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重”的地球

2016-06-06 张田勘 健言


新的研究发现,造成儿童肥胖更重要的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而非基因。(CFP/图)


全球人口胖子首次超过瘦子,这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例如让更多的人患上富贵病,并累及全球经济的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像糖尿病这样的富贵病,反而是欠发达地区的发病人数增长最多,发病率更高。


文▏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张田勘


 

2016年42日,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当今世界中的人口构成中,肥胖者首次超过羸瘦者。这个情况将造成一系列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最主要的是,可能让更多的人患富贵病,并累及全球的经济发展。



到达“奇点”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研究人员对1975年到20142000万人身体质量指数(BMI)对比发现,全球男人肥胖比例增加了2倍,女人肥胖增加了1倍。研究采用了186个国家的研究数据,通过数学模式推算,全球的肥胖者从1975年的1.05亿增加到2014年的6.41亿(2.66亿男性和3.75亿女性),数量增加了5倍。与此同时低体重(羸瘦)者也在增加,从3.3亿增加到4.62亿。

 

这两个数据表明,全球的肥胖人数已经大大超过羸瘦者,全球人口总体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同时这也意味着,在满足人类生存的食物生产、供给和消费的两侧,已经达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奇点”,即食物的生产已经非常丰富,供给已经远远超越需求,尽管在局部地区,如非洲还有饥饿,但那主要只是分配制度的不完善。

 

在达到粮食供给“奇点”的时候,中国和美国是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是肥胖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则不同。研究表明,中国拥有地球上最多的胖子,共8960万人,其中男性4320万,女性4640万。美国则有地球上第二多的胖子,共8780万人,其中男性4170万,女性4610万。

 

但是,以人口比例来看,中国比美国还差得远。即便以总人口13亿人计算,中国人肥胖的比例只达到6.89%,远不及美国人的肥胖比例。以2015年美国约3.2亿人计,则美国人的肥胖比例为27.4%。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富裕的发达国家由于食物充足和营养丰富,肥胖人群和比例也较高。研究表明,大约20%(1.18亿)的成年肥胖者生活在6个高收入英语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英国和美国。估计英国2025年前女性肥胖比例将持续保持前3名。

 

本项研究定义肥胖的标准是身体质量指数(BMI),即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字。BMI指数为18.5-23.9时属正常,但低于18.5为过轻,25-28为超重,28-32为肥胖,高于32为极其肥胖。《柳叶刀》上的这项研究则以BMI达到30为肥胖。




肥胖起于童年

 

肥胖的原因一直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遗传,二是生活方式。但是,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是更为重要的原因,而且,肥胖的种子在童年时就播下了。新的研究发现,造成儿童的肥胖更重要的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而非基因。换句话说,肥胖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更密切,与基因的关系并不太密切。

 

不良生活方式指的是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包括运动较少,摄食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主要是动物性食物以及氢化油。美国密执安大学心血管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密执安州13所中学的1000名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生活方式和健康的调查研究,并在《美国心脏杂志》上发表了结果。这项研究发现,15%的学生属于肥胖。而且,几乎所有肥胖者都有不良饮食和运动较少的习惯。

 

在这项调查中,近1/3的学生承认他们每天饮用苏打水,而不到一半的学生称他们每天能吃两份水果和蔬菜。仅有1/3的学生在每周上学的五天每天锻炼半小时。肥胖学生参加有规律的运动和/或运动教育课的大大低于正常学生,而且肥胖学生很少有可能加入学校的运动队。在肥胖学生中,有58%的人每天看电视达两小时,正常学生只有41%的人每天看两个小时的电视。另外,儿童的肥胖也与学校提供的并非健康的午餐有关。这项调查发现,正常学生34%在中午是吃学校提供的午餐,肥胖学生有45%吃的是学校提供的午餐。

 

这说明,运动少和高脂肪饮食是造成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一个比较也能说明问题。1980年,美国6-11岁的儿童仅有6.5%肥胖,但是在2008年,美国儿童肥胖比率达到了20%。在1980年到2008年的近30年时间,美国人的基因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造成孩子和成人的肥胖。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在这近30年中,美国成年人每10年体重平均增加1公斤以上。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密执安大学心血管中心主任、心脏病专家吉姆·A·伊格尔(Kim A. Eagle)认为,除了极度肥胖的孩子可能考虑进行遗传普查外,其余孩子的肥胖或超重都与基因无关。因此,如果加强学生的运动,减少娱乐活动(如坐在电视机前的时间)和改善学校午餐的营养价值,将可以有效扭转孩子的肥胖状况。

 

此外,新近发表在美国《儿童发育》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也表明,儿童的肥胖与基因无关,而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项研究发现,职业女性的孩子体重超标和肥胖的几率比其他孩子高6倍。主要原因是,职业女性的孩子饮食不科学和不规律。

 

研究人员调查了990名8-12岁的儿童,以这些孩子母亲的工作时间、看电视的时间和锻炼时间作为对比。结果发现,母亲有工作(包括全职和零工)的孩子体重平均比母亲在家的孩子重1-2磅(约0.45-0.9公斤)。孩子的肥胖状况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强,在11-12岁的孩子中,父母上班的孩子比父母不上班的孩子平均体重多3-4磅。

 

研究发现,“挂钥匙儿童”更容易肥胖似乎不是由于看电视或缺少锻炼而造成,因为他们与一般孩子看电视时间一样多,锻炼强度也无多大区别。因此,他们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孩子通常独自在家中准备晚餐,所吃食物一般是高热量的成品食物。由于没有成人的监控,这些孩子放学后不加限制地吃高脂肪零食,如薯片、巧克力、饼干,以及晚上睡觉更迟也是肥胖的重要原因,因为睡眠不足也会增加肥胖症风险。




“现代文明病”


富贵病又称“现代文明病”,是人们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生活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从而产生的非传染性的流行病,如便秘、肥胖、肠道癌、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

 

过去认为,这些病在贫穷的社会和贫穷人群是很少的,所以叫富贵病。但是,新的研究表明,以典型的富贵病糖尿病来看,即便是较为贫困和刚刚富起来的人患富贵病的也非常多。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2016年的主题为“应对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于4月6日首次发布全球糖尿病报告,显示全球糖尿病成年人患者近40年内增加了3倍,其中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全球18岁以上人群中,1980年糖尿病患者为1.08亿人,2014年增加至4.22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8.5%。中国成年人患糖尿病率接近10%。

 

糖尿病被称为富贵病,但是,从世界糖尿病的发病情况看,反而是发展中国家,即贫困地区的人患糖尿病的人更多。这是一个矛盾现象,也造成了解释这一疾病的医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形成悖论。

 

糖尿病的全球性增长并非是发达和富裕地区的增长最快,反而是贫困地区的发病人数增长最多,发病率更高。西北欧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比例最低,其中女性低于4%,男性约为5%。但是,东地中海地区糖尿病人群占比最高,达到13.7%。东地中海地区国家包括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区、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家,这些国家除以色列外,都不是富裕国家。

 

另一个说明问题的是,中国经济虽然有长足发展,2015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7.67万亿元,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但人均GDP为5.2万元,约合8016美元,在全球排名第85位(189个国家排名),处于中等水平,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3.7万美元以上的水平相比,依然是一般国家或穷国。

 

但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糖尿病无论是总数还是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都居世界前列。在中国全部成年人口中,已有近10%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0.5%,女性患病率为8.3%。即便以13亿人口计算,中国的糖尿病人数也达到1.3亿左右。



未富先病


为何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会成为糖尿病等富贵病的重灾区,这当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现有的答案,一是人类演化的基因所致,二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两种原因是交织在一起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人类遗传学家詹姆斯·尼尔(James V. Neel)就提出了“节俭基因”(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基因)的假说,现在已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即由于节俭基因仍在发挥作用,当大量高营养食物进入人体后得不到及时消耗,造成能量过剩,导致了糖尿病等一系列富贵病的产生。

 

这个说法带有很浓的学术味道。通俗地说,穷人乍富或经济有起色后反而容易得富贵病可以理解为,当一个人长期和极度饥饿之后,如饿了三五天或一星期后,面对一桌美食,自然会大快朵颐,饱餐一顿,结果是,不是胃穿孔大出血而死,就是胃肠极端不舒服。

 

中国和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在经济稍为好转后,除了饮食内容外,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动物性高脂高蛋白食品摄入较多,但运动不足,因而难以消耗摄入的过多能量,从而产生肥胖、超重和胰岛素耐受,诱发糖尿病(主要是Ⅱ型糖尿病)。

 

这显然是经济发展后,传播健康行为的知识尚未跟上而造成的。这种情况并非是发展经济的一种后果,而是一种阵痛,发达国家也经历了这样的阵痛。如西北欧国家,有了几十年的摸索和健康教育,糖尿病发病率目前得到了控制。中国现在却正在经历这样的阵痛。西北欧国家的探索如同人们知道的一个简单道理,一个人如果在冰天雪地冻坏了脚,不能马上用火烤和热水来烫,反而先要用雪来揉搓,然后用温水慢慢浸泡,否则就会让脚报废。中国很多人现在好像还不知晓这个道理,尽管简单,但却要通过试错来认知。经济好转或富起来了,要慢慢改饮食,因为节俭基因还会长期起作用。

 

如果认识不到这样的情况,糖尿病等富贵病还会作为一种遗传因素传递给后代。德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吃货”父母吃出来的肥胖和Ⅱ型糖尿病也可能遗传给子女。研究人员给试验鼠提供高脂饮食,让它们变胖并患上Ⅱ型糖尿病,然后采取体外人工授精的方式让老鼠的精子和卵子形成受精卵,并由健康的试验鼠代孕。结果是,无论是雌性和雄性试验鼠哪一方肥胖并患有糖尿病,其后代都会受到影响。肥胖雌鼠的后代更容易肥胖,而肥胖雄鼠的后代更易发生血糖升高。

 

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未富先病的现象既是一种潜在的隐患,在未来也是一种巨大的灾难,首先体现在巨额的医疗费用上。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球用于应对糖尿病的年成本超过8270亿美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联合发布的中国糖尿病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糖尿病导致的年直接医疗开支占全国医疗总开支的13%,达到1734亿元(250亿美元)。糖尿病患者医疗服务的使用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4倍(包括住院和门诊次数都大大增加)。

 

与全球的糖尿病医疗年成本8270亿美元相比,中国的开销几乎占全球的20%。不过,这还没有计入糖尿病病人因劳动能力的下降而致工作量降低和劳动力不足所造成的损失。如果算上这些,则对中国和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天文数字。




胖瘦并存

 

不过,当今世界并不只是肥胖问题,而是肥胖与羸瘦并存的问题。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8年的数据,中国发育迟缓儿童数量全球第二,中国有1268.5万5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包括低体重、贫血),仅次于印度,位列全球第二。印度则以6078.8万发育迟缓儿童独占鳌头。不过从比例看,中国发育迟缓儿童仅占到所有儿童的15%,但印度这一比例是48%。同时,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公民仍然有较多的体重过低者。

 

根据2015年中国公布的中国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和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3.2%和9.0%,中国的羸瘦者大约为9750万,比肥胖总人数(8960万)还略高。所以,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羸瘦者略超过肥胖者的国家。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有近2亿贫困人口,以及根据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2015全球饥饿指数》报告,完全可以让人感觉到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最富的时代,也是最穷的时代;是一个最胖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瘦的时代。在当下,肥胖与羸瘦、富裕与贫困、冰川与熔岩、地狱与天堂极其刺目和鲜明比对地存在。

 

再从全球的肥胖与羸瘦看,《2015全球饥饿指数》报告称,在117个国家中有52个国家的饥饿状况仍然处于“严重”(44个国家)或“警戒”(8个国家)水平,全世界共有近1/9的人口仍然长期营养不良,超过1/4的儿童由于营养不良而低于同龄标准身高,营养不良每年导致大约310万儿童丧生。

 

因此,中国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奋斗目标既相同,也略有差别。相同的任务是,要让公民的健康状况向良性方向发展,就要既减少营养不良和羸瘦,又要控制肥胖。略为不同的是,中国更重要的任务是要消除贫困,减少营养不良和羸瘦人口,尤其是要减少1268.5万5岁以下儿童的发育迟缓和低体重。但是,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任务则更多的是要控制全球的肥胖人口,否则就不仅会造成更多的疾病和卫生负担,更有可能让地球不堪重负,同时也改变人类的演化方向。

 

显然,在消灭贫困和减少营养不良和羸瘦人口方面,国际上和中国都有比较好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发展经济,阻止战争和武装冲突,防范自然灾害。尽管在1870年至2014年期间,全球共发生106次饥荒和大规模饥荒,每次饥荒均导致超过10万人丧生,但随着上述方法的改进和有效实施,过去50年以来夺取超过百万人口生命的“灾难性饥荒”已经不复存在。

 

相较于人类减少贫困、饥荒和降低营养不良方面的有效措施和重大成就,在阻止人类肥胖方面人们似乎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因而乏善可陈。尽管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强调和鼓励人们实行和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极大丰富,相当多的人从长久的贫穷之后踏入富裕的门槛,还是难以养成和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肥胖正在蚕食整个世界。

 

未来,人们需要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与肥胖作斗争上面。


(视觉:吴靖)


健言往期精选链接(点击标题获取)

深度丨国家控烟条例被指受干扰面临倒退

患儿或达数千万,医生只有300名|中国儿童精神疾病治疗之困

缓和医疗,与红二代们力推的尊严死

中国特色的癌症免疫疗法:监管停滞,业务疯狂

南周对话甘肃卫计委主任刘维忠:「面对骂,我已经习惯了」

谁来管管高价月子会所?

“病人的饭怎么吃?”特医食品中国破冰记

过劳死?人才流失?麻醉医生窘境待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