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刊编语 01】蒋英州:学术《探索》,精益求精

2017-02-22 蒋英州 学术与社会

 【石头按】 学术发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知名期刊常常缺稿;而另一方面,很多优秀作者又投稿无门。如何让学刊与作者以恰当的方式邂逅,在他们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术出版议题。


有鉴于此,《学术与社会》特设立专栏《名刊编语》,邀请知名学术期刊的责任编辑,就其历史概况、选题审稿、约稿投稿等出版问题,面向作者和读者做一个坦诚而详细的交流。同时,也公布正确的期刊联系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那些期刊假冒者继续坑害作者和读者。本期我们邀请到《探索》杂志社蒋英州教授!


【作者简介】 蒋英州,博士,教授,《探索》杂志编辑。

【期刊简介】 《探索》是由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主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刊物,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逢双月15日出版,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160号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内,邮编:400041,电话:023-68593010,联系人:梁习琴副研究员,网络投稿系统:http://www.tszzs.net,微信:tansuozazhi。《探索》不收取版面费和审稿费等任何费用


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编辑,笔者非常乐意接受石头君的邀请,感觉非常有必要加强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交流互通。现在,很多作者反映或者抱怨,要在核心学术期刊尤其是CSSCI期刊上发文章很难,不认识这些期刊的编辑想要发文章很难。其实这是一些作者对学术期刊及其编辑的误解或不了解。笔者将结合《探索》杂志的情况,对这一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此加强《探索》杂志及其编辑与广大作者和读者的交流与合作。


一、《探索》杂志的历史概况

 

《探索》杂志是由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主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刊物,主要刊载大政治学类的文章。《探索》杂志创刊于1985年,双月刊(双月的15日出版)。现任社长、总编辑为王骏教授;副社长、副总编辑为陈剑教授。创刊以来,《探索》杂志始终坚持以理论学术质量为本,不断追求内容的高品质和外在形式的高品味,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长期的支持和厚爱,其刊发文章的学术水平和质量受到学术界、期刊界的认同和好评,成为我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2001年《探索》杂志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认为“双效”期刊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5年被评选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探索》杂志连续多届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社会科学(十佳)期刊”,是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出版专项资金资助期刊、重庆市社科规划资助期刊。

 

二、《探索》杂志的选题特色

 

《探索》杂志主要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鼓励大胆研究、探索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求实、求新、求深,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目前的主要栏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栏目。栏目主编苏伟教授(023-68593003)。该栏目选稿要求:符合栏目性质尤其是重点选题方向,具有新见解、新知识或运用新方法的规范性学术论文。一般要求文章字数在10 000字以上。2017年重点选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问题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研究;党的十九大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2.政治学栏目。栏目责任编辑赵超编辑(023-68595316)。该栏目主要选题集中于中国政治研究与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与中国有关的国际政治问题研究。选稿的主要标准是政治理论应用或构建与政治实践调查相结合,研究方法与写作均规范,对认识和研究中国的政治问题或政治现象有启示。一般要求文章字数在10 000字以上。2017年重点选题为:中国政治生态研究;党政权力结构研究;中国选举制度研究;网络政治与政治安全研究;阶层参与与民主协商研究;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研究。

 

3.政党建设栏目。栏目主编王慧副编审(023-68595316)。该栏目选稿要求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结合,有问题意识,遵循学术研究规范。一般要求文章字数在10 000字以上。2017年重点选题为: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研究;从严治党与党内民主研究;依规治党、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研究;党内监督研究;社会组织党建研究;新媒体与政党建设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

 

4.公共治理栏目。栏目主编金华宝编审(023-68595316)。该栏目特色是求实、求新、求深,选题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有强烈的现实意识和明确的问题意识,文章做到深度调查、提供历史镜鉴、具有国际视野三者居其一。一般要求文章字数在10 000字以上。2017年重点选题为:国家与地方治理及其评估;社会保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脱贫攻坚、项目进村与基层治理;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养老服务与社会治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5.思想文化建设栏目。栏目主编陈剑教授(023-63832925)。该栏目主要选题是研究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问题等。一般要求文章字数在10 000字以上。2017年重点选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时代价值与中国文化的自信问题研究;文化视野下的全球治理问题、全球治理的文化问题与全球治理的文化路径选择研究;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问题研究。

 

6.新锐新论栏目。栏目主编王骏教授(023-68595315)。该栏目选题内容为《探索》杂志其他栏目的主要选题,一般要求文章字数在10 000字以上。主要是为年轻学者(尤其是年青博士与博士生)搭建一个发表优秀成果的平台。

 

7.探索笔会栏目。该栏目主编根据选题内容由杂志社各栏目主编兼任。“探索笔会”栏目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关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采用特约召集人制,由组稿负责人或是聘请专家学者作为特约召集人,每期可刊载3~5篇文章。根据选题安排,采取作者自主策划、编辑约请栏目召集人、杂志社与专家(研究机构)合作等三种方式予以实施,共同商讨组稿的主题、视角、层次、结构,以及作者单位构成,协调推动组稿任务的完成。专家学者可以根据学术热点难点问题,召集相关学者商讨主题,然后与编辑部或栏目主编联系,经过编辑部集体议定之后确定组稿是否实施。如果可行,栏目主编与召集人共同商定组稿的选题、初稿、定稿与出版时间,期间可以共同商定举办小型会议。探索笔会栏目2017年重点选题为本刊各个栏目的主要选题,但不限于这些选题。

 

8.治理科学与指数评估栏目。栏目主编蒋英州教授(023-68620507)。以高奇琦博士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在治理指数评估研究方面走在国内相关研究的前列,因此该栏目主要与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合作,刊载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在治理指数评估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但非常欢迎其他作者的治理指数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2017年的主要选题是国际与国内方面的治理指数研究,尤其是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治理情况及其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研究、中国国家治理的指标体系及其指数化研究(包括省市县三级地方治理的指标体系及其指数化研究)、中国参与国际治理的指数化研究等方面。

 

三、《探索》杂志的投稿讯息

 

1.《探索》杂志的投稿系统。《探索》杂志社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160号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内,邮政编码为400041,办公室电话为023-68593010(联系人梁习琴副研究员)。《探索》杂志的出版周期为双月,审稿周期一般为3个月。


《探索》杂志现在主要通过网络投稿系统(http://www.tszzs.net)接受投稿,在投稿时首先需要作者进行网上注册,然后根据投稿系统提示投稿,在投稿时作者可以根据文章的中图分类号选择投稿的栏目或者相近的栏目,这样方便栏目主编审阅稿件。作者也可以在投稿系统里查看审稿状况。同时,为方便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和习惯于传统纸质投稿的作者投稿,《探索》杂志仍保留传统的纸质投稿渠道。


《探索》采用中国知网的网络投稿系统,系统会自动显示稿件的文字复制比(重复率)与同名投稿情况(系统内相同标题的稿件,以及投给其他采用中国知网投稿系统的期刊的同一稿件),因此建议作者在投稿前仔细检查文章,避免抄袭与过度引用。一般而言,思想史与人物思想研究、事件研究、档案研究等这类需要很多引用的文章,其文字复制比可以稍微高一点之外,其他文章的文字复制比尽量控制在10%以下(包括作者引用自己以前发表的文章也计算重复率)。对于一稿多投,尽管《探索》杂志抱着理解的态度,但希望作者在其他期刊采用之后应立即通知编辑部撤稿,以免造成误会。

 

2.《探索》杂志的投稿咨询。《探索》杂志致力于刊载高质量的稿件,不收取任何费用(如审稿费与版面费等),也不允许编辑私自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凡是提出需要缴纳费用的,绝不是本社所为。请作者提高警惕,一是注意投稿的网址或地址是否准确,二是与编辑部进行电话核实。《探索》杂志社非常欢迎作者电话咨询与投稿、约稿、组稿等方面的事宜。


为了加强与作者的沟通交流,及时反映探索杂志社的最新动态,最快地推广、推荐读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探索杂志社除了提供以上电话外,还建立了《探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平台号:tansuozazhi),定期不定期地发布相关信息。作者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查询投稿进程等相关信息。欢迎广大读者、作者添加、关注《探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另外,探索杂志社还建立了3个专业微信群:《探索》政党建设栏目、《探索》政治学栏目、《探索》公共治理栏目。欢迎新老作者加入这些微信群,可以就共同关注的学术话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也可以加强编辑与作者的沟通与交流。

 

3.《探索》杂志的审稿流程。第一步为各个栏目的责任编辑对稿件进行初审。在这一步,编辑可能直接退稿,也可能提出修改意见。第二步为责任编辑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准的稿件进行复审或专家外审。《探索》杂志现在逐步扩大稿件的双向匿名外审的比例,借此与外审专家共同打造学术共同体,提高刊载文章的学术质量,扩大《探索》在学术界的影响。外审专家否定了的文章,编辑会采取直接退稿;如果编辑认为文章确实有学术价值,会根据外审一审情况对文章进行其他外审专家的二审。按正常程序,《探索》杂志对退稿一般会有或多或少的退稿说明。如果外审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那么编辑会将作者的修改稿重新送给该专家进行复审。第三步为对通过编辑复审、专家外审的稿件,各个栏目主编将在定稿会上进行推荐,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说明推荐的理由,最后由审稿委员会根据会议意见确定拟用稿件。对未能通过审稿委员会终审的稿件可能会退稿,或返修。第四步为编辑对拟用稿件的作者进行联系,确认文章的修改、刊用、期数等情况。


上述流程完毕之后,编辑对稿件开始进行编校。在编校过程中编辑根据各种要求或者情况可能会对稿件进行适当修改或处理。同时,为了在《探索》微信公众平台上推荐作者文章,在稿件确定刊用之后作者需要提供1 500字左右的文章浓缩稿。

 

4.《探索》杂志的稿酬。稿件刊发后编辑部根据稿酬发放办法会给作者一定的稿酬。如果文章刊载之后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如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报刊文摘》《光明日报》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报刊转载或摘编,以及在一定时段内文章被引用频次高的前几名,编辑部会对相关作者给予二次稿酬。

 

5.《探索》杂志的文章标注体例。《探索》杂志对文章的基本格式要求是: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包括引言、主要内容、结论)―参考文献(注释为当页脚注)。作者简介与基金项目为文章首页脚注。为保证文章不转接和排版美观,按照文章首页1 400字与次页起1 700字计算文章字数(字数统计包括文本框、脚注与尾注),这样保证文章在编排时保持完整性,而不需要转接页码或者末页只占页面的一半或更少。

 

一是基本信息部分。在标题位置之下的作者信息中,如有两位及以上的作者,用逗号隔开,在作者单位中用数字序号代表,并用分号隔开;若是外国籍作者,用方括符将国籍简称括起表示。作者简介中两位及以上者,每位作者信息之间用分号隔开;“博士”前的授予单位名称和学科名称不列;“博士研究生导师”可简化为“博士生导师”,但不简化为“博导”;若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不简称“长江学者”等;“博士后研究人员”前须加博士后工作站单位名称,不能简化为“博士后”。基金项目信息需要完整准确,标注方式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公民政治价值观的实证研究”(16AZZ003),项目负责人:肖唐镖。如果有两个或三个基金项目,每个基金项目信息之间用分号隔开。

 

二是正文部分。各级标题序符号按1——1.1——1.1.1……格式处理。引文序号(方括符加数字,连续编号)位于逗号、句号、感叹号等之前,引号之后,并用上标表示;脚注序号(带圈数字,每页重新编号)位于需要解释之处,并用上标表示。书名号、双引号并列使用时,之间不用顿号。连接号,表时间与空间的范围,用一字线“—”(即破折号“——”的一半);表计量或数值范围,用浪纹线“~”;其余表示连接的,用短横线“-”(半字线),如2015-01-30。千位及以上阿拉伯数字,整数从右往左每三位数之前,要在英文状态下空半格,小数在小数点左右每三位数时做同样处理,如12 345.678 9。

 

三是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为尾注,并建议手动输入序号,其序号与文中引文序号保持一致。图书类页码一律放在文内序号之后,如[1]234,序号与页码一并用上标表示。期刊名称后用逗号,年、期之间不能用逗号,并需要列出文献的起止页码,如:探索,2015(1):1-5.学报有多版的,要查准确版名,学报名与版名之间用小括号,如: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个人、领袖全(文)集和多卷本图书,表示为:XX全(文)集:第3卷[M];XX文集(上卷)[M];中国近代史(中)[M]。翻译文献,应列译者名;古籍文献,应列整理者名。析出文献格式表示为:鲁迅.文化偏至论[M]//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其中:G,可表示公开出版的论文集,文件汇编,多名领导人的讲话、文章汇编;C,可表示会议录,如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央会议与领导人讲话不用电子文献,而应在《人民日报》等中央纸质媒体上查询,以保证准确权威。作者一定要在《人民日报》等报纸的纸质版或其电子版上或中国知网上具体核实作者、时间、标题。

 

其中,英文参考文献,文内和参考文献中的英文,一律用新罗马字体(Times New Roman)表示,不用斜体字。英文参考文献格式按照中文参考文献格式列出。按照国家最新标准,当以英文著录外国作者姓名时,其姓全部字母全大写,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如:EINSTEIN A(原题为:Albert Einstein);WILLIAMS-ELLISA(原题为:Amabel Williams-Ellis);DE MORGAN A(原题为:Augustus De Morgan)。文献名首字母大写与专用名称的首字母大写,其余为小写字母。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人名,姓全大写,其名可缩写,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缩写字母后的缩写点省略。如:HAN Yunbo;HAN Y B。外文译文的文末参考文献可保持原文格式。

 

文中同一文献出处的,使用同一序符号,如果是图书类文献,在同一序符号之后标识相应页码。某处有两个参考文献,表示为[4-5];有3个及以上参考文献,表示为[4-6]。

 

电子文献,须列网址路径(尽可能是更权威、专业的网站)。若网址路径中已含网页原始日期,则只需在“[EB/OL].”后列网址路径(前面须有:http://);如网址路径中不含网页原始日期,则须列查询引用日期(方括弧加点),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15-01-07].

 

参考文献部分除原标题标点符号保持原有格式之外,其余标点符号应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四、对作者的几点寄语

 

1.在投稿方面。建议作者在投之前应了解所投对象刊物的栏目设置与文章体例基本要求。比如《探索》杂志没有法学、教育学、党史、历史学等栏目,主要以上述栏目为主,但我们经常看见栏目之外的文章(比如教育学、法学等类文章)投在《探索》投稿系统里。


一般说来,编辑对这种情况是直接退稿。而投来的稿件应符合刊物的文章体例与格式要求,这样会给编辑留下较好的印象——说明作者在关注本刊。作者对所投刊物比较详细的了解是提高命中率的第一步。但从我们审稿情况来看,这样做的作者还不太多。从编辑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赞同作者“海投”文章。“海投”可能造成重复发表,对刊物与作者来说都是损失。

 

2.在文章标题方面。建议作者注意文章标题要主题突出、表达洗练、问题导向,如果需要副标题,主副标题字句都不能太长、关键词不能太多。作者对文章的标题应反复考量:是否为一个真命题;是否新颖而又平实;措辞是否确切而无歧义;标题与内容是否一致。

 

3.在文章摘要方面。建议作者在摘要里注意避免使用“作者”“笔者”“本文”“本研究”等字样,避免按照小标题顺序或者使用“首先”“其次”等词语简单罗列文章的主要内容。一些作者文章写的好,但可能不知道摘要该怎么写。我们在审稿过程中发现较多的文章摘要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摘要过多地交代文章写作的背景或研究的意义,二是与文章正文开头的引言部分雷同或重复。一个好的摘要,需要将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用精炼的语句逻辑性地表达出来,能够使编辑与读者在简短的摘要中发现该文的学术价值。关键词的不恰当也是普遍现象。关键词不是文章标题中词语或词组的照搬,而是能反映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与主要观点的词语或词组,一般为3—5个。此外,作者可以在网上查询文章的中图分类号(http://ztflh.xhma.com/),而不能将此项任务交给编辑去查询。

 

4.在文章的基本信息方面。建议作者的单位与地址信息要准确。作者简介应准确无误,资助文章的基金项目及其编号应该全称、准确。与文章主题无关的基金项目需要回避,即不相关的基金项目不应列出。注意2016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新规定,属于该基金资助的项目不能同时接受其他基金资助。换言之,文章如果写了2016年以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就不能同时写其他基金项目。同时,建议一篇文章的基金项目不需要写很多,保持1—2个为宜。作者不能提供项目编号的基金项目不需要列出来,且反对造假。如果是一个大课题下面的子课题,尽量写大课题的基金项目信息,因为子课题的信息编辑一般难以查询到。

 

5.在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框架结构方面。建议作者注意文章的条理清晰、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观点明确。一个好的文章框架结构是一级标题能支撑和解释文章标题,二级标题能支撑和解释一级标题,以此类推。同时,大小标题往往能反映作者的研究观点与思维逻辑。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从中观上看,注意文章的核心词或关键词的内涵与外延的前后一致性。常见的错误是核心词的前后不一致,比如前面是“政府预算”,后面又是“公共预算”,或者二者交替使用,这样使编辑看不懂文章到底是研究“政府预算”还是“公共预算”。从微观上看,经常出现的问题是错字错词、语句不完整或晦涩难懂或有歧义、空话套话大话、前言不搭后语,等等。此外,文章的研究主题应集中,避免涉及很多的概念,与主题关系不紧密的概念、理论与知识尽量减少表述。因此,建议作者在投稿之前务必使文章精益求精。如果一篇文章在初审时编辑发现错别字较多、语句不通、主题分散、逻辑不畅、观点不明,这样的文章编辑一般是不愿意再继续审读的。

 

6.在理论的适用或构建方面。建议作者注意使用国外理论分析中国问题时的适用性,或所建构的理论的解释力。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用国外学者根据国外历史与实践提炼的理论来分析中国问题时,常常不注意理论由其隐含的价值取向、特殊性、范围适用性等因素形成的解释力,引用西方理论之后话题直接转移到中国,呈现明显的思维跳跃性。在政府管理、公共权力、公民社会、政党政治等方面,需要注意中外的异同(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注意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区分与联系。如果研究的结论可以简化为两种情况——要么理论不适用于中国,要么中国的实践需要满足理论的预设条件与正确性,那么这种研究有可能是失败的。比如“协商民主理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在崇尚公共理性精神方面找到了理论契合点,成为以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前面讲的是西方学者的协商民主理论,后面讲的是中国语境中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这其实是不搭调的,在二者之间缺乏必要的理论阐释。还比如,在公共管理或政府管理中,引用西方政府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公共管理或政府管理时,一些作者并不注意西方理论中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不同于中国的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这方面的谬误现象在我们的审稿中经常碰见。

 

7.在研究方法方面。建议作者注意文章的类型与研究方法的匹配。理论性文章注意概念或理论之间的逻辑演绎是否自洽,是否给出新的理论、观点或认识。实证性文章注意实证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事实,并在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理论进行检验(假设项不要太多),不刻意追求具有普遍意义上的结论(因为样本量或者案例量是有限的)。实证性文章在变量设计上需要注意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背后的事实分析与结论的合理解释力。这类文章通常需要作者自己运用规范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或者使用可靠的数据来源,尽量避免小样本或使用二手案例,而不能给编辑交代一大堆数据或案例。对策性文章注意问题分析的准确性、深刻性与对策的新颖性、操作性与启发性,在研究过程中注意价值与事实或者应然与实然或者制度与其运行的区分与联系,防止提出的对策建议与问题的分析相脱离或相冲突。综述性文章注意不要写成文献观点的综合(目前较多的综述文章属于此类),或者使用统计方法整理出很多的类别及其数据,而不注意分析数据反映出来的事实与逻辑,也不注意数据的必要性与有效性。涉及国外研究或国外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此类文章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有外文参考文献。

 

8.在参考文献方面。建议作者注意引文的准确性与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引文与参考文献不准确是我们审稿中最头疼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作者学风是否严谨的问题。较多甚至很多的作者不愿意认真核对引文原文与其所在的文献的准确信息,因而引文错误与参考文献中作者姓名错误、标题错误、出版时间错误是常见现象。尤其是报纸类参考文献,较多的作者引用网络文献而不愿意核对纸质文献,也不注意新闻标题的引题、正题、副题,也不注意正题中是否有间隔。涉及领导人的讲话,务必要认真核对报纸上的原文与日期。报纸类参考文献的准确格式在中国知网里能检索到。著作类参考文献要核对其版权页中的信息。一般而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选集》与《列宁全集》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需要引用较近的版本(马恩全集选集至少是1995年版以后的,列宁选集或全集至少是1985年版以后的),并核对原文。

 

客观地说,一些作者反映或者抱怨在学术核心期刊尤其是CSSCI期刊上发表文章很难也确有道理。从我们网上审稿情况来看,在投稿系统里的自由来稿中最终采用的稿件比例大致在1%~5%之间。这并不是《探索》杂志是这样,笔者在与一些CSSCI期刊编辑交流时获知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究其原因是自由来稿中绝大多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明显问题,要么不符合刊物的栏目设置,要么是文章质量不高。还有一种情况是,部分作者对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比较甚至十分随意,不愿意花工夫仔细修改文章。简言之,部分作者浮躁的学风与急于发表的心态会严重影响文章的质量,进而影响文章的发表。


因此,在投稿之前作者千万不能偷懒,不能想着等期刊编辑审完内容、愿意接受之后再去修改。在此建议作者投稿之前一是注意了解所投刊物的特点与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注重文章研究质量,提高投稿的命中率。文章真正做到“真问题”“真研究”“真结论”,逻辑严密、语句流畅、气韵生动,其实发表并不困难。


在此,建议大家读读李连江老师的《不发表 就出局》一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李老师虽然针对的是英文学术期刊,但其实国内中文学术核心期刊的审稿标准也是一样的,即最核心的标准有三个:选题重要;研究有原创;写作清晰。同时,李老师能够将文章修改41遍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对于绝大多数作者来说,牢记“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话是有益的。

-------------END-------------


《学术与社会》(W-scholar)其他专栏文章:

《博士论文》专栏

第41期  张劼颖:我的垃圾研究

第40期 孟庆延:制度源流的历史社会学书写

《学术论文写作指引》专栏

编辑们都是咋约稿的?

研究如何选题——兼谈国家社科基金如何选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