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寅恪对抗战胜利的忧虑:燕云得失涕纵横

2017-11-14 十年砍柴 文史砍柴


今日抄录陈寅恪先生一首律诗时,大为感慨。陈先生曾有诗句云“读史早知今日事”,一位天才史学家分析时事总能目光如炬。这首诗题为《乙酉七月七日听读〈新水浒传〉后闻客谈近事感赋》:


谁缔宣和海上盟,燕云得失涕纵横。

花门久已留胡马,柳塞翻教拔汉旌。

妖乱豫么同有罪,战和飞桧两无成。

梦华一录难重读,莫遣遗民说汴京。


查万年历,农历乙酉年七月七日,是西历1945年8月14日,陈先生此时在成都,执教于在当地复校的燕京大学。“闻客谈近事”,应该是听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虽然裕仁天皇是在8月15日“玉音放送”宣布投降,但此前消息灵通者都已得知喜讯。八年全面抗战加上先期在东北的六年,胜利来之何等不易。但陈寅恪先生不是欣喜,而是有着强烈的忧虑,因此赋诗记之。



首联“谁缔宣和海上盟,燕云得失涕纵横”,用宋徽宗在位时遣使节渡海与金国结盟的典故。当时辽国夹在中间,陆路不通,宋朝的使臣自登(今山东蓬莱)、莱(今山东掖县)泛海赴金,签订了共同灭辽复燕(今北京)的军事盟约。至宣和二年(1120年),双方商定:共同夹击辽国,灭辽后,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辽国被灭掉后,燕云十六州名义上短暂地属于宋朝,宋朝却失去辽国作为它的屏障,以阻挡金兵南下。此后金宋边境接壤,而金兵果然于辽亡后南侵宋土。终于攻陷东京,俘虏了徽宗、钦宗二帝。尔后宋廷只能偏安东南,燕云十六州不但得而复失,反而丢掉了中原。


当时国府和苏联、美国是盟国,日本放弃负隅顽抗是由美国在其本土投放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东北击败其关东军促使而成的。陈寅恪显然担心苏联就是当年的金国。


颔联“花门久已留胡马,柳塞翻教拔汉旌 ”,是对首联的进一步发挥。“柳塞”泛指边塞。李世民曾有诗“钱缀榆天合,新城柳塞空”。在此处也可以实指山海关。明洪武十四年九月,大将军徐达创建山海卫后,将榆关之“关”移于今山海关。后人在诗文中常以“榆关”指代山海关,如纳兰性德扈从康熙帝去东北祭祖时,写有《长相思》词云:“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抗战胜利后苏联红军确实占领了山海关。原军事博物馆馆长秦兴汉曾回忆和苏军一起收复山海关:


负责主攻任务的18团在苏军炮火的掩护下,以“天下第一关”城墙为主要突破口,如潮水般涌向山海关东门城墙。日伪守军居高临下,疯狂抵抗。攻城的掩护部队马上调整了火力,用炮火封锁住城墙上的主要垛口和日伪军的火力点,苏军用战车撞开了东罗城的城门。八路军战士快速冲进东罗城,占领了“天下第一关”的全城制高点,扔掉了日军的“膏药旗”,插上了胜利的红旗。



苏军占领山海关后,和冀热辽的八路军合影。


“花门”即花门堡,西北关塞,《新唐书•地理志》载,属甘州张掖郡,地近回纥。杜甫有《留花门》诗,王深父有《留花门序》,均担忧留有后患而不主张借外兵。此联的意思是,边塞上早就容留借来助战的胡马,边关上汉人的旗帜被胡人拔去。


颈联“妖乱豫么同有罪,战和飞桧两无成”,依然是用宋朝的典故。“豫”即送建炎年间金国扶植的傀儡政权伪齐皇帝刘豫。可以指伪满皇帝溥仪,也可以说是汪精卫。而“幺”则是指在宋朝的腹地洞庭湖起义的杨幺。主战的岳飞和主和的秦桧都未能成功,南宋后来丧失了太多的土地和权益。



尾联用不忍读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做结。孟元老,北宋东京汴梁人,他在汴梁居住二十余年。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撰成《东京梦华录》,书中描绘太平时期汴京的繁华。


我读齐如山、唐鲁孙等人回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文章,就想起了《东京梦华录》。


还好,历史的发展比陈寅恪先生忧虑的最坏结局好。苏联军队虽然将东北洗劫一空,但至少没有赖在东北不走。


【本文首发于头条号“十年砍柴”】



往期精彩文章

现代人要有群己权界意识: 微信群不是自家客厅

没有大白菜, 在北方如何度过漫长的冬天

双11你还记得走村串乡的货郎吗?他们是电商鼻祖

明帝国的末路风景(17):墙倒众人推的丑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