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意编译 | 渴望帝国而不得,是俄罗斯的历史宿命

2016-06-10 PKU法治研究中心 PKU法治研究中心
法意 | 导言近日,美国《外交事务》杂志2016年5/6月刊,组织对俄罗斯问题的专题讨论,试图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全面评估俄罗斯的发展潜能和对西方的威胁。
法意编译特此摘取其中一篇关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讨论,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斯蒂芬·科特金(Stephen Kotkin)的《俄罗斯永恒的地缘政治——普京重返历史旧路》[1]一文,与诸位读者共享。


渴望帝国而不得是俄罗斯的历史宿命


作为欧亚大陆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大国,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并不友好,其领导人普京更是长期对西方保持强硬的姿态,颇令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不满。科特金教授认为,俄罗斯正在一条没有前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这条道路,正是该国近几百年里不断在大国竞争中走向衰败的历史重现。他在文中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永远和“没落”苦苦抗争的俄罗斯形象:


从第一位沙皇“伊凡雷帝”的统治直到20世纪,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在约500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这样一个特点——总是怀揣远超其能力的野心。历史上,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曾三次达到顶峰:


16世纪彼得大帝战胜查理十二及其统治的瑞典,使俄国势力渗入波罗的海和欧洲;19世纪亚历山大一世战胜拿破仑,将俄国以大国事务的仲裁者形象带进巴黎;二战时期斯大林击败疯狂的希特勒,为俄罗斯获得柏林并在东欧建立卫星帝国,也成功地使俄罗斯(苏联)扮演了塑造战后秩序的核心角色。


不知这位把俄国送上第一座历史巅峰的沙皇,如果看到现今每况愈下的俄罗斯,会做何感想。



△ 夕阳下的彼得大帝雕像


然而,这三段辉煌的时期,根本掩盖不了这样一个冰冷的事实:俄罗斯一直在强国的竞争中处于“相对衰落”的地位。这个国家曾输掉了19世纪的克里米亚战争、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力大大衰退;而冷战的失利,则最终导致了苏联的崩溃。

 

当然,如果有人就此认为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就远离了对“大国梦”的追求,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俄罗斯整体的战略推动力并没有改变,而且随着过去十年普京的统治,这个国家又回到了原有的轨道上:建设强大的国家来缩小与西方的差距。不幸的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令俄罗斯的强国之路崎岖难行。

 

一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了大片领土,并且分离出去的国家当中,有很多加入了西方阵营或者在安全问题上和西方紧密合作。二是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和人均财富难以和西方抗衡。按美元计算的话,俄罗斯的经济体量只占世界总量的1.5%,仅相当于美国的十五分之一。同时,这个国家还充满了腐败,权力寻租现象比比皆是。第三,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恶化。美国在全球事务的领导地位、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极端伊斯兰势力的扩张,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 也许,外表无比强硬的普京,有时也会感到无可奈何吧


既然困难重重,俄罗斯为何始终放不下对大国地位的追求?作者列出了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俄罗斯人民一直有特殊的使命感。他们觉得自己生于一个“受上帝庇护”的国家,在世界上是“特别的、例外的”。实际上,大部分强国,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和法国,都有这种“例外主义”的观念。不同的是,俄罗斯的角色很有弹性,随着时间而变化。从“第三罗马”到“泛斯拉夫帝国”,接着是共产国际的总部,再到今天的“欧亚主义”中心(认为俄罗斯既不属于欧洲,也不属于亚洲,而是独一无二的欧亚混合体),都表现了俄罗斯的这种自我定位。

 

其次,俄罗斯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并帮助塑造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除了太平洋和现在备受争议的北冰洋,这个国家没有其他的天然边界。历史上,来自东亚、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威胁,使这个国家总是有强烈的进攻性。这也是俄罗斯很早就受到扩张主义影响的原因。从俄罗斯的视角看,进攻是为了防御,只有向外扩张才能保护自己。在普京看来,边界附近的前苏联国家,例如乌克兰,都是西方对俄发动攻势的武器,因此俄罗斯必须在这些国家保持足够的影响力。



△ 俄罗斯特殊的地理位置


第三个影响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因素,是建设一个强大国家的既定目标。因为缺少自然屏障,对俄罗斯来说,自身安全的唯一依靠就是强大的国家实力,这也是维持国内秩序的保障。然而事与愿违,加强国家建设的努力,在俄罗斯造成的后果是制度的崩毁和个人统治的形成。从彼得大帝到罗曼诺夫王朝的各个统治者,再到列宁时期的领导人(尤其是斯大林),直到今天的普京,都是个人统治的模式。国家利益和个人政治利益的混同,令俄罗斯的宏观战略不仅不透明,而且反复无常。

 

以上几个因素,长期以来推动着俄罗斯在成为大国的道路上不断与西方竞争。但是,作者认为俄罗斯的可悲之处就在于其不可能获得对西方的胜利。只有俄罗斯的统治精英们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帮助他们的国家走上更符合实际、也更有前途的一条道路。

 

虽然永恒的大国自豪感和特殊的使命感,使俄罗斯没有像其他“后苏联”国家那样投入西方怀抱;也使其永远不接受冷战中西方获得了决定性胜利的事实。但是残酷的现实是:如果俄罗斯不把野心降低到和能力同样的高度,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作者给出的思路是可以参照英、法两国的历史。这两个国家经过数十年的时间才改变其战略,放弃了“例外主义”和全球使命。而且,英、法两国有强大的经济、一流的教育、广泛的金融影响力和世界通用的语言,而俄罗斯不具备其中任何一条。即便其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是缺乏其他构成大国地位的要素,因此不可能与美国、欧盟,甚至是中国平起平坐。



△ 俄罗斯需要平衡军事与经济的发展


紧接着,作者进一步指出:内部体制的恶化,是俄罗斯的国家能力得不到提升的主要原因。普京拯救了俄罗斯,却也把它拖入了泥潭,而且可能导致其没落。这位总统一再强调优先发展经济,却在更深远的内部体制改革中停步不前,反而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军事现代化中。然而,俄罗斯要想真正和西方分庭抗礼,需要的是透明的、有竞争力的、负责任的政府;需要的是真正的公民服务、能起作用的议会、健全的司法制度、自由而专业的媒体,以及坚定的反腐败措施。

 

可惜的是,现任的俄罗斯领导者,并没有做到这些,反而将这个国家带回了之前野心勃勃而又不切实际的旧路上。也许俄罗斯最近在叙利亚的策略给了其一些自信,但是这样一个既虚弱而又渴求荣耀的国家,造就了一个独裁者(普京),结果使本应得到解决的问题更加严重了。

 

面对这样的俄罗斯,美国该如何应对?作者在文章的最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美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俄罗斯从未长期维持过友好关系。两国基本价值和国家利益有根本的区别:俄罗斯追求的是强大的国家;而美国则追求个人的自由、财产和人权,并且这些基本价值通常和国家利益冲突。其次,美国也应该意识到,今天的俄罗斯并不是一个希望推翻现有国际秩序的革命力量。恰恰相反,俄罗斯是在既定的大国游戏规则内寻求自身定位。更何况,和苏联相比,俄罗斯的力量更加弱小,美国不需要以冷战时的策略去应对。

 

真正的威胁是俄罗斯希望西方承认其在前苏联领域内的支配地位(波罗的海国家除外),这是西方绝对不能同意的让步。但同时,西方又难以真正兑现向这些国家做出的承诺。面对这样的困境,有一种观点认为可以采用乔治·凯南提出的“遏制”战略,然而作者并不同意。他认为新的“遏制”战略只会使美国将俄罗斯视为竞争对手,采取一些冷战时期的陈旧手段,而这正中俄罗斯的下怀。



△ 美国与欧盟持续制裁俄罗斯,普金会被吓倒么?


基于以上理解,作者建议美国既不应夸大俄罗斯的威胁,也不应低估自身的优势,其最需要的是耐心。无论俄罗斯的行动有多出格,美国均应谨慎对待,甚至可以尝试寻求机会修复两国之间的关系。但是,前提是必须设定明确的底线,例如拒绝承认俄罗斯在其周边地区的支配地位。一方面,在与俄罗斯的协商和谈判中,美国必须立场坚定;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无谓的冲突。未来,俄罗斯会接受其既不能与西方竞争,也无力统治欧亚大陆的事实。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法意编译文章

法意编译|美国大选与美国核心价值观的迷失

法意推荐 | 德国右翼:破坏者还是拯救者?

法意编译 | 美债之争:美国政府能否“有债必偿”?

法意编译 | 在南海问题上,中美的友谊小船为何说翻就翻?

法意编译 | “六项保证”法定化,台海局势风云再起?

法意编译 | 优生学与哈佛的种族灭绝史



| [1]Russia’s Perpetual Geopolitics——Putin Returns to the Historical Pattern)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语原文。


摘编:墨尘音     编辑:孙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