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明丽迹丨皇室出资+全民众筹,看看云冈的“钞能力”!



北魏文成帝在魏太武毁佛后

致力于恢复佛教

僧法果宣扬“皇帝即是当世如来”的理念

为皇家开凿云冈石窟奠定思想基础

和平初年(公元5世纪60年代)

云冈石窟在沙门统昙曜的主持下

开始动工......



最早一批工程是为北魏前五位皇帝开凿的大像窟,世称“昙曜五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以“真容巨壮,世法所希”赞颂云冈石刻的奇伟。


从文成帝开始,经献文帝到孝文帝迁都,皇家经营约四十年,完成了所有大窟大像的开凿。其间,王公大臣、各地官吏、善男信女纷纷以个人、家族、邑社等形式参与石窟建造,或建一窟,或造一壁,或捐一龛,或施一像,遂成就了武州山石窟寺的蔚然大观。


昙曜五窟与帝王崇拜



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杰作。《魏书·释老志》记述:“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学界有“昙曜五窟按北魏皇帝形貌雕凿”一说,然而从造像风格看,主尊与胁侍造像的容貌较为一致,皆体现东西方艺术融合的面貌。或应将昙曜五窟主尊佛像理解为北魏皇帝的化身。


事实上将佛像和帝王的崇拜合二为一并非昙曜的首创,在此之前文成帝已命令道人统师贤在平城造北魏五帝的石像和金属造像:“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兴光元年秋,敕有司于五级大寺内,为太祖已下五帝,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六尺,都用赤金二万五千斤”。





展品



菩萨头像

北魏(386-534)

高28厘米 宽12.4厘米 厚16厘米

1993年云冈石窟窟顶东部北魏塔基遗址出土

云冈研究院藏


菩萨头戴三花宝冠,面容方圆,眉目清秀,呈闭目沉思之态。为北魏晚期流行的秀骨清像风格,体现北魏佛教艺术的汉化。


弟子头像

北魏(386-534)

高18.2厘米 宽11.7厘米 厚13厘米

1992年云冈石窟第20窟窟前出土

云冈研究院藏


人物表情自然、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体现出智慧的老者面貌,是云冈石窟圆雕艺术中的精美之作。


供养天人像

北魏(386-534)

高31厘米 宽22.5厘米 厚6厘米

1993年窟顶东部北魏塔基遗址出土

云冈研究院藏


黄砂岩质地,高浮雕。胡跪状力士,上身袒裸,颈饰项圈,胸腹部肌肉丰满圆润,下着长裙,左手抚膝。整尊造像古拙质朴,雄健有力,显示了北魏为继承汉晋艺术又融合外来文化的造像风格。


化生童子

北魏(386-534)

高54厘米 长20-39厘米 宽15厘米

2018年云冈石窟附近出土

云冈研究院藏


人物额前垂髻,两鬓髡发,圆脸盈腮,略含笑意,双手捧物,虔诚供养。


龙首

北魏(386-534)

高19.5厘米 宽19厘米 厚8厘米

1993年云冈石窟第3窟窟前遗址出土

云冈研究院藏


云冈石窟雕刻的龙多见于菩萨胸前的配饰,或用于装饰窟顶、甬道顶以及窟门、明窗、龛沿的边框,多为双龙、交龙造型,基本体现汉文化龙的造型传统,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表现。



狮子

北魏(386-534)

高60厘米 宽50厘米 厚44厘米

1992年云冈石窟第15窟内出土

云冈研究院藏


狮子昂首上扬,张嘴似吼,身体雄健,雕刻古拙质朴,憨厚可爱。佛教以“狮子吼”比喻佛陀讲法,佛教艺术也常以狮子为护法形象,通常位于主尊两旁一众胁侍、护法的最外侧。







#今日话题

金庸武侠《天龙八部》

都看过吧?

“天龙八部”这个名字来源于佛教

也是云冈石窟造像题材之一

你知道是哪“八部”吗?





展览时间:2023年12月6日-2024年5月24日

展览地点: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市民中心)中厅及第二专题展厅





*本期封面



▇ 期推荐 ▇


丝路留金丨这款尖底银杯,我有个朋友想要!

悬赏公告:提供独家策展思路,奖图录一本!

香林宝像丨犍陀罗的“犍”字,你是怎么读的?

文明丽迹丨为什么云冈石窟的佛像,有些没有雕刻眼珠呀?

四大发现丨金榜来了,清朝考公第一大省是......



▇ 官方新媒体平台 ▇


深圳博物馆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视频号

深圳博物馆微博

深圳博物馆小程序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

获取相关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