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波:我们应如何评价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黄金大米”网络图
小健说:
中国食品安全局势面临新的挑战,在假冒伪劣、非法添加等问题得到公众关注、政府整治之后,我们面临环境污染影响下的食品安全新难题——耕地重金属污染、雾霾、饮用水安全、福岛核辐射……这一类型的食品安全问题已多次引发舆情聚焦。
2017年7月6日-7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指导、南方周末报社主办的“新食局公开课”在京举办”,本次活动上,诸多部委官员、权威专家讲授真知灼见,我们摘录精华并在会后补录专家观点,以飨读者,此为之一。
《转基因的谬误和真相》
在过去二十年间,转基因大豆已占全球大豆数量81%,转基因玉米占35%,转基因油菜占30%。
一些民众认为,转基因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超过了利益。恐转基因话语越来越被认同,而一旦恐惧成为普遍心态,问题和困难就会被过分夸大,而可能的解决办法却被忽略。
罗云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南方周末记者袁端端整理
有几个转基因谣言流传甚广。
第一,有一篇《太可怕了,希望互相转发相告!》的文章广为传播,该文称法国科学家实验证明转基因玉米诱发肿瘤,并配发了实验小鼠的图片。
这则谣言在全球都造成了影响。后来法国、德国等6个欧盟成员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对这个实验进行科学评估,结论是:这个实验从设计到实施都存在巨大缺陷,因此得出的结论不足为信。该实验论文发表一年后,已被出版它的《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杂志撤稿。
第二,媒体报道称山西、吉林等地的猪、羊食用美国转基因玉米“先玉335”之后,出现了不孕、流产、死胎等异常情况,老鼠也出现由大变小的怪现象。实际上,“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是一个常规育种。
第三,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实际上,美国是全球转基因食品消费最大的国家。美国生产的转基因大豆95%以上用于国内消费,95%以上的玉米也是转基因产品,还有转基因土豆、甜菜等,光是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加工品种就多达数千。欧洲、日本也如此。在欧洲食品安全局的官网,每年都会公布消耗、进口转基因产品的数量。
根据世卫组织的定义,生物体遗传物质通过非自然和/或非自然重组的方式发生使基因发生转移的技术,通常称为“现代生物技术”或“基因技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需要通过基因技术的手段对食品的品种进行干预和创造,以满足发展的需求。
基因工程精确、可控、安全,与常规杂交育种相比,基因工程对物种基因的改造可以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并有严格监管。基因还可以在植物、动物、微生物中交流,使得遗传资源得以共享。比如,起源于南美的番茄,不抗冻,科学家把海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转移到番茄上,番茄就抗冻了,这就是遗传资源得到利用。
目前全球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中国曾研发抗虫棉及抗病毒木瓜。在进口方面,中国主要进口转基因大豆、油菜籽及小部分玉米。数据显示,在过去二十年间,全球的转基因作物发展很快,15亿公顷耕地中有10%左右种植转基因作物,主要种植国家分布在北美、南美、亚洲印度地区。其中,转基因大豆已占全球大豆数量81%,转基因玉米占35%,转基因油菜占30%。
有人担心吃了转基因的食物,我们自身的基因会被改变。其实我们每一口食物都包含了数以万计的基因。比如我们吃猪肉吃了几千年,但我们从来没有因为吃了猪的基因,耳朵变大了,鼻子变长了。我一再强调,基因吃下去在体内就分解了,基因与其产生的蛋白质在人体里不能积累,根本不能整合到人的基因组里,更没有代代遗传的物质基础。
现在大家追求纯天然,觉得纯天然是最好的。实际上,自从有了农业活动以来,人类一直在想办法,用人工方式改变基因来获取新品种。今天绝大部分作物已经不是自然进化的野生种,而是通过千百年来人工选育的结果,即转移基因或通过基因变化而创造的物种和品种。
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做转基因研究,现在做转基因的安全评价。有一些网友问我,你和家人吃转基因食品吗?我说我家里人都吃,而且吃了很长时间。
大家最大的担心是安全性。转基因安全性强调的是实质等同原则,就是对于某种具体的转基因食品,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其有害,就可以认为其安全。对于科学家来说,是不可能完全证明某种食品是绝对安全的。
事实上,为确保安全性,科学家考虑的会比消费者多得多,这在研究初始阶段就会涉及,包含两大问题:食用安全问题和环境生态安全问题,因为这两个方面反过来都会影响人类发展。
从食用安全方面来说,我们会考虑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过敏性、营养性、致畸性。从生态方面,我们会考虑出现新的性状之后,会不会影响到其他生物。比如转基因粮食抗虫了,虫子会不会慢慢也耐药,产生超级害虫?所以,科学家会专门设计一处“避难所”,即在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地方,设计一处土地上的作物抗性不会提高,专门拿给虫子吃,给虫子的种群留下根。
另外,科学家还要考虑基因漂移和基因逃逸的问题,比如转基因作物的花粉吹到别的地方,会不会影响其他作物?如果一辆运载转基因作物的卡车翻车了,会不会造成基因逃逸?这都需要做相应的模拟。不计算实验室时间,仅进入安全评价阶段一般就需要三年以上时间,目前还没有其他食品需要这样严格的安全评价。
有人问,如果已经证明转基因是安全的,为什么国内还是不允许种植这些作物?这不难解释,目前更多的考虑是国家科技进步和保护国内产业。
举例来说,如果我国允许种植转基因玉米,那么国内产品就需要和国外的转基因玉米同台竞技,如果我们输了,就会造成所有的玉米品种都是国外的。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赢得时间,拿出我们能够与国外抗衡的转基因技术和产品。对于粮食问题上,这是战略性问题。
在大豆上,现在我们已经失去这个机会。我们国产大豆是常规大豆,品质、价格和成本都远远比不上转基因大豆。由于没有开展转基因技术育种研发,至2006年中国大豆产量已负增长,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以低廉价格和较高的出油率席卷而来,势不可挡。国家有大豆振兴计划,用补贴等方式来确保种大豆的农民利益。但现在我国已经由大豆纯出口国沦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同时我国压榨业近80%被外资控制。
换句话说,农民为什么偷种,很多是因为看到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一个好技术是堵不住的,所以我国要加强发展转基因技术,疏堵结合。
生物技术的政策选择需要高质量、可信赖的科学信息支持,国家层面的信心是坚定的,但生物技术的前景取决于公众的认知接受度。时下转基因技术民众认知与政府愿景,以及与业已取得的科技成果之间还存在差距。
一些民众根深蒂固地认为,转基因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超过了利益——作为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在没有得到直接利益的情况下,也没有经过自己同意,就暴露在反转声称的各种不确定安全风险下。恐转基因话语越来越被认同,而一旦恐惧成为普遍存在的心态,问题和困难就会被过分夸大,而可能的解决办法却被忽略。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些担忧风险的人们,并不会反对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出来的胰岛素和其他生物制品。
目前看来,在我们的科学素养还不及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之前,我们还需要向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学习,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进行科普教育,从政府层面建立公众认知计划项目,以求深入人心,达成社会共识。
(本文首发于2017年7月13日《南方周末》)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在后台留言或邮箱联系授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healthytalks@163.com
(视觉:邹成蹊)
健言往期精选链接(点击标题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