动者在这个过程中的反思和成长变化,这样的行动研究还不完整。只有伴随着个人改变和自我觉察的行动研究,才可能真正开启社会变化,即以个人改变为前提推动的服务人群和社会的改变才更加真实。

从自我-服务人群-社会的改变,由内而外的改变才是真实而持续的


这是我对行动研究认知变化的过程,我想我正要完成的这篇文章——对自己过往的12年公益从业经历的回顾、梳理、反思和提炼,便是对我所认为的和想要推动的行动研究最好的诠释——通过行动研究促发个人深刻的反思和内在改变,进而有足够的内在力量支持他人和更大的改变发生。


也是在行动研究这个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在行动中保持记录和思考,长出第三只眼是怎样的体会;帮助我看清每一步行动背后的选择依据,并保持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使我得以更好地前行;也让我坚信,只有成为更好的自己,能够处理好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清晰的知道我所做之事为何时,才可能帮助别人成为更好的人。而我要做一个行动研究者,并立志通过行动研究,支持更多的伙伴和机构提升行动成效,也只有我做到了,才敢说可以协同大家。



二、成稿过程及体会


完成这篇文章,这份行动研究并不轻松,我于2016年底成稿,中间屡次准备修改,但终究没有彻底,在时隔近一年半以后的2018年5月,我又一次拾起,决定修改定稿,而这期间我已经从上一家机构离职。本以为可以很快完成这次修改,但还是高估了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低估了改稿的工作量。为了在计划内的5月定稿,我几乎把所有计划每天要做的非紧急事件往后排或取消,改稿成了我每天早晚的日常。早上5点多起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在脑子里琢磨这段怎么改,然后打开电脑对着一段,补充或重写,有时为了一段话几百字,一坐就是几小时……每天重复。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虐”自己,我在心里问自己:这件事真的这么重要吗?回答是——真的重要!也许是因为拖得太久,也许是因为心里有一个deadline,也许是因为要履行对自己对他人的承诺,也许是写清楚本身就有吸引力,就是动力。


改写完它,我前三分之一的人生经历几乎一览无余。我感觉整个人都通透了。我想,既然我要做推动行动研究的事,那我必须身先士卒,我完成了,才敢说有能力可以去协同更多行动者开展自己的行动研究,去体会开展行动研究,修炼知行合一的挑战和乐趣。


全文系列可查看以下链接



三、致谢


感谢乐施会和沃启发起的青年行动者研习营及在这里授课的每一位老师,尤其是教授行动研究和陪伴我们进行个人口述史写作的孙庆忠老师,让我得以把过去的碎片化的经历和记录串联起来,不断深挖,加工,深挖,加工,并在众多前辈、伙伴的帮助下成稿。感谢陪伴我走过这12年,我遇到的机构、每一位伙伴以及那些可亲可敬的村民伙伴,是你们启发我成长,教会我同理和感恩。感谢我的家人,给我提供了宽松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让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


感谢初稿完成后,第一批阅读并给予我积极肯定的研习营的伙伴们和几位好友——Wendy,储丹,迪文、陈芬等,否则我不会有想把它公开分享出来的冲动,也不会有后续的改稿死磕。感谢乡土文化社的李丽老师对初稿逐字逐句的阅读修改,那些全文中标满的红字才让我真正开始正视——文稿还有如此多不足的现实,让我从夸奖和肯定声中爬出来恢复清醒继续修改。


感谢加入写作营并成为“发展共学”团队一员的伙伴——冬萍、十七、佳佳和屠屠,还有跟我有着近乎一致信念的战友周鹏,是你们在我5月改稿过程的温暖陪伴,对文本大框架的调整建议,以及对细节之处如病句、标点符号的检查和修改,尤其是对文中较为含糊地方的持续追问,帮助我更加深刻地思考,把那些隐藏的不想暴露的东西写出来,最终让原本只有2.1万字的原稿改成了4.3万字的终稿。谢谢你们,是大家的帮助和陪伴,成就了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共同创作的幸福。


感谢仍在耐心阅读的你,如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受或建议,你及所在机构想要记录和呈现自己的行动经验/知识,欢迎联系我,也期待大家体验21天共读写作,加入行动研究共建社群。


相信缘分,会让我们相遇。

一起为公益发声!

加入写作营可扫以下二维码支付199元(99元营费+100元任务押金,完成任务可退)并备注你的微信号,或加微信号18275285972留言支付即可。即报即入,每期20人满开新营,超过人数则延至下一期。

为何收费?其一是希望正视一个概念——公益是有成本的;其二,是基于对这个倾心打造这个产品的信心,我们希望各位(天使用户们)名正言顺滴给我们挑刺,推动我们持续精进,做得更好。更多入营指引可查阅 共读写作营|成为彼此的太阳,无需借别的光

     

附:公益和行动研究入门读物

《非营利组织管理》,彼得德鲁克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NGO口述史》第一、二辑,王名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2018每年一本,康晓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寻-发展行动的本质与力量》,社会资源研究所

《活血活土》,黄晓萍著,云南人民出版社

《参与式发展研究与实践方法》,李鸥编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参与性:拓展与深化》,云南参与性发展协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发展工作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工作与行动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行动研究经典读书札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