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信部划下产业转移红线 究竟影响几何?


导 语近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的公示”,在《目录》中关于各省市钢铁行业转移红线也有着明确的指向性,产业转移红线意味着哪些问题的深化和那些方向的调整呢?


在近几年,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开始之后,明确的“产业转移”字样的相关政策和内容并不多见,但很多相关的政策都是在“产业转移”的大框之下的,其中无论是在近些年还是早些年,关于中国钢铁行业的特点都或多或少对历史发展所遗留的产业布局劣势有着一定的描述,近几年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提升产业集中度也是重点课题之一。


根据产业转移的定义简单对钢铁行业做一个梳理,首先这是一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之间的一种经济现象,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块区域直接投资。首先其中老工业区“东三省”从繁荣发展到衰退,再到现如今的“全球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就能体现出关于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的因素条件不同,所导致产业的重心的变化略窥一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劳动力、市场、交易成本、地价、环境污染和国家政策,而目前对钢铁行业的产业转移影响最大的就是最后两个因素:环境污染和国家政策。


为什么一个经济现象,国家相关部门要发布《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呢?首先我们是特色经济体制,政策辅助经济、经济引导政策。而在《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关于绝大多数地区的钢铁行业相关指导方向为:引导不再承接炼铁、炼钢、炼焦等等,全国主要钢铁产地的指导方向也是同样的。


图1、全国各省市粗钢产量占比示意图

数据来源:金联创



我们来看一下目前全国钢铁产量分配示意图的相关内容,由上图来看,很明显,全国产量占比最大的就是河北省,占比达到23%,其次是江苏地区,占比达到13%,第三位的是山东地区,占比9%,辽宁省名列第四,占比在8%。


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四个省的产量占比就达到53%,占据全国产量半壁江山,这里我们针对这四个地区来看一下工信部的产业转移红线怎样划定的:

河北省引导不再承接省外炼铁和炼钢产业

江苏省引导不再承接炼铁和炼钢(沿海地区除外)、钢压延加工产业

山东省引导不再承接炼铁、炼钢、炼焦产业

辽宁省引导不再承接炼铁和炼钢产业


乍看之下,四个地区待遇还是比较一致的,都是“不再承接”字样,然而细读之下还是有所不同的,河北省是不在承接外省炼铁和炼钢产业,本省内的产业转移还是不受限制的,毕竟在河北的部分地市也要彻底退出钢铁行业的相关企业,这样就必然将产生必要的产业转移,但是关于不承接外产业的标准线到底划在那?是严格到外省的产能置换指标也不能纳入?还是仅仅是外省企业搬迁进入?暂时没有明确答案。


江苏省的沿海地区除外,江苏沿海地市为:连云港、盐城、南通,也就是说这三个地市还是有能接纳产业转移的条件的。而山东和辽宁则是明确字面意义的“不在承接”,也就是不仅仅不能承接跨省投资的相关产业,而且本省的产业也将面临着只减不增的政策压力的可能。


在目录中还明确了各个区域和地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目标,工信部划定红线完毕,接下来可能会和哪项政策进行“合轨”配合呢?环保政策是必然的,另一个则很可能是产能指标相关的或许将出现变化。


推荐阅读


如欲转载本文章,请注明内容来源于金联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