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钟鼎铭盛世丨你随手画个“×”,够我琢磨多少年......




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

是古代青铜艺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器物种类增加

以酒器组合为主的礼器制度基本建立

青铜器纹饰

普遍采用兽面纹进行装饰

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



少数青铜器开始出现铭文

基本为单字铭文

铸造技术相当进步

分铸工艺的应用已较娴熟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

在黄河、长江流域多有发现

奠定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走向鼎盛时期的基础


兽面纹爵

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

高15.9厘米 流至尾长15.1厘米 重320克


祼酒器。祼(guàn),指当时王侯贵族以酒灌地、祭祀神灵或祖先的祭礼,青铜爵就是最早出现用于祼礼的青铜礼器。这件爵铸工粗糙,造型朴拙,带有育成期的古风,以口沿前部有长流、后部有尖尾、三尖足为主要特征,流近口沿处原有一单柱,已残断仅剩短梁相连。器外壁饰兽面纹,构图简洁,兽面两侧躯体呈平行线条状。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高15.6厘米 流至尾长14.5厘米 重250克


祼酒器。这件爵长流尖尾,流根设一对钉状小柱,下接三锥形足。器壁装饰变形兽面纹,由凸起的细线条构成,仅有形体而未见双目。青铜爵一侧的鋬(pàn)内通常会铸有表明器主的归属信息,这件爵铸铭文一字:,属于符号性铭文。青铜器上最早出现铭文是在商代早中期,目前仅发现十余件。这件爵也是最早出现铭文的青铜器之一。






兽面纹爵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高23.2厘米 长17.8厘米 重540克


祼酒器。此爵流长而稍曲,流根部设单柱,短尾上扬,长颈折腹平底,下置三棱形细长足。颈腹间有鋬。颈饰连珠纹及省目式兽面纹,腹饰粗犷的兽面纹。颈部的细线条和腹部的粗线条在同一器上,是商代中期纹饰的特征之一。青铜爵最早发现于夏代晚期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流行于商代,至西周逐渐衰落。






兽面纹觚

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

高17.4厘米 口径12.5厘米 重460克


祼酒器。觚(gū),盛行于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喇叭形口,细腰,高圈足。这件觚腹部饰变形兽面纹两组,细纹凸起,兽目简省,上有连珠纹一周。圈足上饰三道弦纹,并饰有三个十字形镂孔,这也与铜器铸造时设置泥芯撑有关。泥芯撑主要用于模具外范和内芯之间的定位,保持自身器壁厚度均匀,是非常重要的青铜器铸造技术。这种镂孔在萌生期的青铜器特别是带圈足的器物上十分常见。






兽面纹觚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高25.1厘米 口径14.1厘米 重1040克


祼酒器,常与爵伴随出现。此觚敞口,长颈,高圈足外撇,下有一周折沿,圈足上有对称的十字形孔。腹有外卷角兽面纹,上下两道空心连珠纹为栏。圈足上部饰外卷角兽面纹,下部饰长鼻兽纹。青铜觚始见于商早期,商周时期盛行,西周后逐渐消失。






兽面纹斝

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

高27.8厘米 口径16.6厘米 重1470克


温酒器。商代早期的青铜斝(jiǎ),口沿上两柱之间的距离比夏代斝稍宽,柱作长方形,上有菌形顶,装饰圆涡纹。颈部较长,颈、腹有明显的折沿,腹部稍鼓起,平底,下置三棱形空锥足外撇,并与腹部相通,但与夏代斝从外形观察腹与足相连的形式不同,已无陶斝的形态特征。器外壁兽面纹,有鋬的一面,两侧饰变形龙纹。






兽面纹斝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高32.4厘米 口径19.4厘米 重2360克


温酒器。上立方柱,设菌形顶,腹部较深,平底下置三棱形空锥足,与器腹相通。颈部兽面纹线条纤细简练,上下有连珠纹为栏;腹部兽面纹则为宽线条勾曲状,类似浅浮雕,风格敦厚庄重。在同一件器上,用两种不同线条表现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是商代中期青铜器上处理纹饰的惯用手法。这类形式的斝,河南、山西、湖北、安徽等地的商墓中都曾出土,与商代早期的斝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高25.3厘米 口径5厘米 重1660克


盛酒器。小口,带盖。肩部双系,鼓腹下承圈足。盖面围绕钮饰卷体龙纹。肩部饰一周夔纹,腹部饰大兽面,整个器身纹饰呈浅浮雕状,条纹甚宽,纹饰既对称又有变化规律。圈足内壁铸一符号性铭文字:


据铭文的部位和字形,可确定为某族氏的徽记,在商代中期以前的青铜器上,还没有发现过比较明确的铭文,此壶的铭文是所见青铜器中最早的铭文之一。





兽面纹鼎

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

高14厘米 口径13.1厘米 重560克


饪(rèn)食器。口折沿,双立环耳,腹稍鼓,下置龙形扁足。腹饰兽面纹,两侧展开的体躯较长,兽面纹的上下各以连珠纹为栏。扁足的青铜鼎较为少见,见于商代至西周早期,一直是高级贵族使用的类型。此鼎的一足制作比较粗糙,也没有纹饰,应是当时修补继续使用。






弦纹鼎

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

高18.7厘米 口径16.7厘米 重1550克


饪食器。口部折沿较宽,外圈较厚,立耳。直腹下部稍收敛成平底,下连空锥足。足的根部宽大,逐渐向下收缩成锥形,腹底与空锥足相通。这与夏代晚期的空锥足鼎稍有不同,夏代的锥足鼎腹部很深,相比之下锥足较短,而商代早期的锥足鼎腹部稍浅,足的比例就稍长,这一类鼎河南郑州曾经出土。





兽面纹鼎

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

高20.6厘米 口径16厘米 重850克


饪食器。早期的青铜鼎为实用器,可用于盛食或是烹煮。此鼎口沿外折,立耳,直腹下垂稍收敛,圜底。三足为空心锥足,足稍外撇,着地部分较为圆润,腹部与空心锥足相通。腹部偏上处饰有一周兽面纹,上下有两排空心连珠纹为界栏。铜鼎最初见于夏代晚期,其后绵延发展,至汉时方退出历史舞台。这件鼎继承了夏代晚期鼎的空锥足特征,是铜鼎的早期式样。






兽面纹鼎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高24.9厘米 口径18.8厘米 重2360克


饪食器。此鼎口沿斜折,浅腹圜底,上立两耳,下承三空锥足,鼎腹与空锥足相通,足部较长,足尖圆钝。腹部饰兽面纹,为“臣”字形目,体躯上卷,除双目外都是平整的雷纹。青铜鼎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燕享等各种用途,是青铜礼器中的重要种类,在古代社会中鼎起到“明尊卑,别上下”的作用,是统治阶级用来划分等级制度和权利的标志。





兽面纹鬲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高19.7厘米 口径14.3厘米 重890克


饪食器。鬲(lì)是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的陶制炊煮器具,一直沿用到青铜时代。青铜鬲仿自同时期的陶鬲,器型为两耳,三足内空,功能与鼎类似。这件鬲腹部呈袋状,下设空锥足,一耳与一足在同一直线上,这是早于殷墟时期鼎的形式特点。器颈部及腹部根据空间布局饰两种兽面纹,兽面躯体上卷,纹饰线条粗壮,具有浅浮雕的效果,是商代中期较为常见的纹饰风格。






人字纹鬲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前13世纪)

高21厘米 口径13.2厘米 重1550克


饪食器。侈口,上设立耳,束颈,腹呈袋形,分裆较浅,下置三个空锥形足,足尖圆钝。颈部饰弦纹,腹部有双线的“人”字纹,简单朴素。




今天的内容

小伙伴们是不是又收获满满呢?

跟着深博君一起

看青铜展、跟生僻字混熟~


祼(guàn)

鋬(pàn)


饪(rèn)


上面这两个铭文

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欢迎大家来探讨探讨🙋‍♀️🙋‍♂️


展览时间:2023年4月28日-8月27日

展览地点: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1-4号厅

定点讲解时间:15:00




*本期封面




▇ 往期推荐 ▇


被央视盯上!这块“九九乘法口诀”刻文陶砖,你见过了吗?

钟鼎铭盛世丨斝爵盉觚彝卣觯簋......你的名字,我有点晕~

苏绣丨不可能!没去现场看的时候我也不相信它们在同一幅绣品上

问陶之旅丨为什么这只小鸟总在“啾啾啾啾......”?

钟鼎铭盛世丨小克鼎、戈卣、越王剑…...这【青铜盛宴】我先替你们试试



▇ 官方新媒体平台 ▇


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

喜马拉雅

听见深博

微博

深圳博物馆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讲解服务】

获取相关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