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丽迹丨开凿石窟产生的那些石料,都用来干什么了?
在云冈石窟开凿的同时期
北魏平城石刻制品的使用明显增多
一方面
重要建筑工程
使用了云冈石料加工制成的构件
另一方面
民间石制品的使用趋于多元化
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石刻遗迹
邢合姜石椁
2015年5月,山西大同城南出土一具拼合基本完整的石椁,以及北魏皇兴三年纪年的邢合姜墓碑。结合碑文信息可知,邢合姜为定州涧河郡人,后移居长安,再迁居平城。
邢合姜石椁结构示意图
石椁为灰色细砂岩质地,长方形、悬山顶的殿堂样式,由基座、四壁立板、梁架和顶板拼接而成,内有棺床。这里展出了组成椁壁的九块石板,其中正壁两块(原有三块,其一残缺),上半部各绘一幅佛说法图;左右壁各两块,绘佛说法图;前壁三块石板,内壁上方绘七佛,下方绘衔蛇翼虎两只,外壁绘护法门神二人。
北魏平城时代的房型石椁并不鲜见,唯此一例满绘佛教壁画,性质特殊。研究认为,邢合姜石椁壁画与炳灵寺169窟壁画有诸多相近之处,反映了平城佛教艺术与凉州以及后秦佛教艺术的关联,以及西域石窟壁画晕染技法的影响。这组文物的发现填补了平城佛教壁画的空白,为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
甘肃炳灵寺169窟壁画
平城石刻
大同地区的砂岩质地易于雕凿,为平城时代石刻艺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考古研究表明,开凿云冈石窟产生的石料并未全然废弃,有的经过再加工利用,成为了建筑石材,平城南郊明堂建筑石料便是来源于此。同时,北魏平城的民间也大量使用石刻制品。考古出土的平城石刻,除造像以外还包括石灯、石柱础、房型石椁、石棺床、墓碑、镇墓兽等,一些制品比如石灯在平民和贵族阶层都得到普遍使用。
云冈第3窟后室 采石遗迹
平城明堂遗址(今北朝艺术博物馆)
石镇墓兽 大同市博物馆藏
展
品
石灯
北魏太和元年(477)
高47厘米 口径17.5厘米 底宽16厘米
2017年大同贾宝墓出土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藏
此灯出土于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 ) 移民贾宝墓。灯柱装饰忍冬纹与莲花纹,下部浅浮雕舞蹈或演奏人物,演奏者所持乐器有琵琶等胡乐,也有排箫一类华夏传统乐器。雕刻图案尽显佛教、鲜卑、汉文化之融合气象,是平城艺术的精湛之作。
石灯
北魏(386-534)
通高21.5厘米 底座高5.4厘米
口径12.2厘米 底径12.7厘米
云冈石窟征集
云冈研究院藏
灯具是古人日常生活的必备之物,既是一种实用器,也是战国秦汉以来一种重要的祭奠器,在北魏平城丧葬礼仪中是重要组成部分。
平城出土灯具多为“盏唇搭炷式”,即一侧置流,将灯芯从流内引出搭在盏唇上或流口边,古代地中海区域和西亚各国均用这种方式。燃料主要为植物油。
石灯
北魏(386-534)
高22.5厘米 柱径12厘米
云冈石窟征集
云冈研究院藏
石灯
北魏(386-534)
高15厘米 口径10厘米 底宽10.8厘米
大同新旺商贸北魏墓地出土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藏
石灯由浅盘形灯碗与方形石座组成,灯座处有圆形穿孔,用于插挂在墙上。为典型的北魏平城出土石灯类型。
石灯
北魏(386-534)
高39厘米 宽19厘米 厚19厘米
云冈研究院藏
砂岩质地,圆形灯碗,方形座。灯擎处高浮雕力士形象。力士额宽眼大,上身赤裸,作承托灯盏状,力量感强。四角各雕狮子,双眼圆睁,生动传神,极富感染力。
石灯雕琢繁复精致,融合汉晋与外来多元文化,正是北魏迁洛以前太和时期平城工艺的时代特点。
莲花龙纹帐座
北魏(386-534)
高13厘米 直径26厘米 底长27厘米
大同市云冈区仝家湾村出土
云冈研究院藏
砂岩石质。以柱孔为中心,浮雕佛教常用的双瓣莲纹,周围蟠龙首尾相逐,方座四周雕刻忍冬纹,纹饰饱满,雄浑有力,也是北魏融合中外文化的艺术创新。北魏石刻帐座一般以多个为一组,用于插屏风或帐幔。
石帐座
北魏(386-534)
高14厘米 直径33厘米 底宽33厘米
2017年大同贾宝墓出土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藏
鼓状覆盆形,方形底座。主题纹饰为佛教艺术流行的忍冬、莲花,雕刻技艺精湛,体现了北魏融通中外文化的努力和创造。
#今日话题
除了插屏风、挂帐幔
你觉得云冈的石帐座
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展览时间:2023年12月6日-2024年5月24日
展览地点: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市民中心)中厅及第二专题展厅
*本期封面
▇ 往期推荐 ▇
▇ 官方新媒体平台 ▇
深圳博物馆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视频号
深圳博物馆微博
深圳博物馆小程序
可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
获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