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刊编语03】李明霞:《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五个倾向

李明霞 学术与社会 2019-04-10

【石头按】《人大复印资料》在很多科研院校的评价体系中都占有很高的权重,但是很多老师仍然不太清楚文章到底是如何被转载的。所以,本期《名刊编语》我们邀请了书报资料中心的资深编辑李明霞老师。本文节选自李老师2017年4月28日在华南理工大学首届人文社科工作坊“学术名刊谈学术”上的发言,整理时略有改动,已由作者审定。


另,石头的《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已经进入后期的编校流程,近期即可出版。各位读友的后台留言,我就不一一回复了。谢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


【作者简介】 李明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政治学》主编。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很高兴,第一次来到华南理工大学,与在座的各位老师进行交流。我也谢谢石头老师,能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这里将《复印报刊资料》的编辑工作向大家作一个汇报,那么也同时将我从事《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编辑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跟大家分享。

 

一、《复印报刊资料》简介


因为今天时间紧,发言的专家比较多,我就不展开了,我把重点展开讲一下。高校的老师对我们《复印报刊资料》都不陌生,我们“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目前共有115种,我们单位的名字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大家可能不太熟,大家熟的就是《复印报刊资料》。


书报资料中心的核心业务是学术期刊和专业期刊出版,是国内事业出版单位拥有独立标准刊号最多的期刊出版机构,拥有148个国家正式批准的期刊刊号,分为复印报刊资料(115种)、人文社科文摘(14种)、报刊资料索引(7种)和原发期刊(12种)四个系列,其中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遵循“精选千家报刊,荟萃中华学术”的理念和编辑方针,始终坚持精品意识,成为书报资料中心在中国人文社科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学术品牌,其转载量(率)被学术界和期刊界视为人文社科领域中影响广泛、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标准之一。


复印报刊资料115种学术期刊对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目录,覆盖所有一、二级学科和重要专业方向。2014年,复印报刊资料共有121个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审认定为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它覆盖了我们国家所有的一级学科,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宗教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史学、教育学等,每一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若干的二级学科,以刊物形式出版。

 

二、《复印报刊资料》的选文流程


出去开会,经常会有老师问,说你们那么多的文章,我写的文章你们能看到吗?嗯,不会忽略的,这源于我们严格的流程管理。每年《复印报刊资料》收到的全国关于人文社科的文章大概有40万篇,但是能够入选我们《复印报刊资料》的,也就是1.2万~1.5万篇之间吧,那么,我们的选文流程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有一个资料室,就像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一样。我们的资料室收集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大概有3000多种,加上我们还有100多种报纸,将近3500种吧。可以说,像高校的文科学报,人文社科的综合期刊,还有理工科院校的社科版学报,我们全收齐了,大概有将近2000种学报,然后还有省市级社科院社科联系统的综合期刊,还有专业刊物。


首先,我们从报刊的源头上应该是覆盖比较广泛、收集比较完整的,其次,我们有一个专业的论文学科的分类队伍,我们叫选材编辑室,他们就能保证所有的学术论文我们编辑都能看到。每一本原发刊来了以后,我们的选材编辑都要进行初选和分类,把一些非学术论文剔除,比如说会议报道、会议动态、书评,就是消息类的我们会剔除。那么基本上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论文我们都会把他们选下来,跟我们《复印报刊资料》的每个专题相对应,然后交给每个学科的编辑。所以只要是在我们资料室3000多种收集到的报刊上的文章,是学术的文章,分门别类,都会送到每个编辑的手上。除非你写的文章和我们115种《复印报刊资料》都对应不上,那这个也是比较少见。


我们有四大编辑部:人文编辑部,社会编辑部,法治编辑部和经济编辑部,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学科编辑队伍,除了我们自己的专业编辑有七、八十人,我们还有一些从人民大学各学院聘的一些博士兼职编辑。专业的责任编辑对收到的所有的论文按照我们的编辑制度要求,进行初选和栏目策划,按照“同类比较”的原则,优中选优,精中选精,选出我们认为学术质量最好的论文,进行栏目策划,完成初选工作。


我们还有一个强大的顾问队伍,我们《复印报刊资料》115种,每一个刊物都成立了编委会,我们的编委会有1500余人,我们中心专门聘请了执行编委,115种刊就至少有115个执行编委,执行编委都是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不乏长江学者,由他们把关终审。终审之后,我们每个学科还有一个学科评议组,对执行编委终审后的稿件我们学科评议组也要商量一下,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最后才定稿。如果有争议的文章,就提交总编办,总编再最终决定,总编有最终的决定权。但是一般情况下,很少有稿件提交总编的,因为我们的工作量这么大,总编不可能所有的稿件都审,但是如果有争议的文章,会提交总编最终裁决。

 

三、文章是如何被挑出来的?


我们全年收到将近40万篇的文章,编辑是以怎么样的眼光,如何挑选出来的。一个是我们有很多的制度规范。我们《复印报刊资料》选稿有一个严格的工作流程,选文的基本要求等等。对推荐稿,因为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嘛,有老师,有导师,有同学,有朋友来推荐一些稿件,我们对于推荐稿也有一个管理办法。我们还有一个学术规范,判断一篇文章的学术价值我们有四大主要指标和两大辅助指标,我后面会详细讲述这些内容。


我们《复印报刊资料》大家可能比较关注的就是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够入你们编辑的法眼,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够容易入选。我重点讲一下我们编辑选文的倾向性。主要关注五点:


(一)编辑比较倾向于中观或者宏观的文章


刚才前面的几位老师也都提到了这个问题,特别偏、窄的问题因为不具备普遍意义和普遍性难以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选取的文章要具有普遍性和指导意义。学者和读者要关注这个,我们编辑也比较关注这个。


(二)文章具有普遍性,也是学术界都比较关注的问题,也是这个学科研究领域当中关注的重要问题,前沿问题、热点问题


对这些问题要有持续而深入的学术探讨而不是跟风或炒剩饭,在研究方法上,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及比较研究、外来理论和经验的本土转化更受编辑青睐。不管是我负责的政治学专题,还是其他的专题,包括公共行政、社会学,都是这样的。


(三)文章具有显著的学术创新性


学术创新这个词现在用的太普遍了,频率太高了。国家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么作为一个学术文章,我们说它的创新,具体展开就是怎么能知道和把握它的创新呢?在具体的编辑工作当中,我们从四个方面去判断文章的创新性。


第一个方面,就是这篇文章提出了新的思想、理论、观点、概念,或者是构建了新的理论,使得这个学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一点非常难,但是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的所有的学科,确实是在这样的创新当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就拿我们《复印报刊资料》举例来说,最早我们是没有《社会工作》这个刊物的,我们只有《社会学》,社会工作只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板块。那么,随着我们社工的兴起,社会的需要,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创了《社会工作》这个刊。刚创刊的时候,它的研究成果和现在相比,差别是很大的。


我们的《公共行政》,最早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这个专题。我记得是98年之前,我们有本刊叫《中国政治》,这本刊里有一个板块叫行政管理,就是这块内容。到了98年的时候,我们觉得根据学科的发展,有必要把这块内容从《中国政治》中独立出来。创立刊名的时候,我还记得我当时担任编辑部主任,还去征求了一下人大公管学院的张成福老师和张康之老师的意见,我说我们想创一个新刊,叫《行政管理学》还是叫《行政管理研究》,他们建议我用《公共行政》这个名称来作为刊名。从99年创刊,近20年过去了,我们的所有高校,不管理工科院校还是文科院校都有公管学院,公共行政这个学科经过这许多年的发展,构建了很多新的理论、概念,越来越成熟。


我刚才说的第一个创新就是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新的概念、新的理论,使得这个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最后一直到它成熟起来。这个是难度较高的创新,但是也有人在做。


第二个方面,一篇文章虽然没有提出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没有对学科有突破性的建树,但作者运用了新的方法、新的视角或是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我们觉得这也是创新。这个问题是别人已经研究过的,但是你在研究的时候,你的视角跟别人的都不一样,你的研究思路是独辟蹊径的,你的研究方法也是比较新颖的,这个编辑也认为有一定的创新性。


第三个方面,一篇文章用了新的资料、新的史料、新的证据、新的数据、新的线索,使得这一问题的研究更为深入,我们觉得这也是一种创新。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大量的数据、史料来作为证据的学科里面,比如说我们的古代史研究,断代史研究。我们古代史研究是分成四个专题的。随着我国考古的新发现,发现的一些新的史料就会大大丰富这个学科。你用这些最新的材料充实到论文当中。经济学也是这样,你用近一两年的,比如说统计学年鉴或者国家一些权威部门的数据来支撑你的论文,那么编辑会觉得,你至少用的是新的资料、新的数据,比较新颖。如果我们编辑在看论文的时候发现你还是用三年前、五年前的数据,那至少你的数据是比较陈旧的,这样陈旧的数据也许会影响你的结论。我们编辑有时候从你引用的数据上就会判断你的论文的新颖性不够,就不采用了,这是第三点。


第四个方面,是指对于学术综述文章,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作出新的概括、新的评析,这也是创新。可能大家之前普遍的认知是综述性文章哪有什么创新。我们不这么认为。我们《复印报刊资料》作为二次文献,每年收到的综述性的文章也比较多,我们编辑认为,如果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作出新的概括、新的评析也是创新。就是综述性文章不仅要有述,一定要有评。在收集所有的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你有一个判断,就是这些成果它最终得出了一个普遍性的大家认可的一个结论是什么。根据这么多的研究,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哪些问题没有研究透,还有哪些进一步拓展的领域,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还需要再下功夫去研究。那么你指出这一点,编辑是比较看重的,我们认为这种综述性文章也是有创新的。


所以我们选择综述性文章的时候,不是简单地看你罗列的研究成果有多么完善,一定是更重视最后的那部分,有的人就是前面罗列了很多内容,等到最后评述的时候,用了非常少的篇幅,这样的综述性文章编辑也不会选用。编辑看学术论文的时候就从这四点来把握学术创新的程度。我们认为,创新性是我们判断一篇论文是否有价值最首要的标准,也是最重要的标准。


(四)学术论文应该反映现实问题,要有问题意识


尤其是我们的社科类期刊更为关注现实问题,比如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类刊物,作为社会科学类的刊物,即使是文史哲类的刊物尽管更倾向于思想性、抽象性、思辨性,但即使是这样的刊物,我们也不是完全选择脱离现实的文章,我们也希望对现实有指导作用。比如《文化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哲学意味的,因为文化的概念,不管内涵也好,外延也好,它太大了。但即使是这样的一个专题,我们在选文上除了选取文化理论的文章、文化哲学的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外,我们也关注文化现象和文化热点,与现实也有紧密联系。


我举个例子,《文化研究》的一篇文章叫“城镇化语境下的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保护”等等,像这样的文章,实际上是很接地气的,很贴近现实的。更不用说我们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和法学等其他学科的文章。重大理论更是要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从我们这几个专题所设的栏目就能看到,比如说《公共行政》有社会治理,《政治学》和《中国政治》有国家治理、政治参与这些栏目,都很关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五)学术文章,一定要突出它的学术性


所谓的学术性,我们从这几点来把握是不是学术性的东西。一个就是追踪学术前沿,抓住学术热点,选择具有学术前瞻性、创新性和创造性的文章;二是要把握正确导向,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就是政治导向要正确。三是不抱主观偏见,注意选取关于本学科研究领域中的亮点、难点、热点、焦点和重大课题的资料。那么这些特点加起来,我们觉得这篇文章才有学术性。比如说学习党的十八大文件,一些泛泛之谈、学习体会,简单重复文件中的一些表述,我们不认为具备学术性,而是应该找出理论背后蕴含的亮点、难点或者是有争议性的问题,我们觉得才有研究价值,才具备学术性。

 

四、《复印报刊资料》的技术设定要求


《复印报刊资料》对作者还有一些组稿的技术设定,这些限制是从编辑的角度来说的,但是实际上对刊物的整体布局是有好处的。比如说我们限定每个专题每年转载同一作者最多不超过2篇,大家、名家不超过3篇,要更多地关注有学术水平的新人新作。对采用同一原发期刊上的文章,《复印报刊资料》也是有限制的,96页的《复印报刊资料》对来自核心期刊的稿源每期用稿不能超过2篇,136页的可以选到3篇,136页以上的每期用稿不超过4篇。因为我们《复印报刊资料》的办刊宗旨是博采众家之长,精选千家报刊。我们希望的是给大家提供覆盖范围更广泛的精品文章而不只限于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我们对刊发时间也有限定。


只选用时限在半年内出版的期刊上的文章。对作者的学术机构也有限制,如果《复印报刊资料》是月刊,选自同一作者机构的文章不超过18篇,以免过于偏向优势的学术机构。

 

五、编辑如何给文章打分?


我们编辑要给每篇入选的学术论文进行打分,那么我们怎么打分呢?我们有六大指标,其中有四大主要指标和两大辅助指标。


四大主要指标,第一个就是学术创新程度,就是我刚提到的学术创新。我们编辑从四点来把握学术创新性。


第二个就是一篇论文的论证完备程度。我们从这几点来把握。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概念是准确的,资料占有是全面的、真实的,引证是规范的,论证是有逻辑的,等等,以此判断论证的完备程度。


第三个就是文章的社会价值,这是指一篇学术论文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具备这些,我们说这篇文章才是有价值的,社会科学的论文要经世致用嘛。


第四个是论文难易程度,我们根据论题选择的复杂程度和投入的劳动量的大小来衡量。这个与学科密切相关。在《政治学》的论文当中,独立作者比较多,合作作者也常见,但是三个以上的作者非常少见,四个作者的情况几乎没有。但是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论文当中,团队作者,包括三个人、四个人以上的作者比较常见。一篇管理学的论文,涉及一个重大的课题,确实是一个人完成不了的。有人要去做实证研究,收集资料、收集数据;有的人去建立模型;最后有人执笔归纳出结论写成文章。这样的论文,我们编辑还是比较看重的。因为觉得一个是做的比较严谨比较扎实,再一个投入的劳动量也比较大,这是论文的难易程度。


后面两个辅助指标,不是我们最看重的指标,但是我们在给论文评价打分的时候,它占15%的权重。一个就是发表的载体,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有各种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但是我们《复印报刊资料》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从来都是以文评文,我们不是以刊评文。因为我刚才讲了,我们在组稿上设定了对核心期刊的限制,我们不想把我们所有的专题变成专业刊物的翻版。不可讳言,专业刊物上的文章,一般来说专业水准相对是高一点,但是我们不想与此重复办刊。所以我们重点还是看每篇文章的学术份量,经过我们这样的限制,我们1.2万篇~1.5万篇的《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论文,来自核心期刊的也就是最多到60%。那么还有40%的论文不来自任何核心期刊,就是以文章本身的内容取胜。


另一个就是课题立项。论文是国家级、省部级、或者高校、社科院系统的立项,只是在论文评价打分的时候,它占有一定的权重。我们编辑选择的时候,课题立项基本上是不会考虑的,我们不会因为论文是国家立项就格外关注。相反在我印象中,很多大家名家的学术论文,它不是来自于任何立项,但具备了好文章的所有元素。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往期精彩:

【名刊编语02】肖瑛:学术为体,开放为用——《社会》的自白书

学术论文写作指引(09):研究选题的七大原则

读博最大的乐趣在哪里? | 附《博士论文》全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