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商研究 | 用区块链技术改进慈善机构公信力

龙玉霏 华商律师 2023-08-25


2020年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钟南山院士1月20日确定人传人以来,仅仅十天新冠病毒从可防可控到染红整个中国。


在疫情暴发的十天里,武汉红十字会犹如坐在火上烤,做什么都受到公众质疑。分析红十字会近日面临的舆情,笔者认为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

△图片来自网络

                                      



一、信息公开不充分




信息不公开易导致寻租空间,提到红十字会大家就想起郭美美。信息不公开损失的不仅是捐赠者的捐赠物资。其次,信息不公开会导致应当救助的群体得不到救助。第三,信息不公开损害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慈善组织公信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公益信息不够公开,包括组织实施、财务数据、善款去向等问题。以下我们来看疫情发生过程中有几个备受关注的慈善捐赠争议事件。


(一)寿光捐赠的350吨蔬菜引发的舆论攻击。从法律层面,募捐需要有资格的慈善组织才可以发起,但捐赠并不是只能捐赠给慈善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五十三条,慈善组织对募集的财产,应当登记造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捐赠人捐赠的实物不易储存、运输或者难以直接用于慈善目的的,慈善组织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收入扣除必要费用后,应当全部用于慈善目的。


如何看待武汉市商务局低价销售350吨蔬菜的行为?如果是捐赠给武汉市市民,商务局销售捐赠物资,笔者认为该行为未遵循捐赠者的意愿有违法嫌疑。如果是捐赠给武汉市的防疫物资,如属于不易储存的物资、是难于直接用于慈善目的的,商务局低价销售并将款项用于疫情,处置就没有不当,反之亦然。


(二)社会各界捐赠物资均归口慈善机构统一收取统一调度,遭到诟病。武汉将社会上的所有捐赠都要求归到武汉红十字会、武汉慈善总会等慈善机构接收再统一调度。接受捐赠统一归口的做法有违慈善法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捐赠人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捐赠,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赠。武汉市的捐赠物资统一归口接收的做法有违《慈善法》。尤其在突发重大疫情的当前,武汉红十字会没有处置能力,将所有的捐赠物资、善款交由其接收、调度,导致救助调度不力,也因此再次引发网民极度不满。


(三)莆田系仁爱医院分得1.6万只口罩,协和医院分配3000只口罩,再次引起新一轮信任危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红十字会应当按照募捐方案、捐赠人意愿或者捐赠协议处分其接受的捐赠款物。红十字会违反募捐方案、捐赠人意愿或者捐赠协议约定的用途,滥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捐赠人可以向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投诉、举报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仁爱医院并不是本次疫情发热门诊定点医院,捐赠物质分配给莆田系医院有违捐赠人意愿和《慈善法》第五十三条定向救助目的。


提高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将知情权还给捐赠人和社会公众,是改善当前慈善机构公信力的突破口。让捐赠人、社会群众了解慈善组织的业务活动信息、财务数据和信息反馈成为当前社会群众信赖、支持和共同维护公益慈善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二、破解慈善机构公信力难题,需从法律和技术两方面入手




破解慈善机构公信力难题,一是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并得到正确实施,二是需要运用技术保障公信力。


(一)慈善公益的法律法规健全与正确实施


我国自2016年起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围绕该法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配套的政策法律。


2016年8月《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正式生后效,民政部规定个人不得在网络公开募捐。2017年8月国务院发布《志愿服务条例》,该条例旨在保障志愿者、志愿者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2017年8月民政部印发《互联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行动方案》,该方案探索以区块链破解公开透明的技术问题。2018年2月《关于对慈善捐赠主题领域相关主体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印发,8月民政部通过《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强化信息透明、社会监督。在《慈善法》的基础上,中国的慈善法律制度体系已渐趋完善。


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慈善公益组织以及上级主管单位在管理、组织、决策时应正确理解并适用法律,类似将所有捐赠归口管理、专款专用、定向捐赠、信息公示等应当特别注意。当出现负面舆情时,慈善机构以及上级主管单位应当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公信力危机,避免慈善机构公信力遭受不可预估的破坏。


(二)监管力与惩治处罚措施不到位


从2011年月4“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的万元餐费”到 “郭美美炫富”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社会公众对武汉的捐赠、信息公开、捐赠物资分配等领域多点引发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一百零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从以往慈善公共信任危机事件中,不难发现监管力度并未得到改善,2020年新年伊始,在肺炎疫情暴发中红会再次跌入舆论旋涡。这与其信息公示不透明、信息不对称,有效监督缺失、惩治力度不足存在重要联系。


(三) 技术赋能慈善公益


2018年民政部印发《互联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行动方案》指出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公益捐赠、善款追踪、透明管理等方面的运用,构建防篡改的慈善组织信息查询体系,增强信息发布与慈善服务的权威性、透明度与公众信任度。


传统中心化的信息公示不透明、速度慢,也囿于地域之间、各系统的各自独立性,难以适应在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万变。此次疫情,新型冠状病毒仅用了十天燃遍中国大地,传播到海外,随即新冠病毒被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


区块链技术的特点运用到慈善上可以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可以将所有的信息和数据上链存证,让救助信息、慈善活动发起、善款募捐、善款抵达受助人、善款使用情况反馈等每个环节的信息上链,使得每一笔善款和物资从捐赠、到流向、到最终去向等信息以非常清晰、即时高效的方式呈现,而利用区块链信息透明性的特点,所有人都可以进行查询,从而保证所有的善款都得到合理的利用,做到真正的公开透明、全民监督。




三、区块链技术运用于慈善公益,将打破目前公信力不足的现状




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特点有助于解决慈善公信力困局:


区块链具有透明性、不可篡改性、匿名性、可追溯性等特点,数据上链后不可篡改,同时该笔数据可以被追溯至最早区块。区块链网络中各个节点共同维护该区块链,通过分布式账本的方式突破区域性构建一个技术的信任体系。如区块链应用于慈善公益,受助方、捐赠者、慈善组织、物流等各方均可在链上申请通过身份认证获得CA电子签名证书,求助者可以在链上发布需求,区块链的透明能够让大家清晰了解求助者的确切需求。大家可以根据链上真实信息实施定向或非定向捐赠,捐赠的善款(物资)数据被存证作为免税凭证,链上善款物资根据捐赠人的定向捐赠、非定向捐赠的根据申请救助信息匹配到受助人。物流企业根据链上慈善捐赠匹配到受助人地址从发货仓库运输至受助人,受助方收到捐赠物资确认数据,完成签收确认后从捐赠款项中结算物流运费。


区块链慈善公益让整个捐赠流程公开透明

这次疫情舆论旋涡中的红十字会也完全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增强信息公示、改进管理和运营模式。通过区块链CA认定验证各方身份真实,各方自主申请,省去中心化审批程序人为操作,也节省人工成本与环节。区块链捐赠的善款与物资数据信息公开透明,自动存证数据真实可追溯、不可篡改。基于真实的救助信息,捐赠人定向捐赠或者非定向自由匹配受助者,实现资源配置更合理。捐赠方在资金支付后完成捐出,受助方签收并评价确认完成捐赠,捐赠方可以实现即时跟踪与监督。


区块链运用于慈善公益,可以跨区域跨部门以分布式账本的方式记录每个信息节点并加密、存证、公示,使每一次捐赠可以更加满足需求,实现点对点,及时快速的到达有需要的地方,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尽快战胜困难!





龙玉霏

华商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主要执业领域为证券、房地产、区块链、知识产权、民商事诉讼





声明

以上所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得视为华商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任何形式之法律意见或建议,如需转载或引用该文章,请私信沟通并于转载时在文章开头处注明来源于公众号“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及作者姓名。




往期精彩回顾





华商实务 | 浅谈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民事案件上诉期限及诉讼时效相关法律问题

华商研究 |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房地产与建设工程的相关法律问题

以破产清算为视角之二 | 在疫情及经济下行的重压下,亏损企业如何依法退出市场

华商原创 |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相关主体群防群控法律职责分析

华商研究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企业复工指引

华商原创 | 从“非典”引发的租赁合同纠纷看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

华商实务 I 承租人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暂停营业,要求出租人减免租金,有无法律依据?

华商原创 | 从“非典”引发的租赁合同纠纷看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





微信号:huashang_lawyer

邮箱:hsweixin@huashang.cn

联系电话:0755-8891 801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