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心的一段对话【二】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关于发心的一段对话【二】
佛顺师:发心的理由只是因为是佛性具足的吗?这好像离我们很远。
我:发心的理由很多,讲个最现实的吧,你愿意过快乐的生活吗?
佛顺师:愿意啊!
我:那就要发心啊。发心才是真正的快乐之道,发心才是真正的快乐源泉,人不发心,没有真实的快乐可言。世间人都晓得,人帮助人的当下就有一种由衷的喜乐、平静、安慰感。而发心的人时时都安住在要利益有缘、要帮助众生的心上。怎么会不快乐呢?师父常说:一滴水,只有投到海里才会永不干涸。人也一样,只有心念众生,才有真生命可言。
佛顺师:为什么发心会快乐呢?
我:人的痛苦,本质来讲,源于“我”执。人不发心,念念都围绕一个“我”字,其实也就念念被烦恼痛苦所包围。而发心的人,心存众生,淡化“我”执——“众生”与“我”是不相容的,“我”多,“众生”就少;众生“多”,“我”自然就少。“我执”淡化一分,佛性就显露一分,佛性中本有的那种源源不绝的法喜、快乐就自然展现一分。
佛顺师:可是,我听说一发心就有困难、业障上来,是吗?真是这样,谁还敢发心啊?
我:人的发心与遭受的困难挫折是相匹配的,也是成正比例的,你发多大的心,才会遇多大困难。你只能负荷50斤,阿弥陀佛绝不给你100斤。就像玄奘大师、鉴真大师,遇到那么多艰难困苦,那也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东渡、西行啊,也就是他们有了这种发心,才承受了这些。一般人在寺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吃吃饭,敲敲木鱼,怎么可能遇到大师们这些挫折呢?
人真的发心,挫折就会变成动力,就像船帆没有风来鼓,是不能前行的。挫折,就是鼓帆的风,风越大,船行的速度也越快。
师父说:人不发心,自私自利,一人于万人敌,才困难重重,发心,万物备我一人,万人助我一人,很顺利,何况我们是住在六字名号里面发心!
佛顺师:我突然想到,不愿意发心是不是没有尝到发心的好处?
我:是的。就像人晒太阳,觉得很舒服,才会天天去晒;吃到东西,觉得好吃了,才会常想去吃。发心的好处,一旦尝到,就会欲罢不能,此时不让他发心都很难。
佛顺师:超过自己能力的发心或被逼的发心是不是不好?
我:这两种本质来讲,都不叫发心。
首先,发心是“发自内心”或说“由自心而发”的。被逼的,不做不行的“被发心”,显然不是发心了。
发心本身就包含了“主动性”、“自觉性”。发心是自己的事,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发心,不能要求别人发心。佛菩萨永远都是“恒顺众生”的,何况我们。不过我们可以尽量成就对方发心的因缘,如同给一颗种子提供阳光、资源、水份,但不能命令这颗种子发芽,发芽不发芽是种子自己的事。
其次,一个人果真发了为众生的心,是不太会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人去做超过己能之事,其内心无外乎想显示“自我”,也就是自彰己“德”,本质还是“我执”,只是带了一张“发心”的面具而已。这种人,像善导大师说的“虽做业行,常与名利相应”,一个人真为众生,绝对会彻底从众生角度、立场去考虑问题。众生若需要我,哪怕只是捶捶背、扫扫地,也不会嫌其所做的事低贱;众生需要若超过我能力,我也不会楞充有能力,强力去做,如果我果真去做这种超过己力之事,不但不能帮到众生,反而会伤害众生,这又于心何忍呢?
佛顺师:嗯,谢谢您的开解,我明白很多了!
END
摘自《咏而归》
作者:宗道法师
诵读:佛诚居士
灵瑞寺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莲花镇灵瑞寺
客堂电话:0731-88267265
微 信 号:15111166481
Q Q: 2064563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