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最大的乐趣在哪里? | 附《博士论文》全目录
文/石头
一
最近适逢毕业季,朋友圈到处都是博士帽。今天也铲个空,聊一聊读博这事儿。
读博士如果用性价比来换算,真是不值得的。这顶帽子真换不来多少铜板,读了博,反倒让自己的人生路越走越窄:就业时这不能去,那不能去,最后只能转身走进另一做象牙塔。如果想发财,读博士绝对不是捷径,尤其是人文社科的博士;如果想升官,从博士华丽转上仕途的例子,似乎也不是那么多。
不说读博的结果,就说读博的过程吧,也是很苦:物质上清苦,精神上煎熬。想起当年我写博士论文的日子,早起晚睡,冥思苦想,每天都沉浸在高强度的压力中,逼着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码字、出文和定稿,连做梦都在构思论文,头顶白发不知添了几多。
但是,一转念,又有些怀念那些日子,怀念那种摒除杂念、一心向学的状态。《论语》上这样形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每每回想起当初写作的过程,时常产生这种身在陋巷却自得其乐的感念。
二
人是一种高级的动物,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动物只能停留于物质的享受,人却有精神上的追求。人能够确立自己的志向,并能够为了自己的志向忘却外在,甚至面对逼仄的环境甘之如饴。
读博士最大的乐趣是什么?一个字:纯粹(PURENESS)。纯粹带来的享受,任何东西都换不来。
犹记得我当年还在“双鸭山大学”读书的时候,那时候我原准备做个消费研究——没成想后来走上了精准扶贫的不归路。博士一年级是我最享受的一年,因为一直没定选题,就索性抛开不管了,没有任何目的地阅读、思考、讨论和写作,当初的笔记和小论文,到现在一篇都没拿出来发表。
从功利的角度看,那段日子基本没有什么产出和功效,但是那段日子的阅读却是最心旷神怡的。因为纯粹,所以不给阅读、思考和写作设限,不考虑它的外在环境,也不考虑它的后续成果,单纯为了兴趣而阅读,单纯为了对知识的追求而去探明究竟。
如今,真是有些怀念读博士那种任性的纯粹。
三
这篇文章的配图是我的偶像:船山先生。照片是我2015年在社会学年会期间,拜访岳麓书院时拍的。捧读《船山全书》,每每遥想当年先生隐居船山、著书立说的场景。人,这个东西——哲学上称为“存在”,说到底是个精神动物,也是一个早晚撞死在沙滩上的物种。肉体会腐烂,精神却不朽。精神的不朽,靠的也正是它的纯粹。
说起来,当初办这个公众号纯粹就是为了兴趣。当时写论文实在写不下去了,就预备写写零散文章,换换脑子。后来我一想,既然要花功夫写,那不如写一个对大家有用的东西,于是我就做了一个专栏《学术论文写作指引》:把这些年的工作与学习经验,分成要点写出来。发表后,读者反响还不错,于是就一篇篇写了下去。如今,这个专栏马上就要集结出书了。
后来,我又开始做第二个专栏,就是《博士论文背后的故事》(简称《博士论文》)。其实这个专栏的创意源于跟朋友聊天。和学术论文写作一样,博士论文写作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知识类型,况且不是每个博士都有机会读名校、跟名师。读者有很大的知识需求,但是当时却缺乏知识供给。每个在黑暗中独自摸索过的博士都体会过那种艰辛,把优秀博士的经验分享出来,不仅可以鼓舞人心,也可以让后来者少走弯路。
做公众号其实是一个“很吃亏”的事情,因为我并没有拿它来换取物质上的收益,在公众号上发文章也是“没用”的,既没有稿费,也不能用来评职称。发表,在这里,就只是为了分享。然而,正是这种“没用”,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因为没用,所以纯粹,因为纯粹,所以最后聚集的都是相似的人。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
当然,《博士论文》这个专栏办起来难度其实很大,最难的是邀请到优秀作者。这里有一个悖论:越是优秀的作者,实际上越忙,所以完成约稿的几率也就越低。一开始做专栏时,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它是原创的,很多作者根本不知道怎么写,很多人以为就是博士论文的后记。
我告诉作者:这个专栏绝对不是博士论文后记。
如果非要给它起一个名字的话,可以称之为“回顾体”。所以,要修改行文的“时态”,要站在今天的角度,重新审视过去的博士论文,把它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个中曲折讲清楚,这篇博士论文是如何从无到有的?到底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不足?一者,给读者(尤其是同行的师弟师妹)一个启迪和感悟,二者,也给自己一个总结和交代。
说白了,博士论文的形成过程就是博士的学术史,也是作者的生命史。说得远一些,别人将来如果希望研究你,也一定要了解你的学术史和生命史,后辈如果敬佩你,他最好不是盲目崇拜,而应该知道你为什么这么牛,以及假如他也想如此牛,他应该具体地从你这里学习什么。
博士论文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一路走来,殊为不易。研究工作大部分是“暗功夫”,真正发表出来的,只是一小部分冰山,冰山下的功夫不仅巨大,而且这些功夫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它们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性支撑。所以,我希望作者不要单纯罗列教条——那样读者很难感同身受,也意义不大,而是尽可能地还原博士论文的创作过程。在写的过程中,不需要克制自己的表达欲望,尽情表达,将故事写得生动、具体、形象一些。
五
2016年,《博士论文》专栏一共出版了36期,碰巧做满了“地魁数”,今年上半年碰巧又做了18期,做满54期,就暂时收工,咱们下学期再见!
很多读友担心这个专栏不会继续做下去。这个暂时请放心,在第100期石头自己讲完自己的博士论文之前,这个专栏还是会做下去的。第99期还有一个彩蛋,敬请期待!
最后,感谢大家这两年来的关心、支持、转发与赞赏!
《博士论文背后的故事》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