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寅次郎的故事》是日本自然人文景观最好的广告片

2017-07-29 十年砍柴 文史砍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174my19aa&width=500&height=375&auto=0

7月初访日时,参观寅次郎的纪念馆和山田洋次纪念馆,本不在此次行程内。7月2日难得浮日半日闲,上午自由活动,几位同行选择去自己心仪的东京知名景点。有人去浅草寺,有人去上野公园,而我选择去位于东京葛饰区柴又的寅次郎的故乡。


接待方得知我如此喜欢寅次郎,便找到一位在早稻田大学留学的中国博士生陪我前行。这是一位来自河南三门峡的女生,研究方向是日本的能剧和歌舞伎,如此高大上让我肃然起敬。


插一句,自晚清以来,中国学生留学东瀛,早稻田大学可能是接纳中国留学生最多的一所大学。这或许和她在东京、创校时间长而又是私立有关。如杨度与他弟弟杨重子、妹妹杨庄以及妹夫王季果(王闓运之子)一同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要求严惩的北洋政府外交官陆宗舆也是早稻田大学的学生。中国现代革命家如陈独秀、李大钊、彭湃、廖承志等,都曾在早大留学。


我喜欢《寅次郎的故事》和我童年的记忆有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日关系处于蜜月期,许多日本电影来到了中国,其中有至今让许多中年人津津乐道的《追捕》《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其中也有《寅次郎的故事》。


我在湘中农村,并没有机会观看这类引进的外国片,我的一位在城市里的亲戚,过年时送给我家许多电影海报用来装饰土墙,其中一大部分海报是《寅次郎的故事》。


▲少年时老家墙壁上就贴着这张剧照


多年后我生活在北京,有机会在网上将《寅次郎的故事》系列电影找来,一部一部地抽时间看完。我真是喜欢上这位侠气、憨厚而有点二乎乎的日本大叔。


《寅次郎的故事》(日文片名:男はつらいよ)是日本松竹映画历时近三十年(1969年-1995年)制作的全长48部的喜剧影片,是世界目前最长的系列电影。我觉得如果翻译成《男人真辛苦》,可能更传神。大概在八十年改革开放之初,如此直译会让人感觉有“资本主义腐朽审美观”的嫌疑吧。


主人公寅次郎热爱家乡却又四处流浪,时常遭遇失恋。他的善良、热情和豁达,反映了日本平民最朴素最简单也人生之乐。寅次郎可以说是反映了日本在“二战”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一个典型的日本男人的形象。他游历全日本各地,又将各个都、府、道、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俗精确地表现出来,说这个系列电影是日本最佳的文化观光推介广告毫不为过。


中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比之日本,更有多样性。什么时候我们也有类似《寅次郎的故事》系列电影,将中国各地美好的风景与人文连缀起来呀?


▲男人真辛苦


不知有中国人多少熟悉电影开头由长影厂配音的那段独白:


我生长在东京的葛饰柴又,是帝释天的水把我养大,姓车,名寅次郎,大家都叫我‘疯疯癫癫的阿寅。


从我居住的赤坂到寅次郎的家乡柴又,要倒两次地铁,走了一个小时。这在常年生活在北京的我来说,并不觉得很远。但对东京核心区的人来说,柴又有点像东京的“西伯利亚”。整个社区像个小县城,一家一户有自己的院子,人们在院里悠闲地养花、喂鱼,这在中国的北上广深是很难想象的——实在是太奢侈了。


我们先去了帝释天,然后步行一段,去了寅次郎的纪念馆和这系列电影的导演山田洋次的纪念馆,两个馆连在一起,浑然一体。山田洋次纪念馆介绍的第一部影片便是向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致敬的《东京家族》。小津安二郎是我最喜欢的日本电影人。


闲话少说,上图吧。


▲疯疯癫癫的寅次郎已成柴又的摇钱树


▲东京市内还有这样的小院


▲柴又的街区


▲寅次郎经常提起的帝释天


▲帝释天神社


▲山田洋次向《东京物语》致敬的《东京家族》


▲纪念馆内电影里面的柴又街区模型



往期精彩文章

在日本神社见到的「记功碑」: 扩张时期全民族狂热的见证

日本众议院一直在等待主人的御座

一个市场的搬迁成为东京议会竞选重点话题,民主真是啰嗦

广岛原爆幸存者的讲述,却让我想到父亲「走日本」的记忆


苹果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