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士力明星中药遭“造假”举报幕后
借助在FDA 临床试验的东风,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在国内销量增长迅速,股票市值也不断飙升。但在美国试验的胶囊,与国内的滴丸是两种剂型。(视觉中国/图)
复方丹参滴丸一直被视为“中药国际化标杆”,但从“副作用严重”到“FDA申报造假”,多年来,复方丹参滴丸不乏争议与质疑。
有研究称,“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尚低,还不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虽无明显危害,但复方丹参滴丸的“聚乙二醇6000”摄入量处于WHO规定的临界值,恐不利FDA审查。
文 ▏南方周末记者 马肃平 袁端端
南方周末实习生 李佳蔚 万晓华
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突然成了网络热词。
“别再讨论这个话题了,没有实际意义。”国家食药监总局一直属单位的领导拒绝谈论。
“不想被卷入其中。”连日来,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了多位中医药领域及临床研究的业内人士,几乎都遭婉拒。
争论始于2016年12月9日。曾长期担任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士力)技术顾问的祝国光,在科学网个人博客上发文,炮轰天士力的“拳头”产品复方丹参滴丸在美国临床试验造假。
“天士力在中国境内宣传‘复方丹参滴丸’正在美国FDA申请,而真正在美国申请的药是‘丹通尼克胶囊’。从药学上看,这是两种不同的药。”在《天士力公司在美国临床试验上的骗局》一文中,祝国光直言,天士力此举是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不断虚假宣传做大销售,并企图在股市上大肆圈钱。
举报内容发布,正值复方丹参滴丸完成FDA三期临床工作、等待试验数据揭晓的关键时刻。12月12日和13日,天士力先后发布两份澄清公告,称祝国光所发表的文章“内容严重不实”。不仅如此,公告还直指祝国光动机不纯,“祝国光在公司技术顾问一职合同到期终止后,多次索要不当费用未达到目的。”
“我有没有要钱?我拒绝回答。”远居芬兰的祝国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天士力是在故意搅浑问题,“我揭露的问题是不是事实?”
启程入美20年,复方丹参滴丸一直被视为“中药国际化标杆”,在国内也已连续13年问鼎中成药单品年销量冠军,2015年销量突破33亿元。不过,从“副作用严重”到“FDA申报造假”,多年来,复方丹参滴丸不乏争议与质疑。在祝国光和天士力的这场“罗生门”中,究竟谁在撒谎?抛开各方的动机和背后的利益,复方丹参滴丸究竟能不能安全服用,这或许才是百万用药人最关心的问题。
按照祝国光的说法,举报源于2015年4月几位美国博士发来的邮件。邮件的焦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发言内容。
“我们在美国做的一个药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现在做了三期临床了,效果非常好。”张伯礼的“外行话”,让祝国光吃惊——随机双盲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尚未揭盲,何以能预见效果非常好?他随即登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临床试验网”查询,这才发现,天士力在FDA申请的是“丹通尼克胶囊”(Dantonic)。但南方周末记者发现,该胶囊名称后注明其他名称,包括复方丹参滴丸的英文直译(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表明两者是同一药品。
滴丸和胶囊的制造工艺、CGMP(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不同,制药中最为核心的CMC文件(生产工艺、杂质研究、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等药学研究资料)也完全不一样。“你用胶囊做了,出来的数据就只能说明胶囊,就不能在国内说是滴丸,反之也一样。”祝国光说,这是药法上最简单的ABC。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未经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改动剂型,都属违法行为。”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说。以国内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为例,中药被分为9类,其中第8类为“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剂型的制剂”。如果“丹通尼克胶囊”回国注册,需按新药申请程序申报。
对于将滴丸装在胶囊中进行FDA的注册研究,天士力的解释是“西方患者的用药习惯以及开展临床研究的盲法要求”。
“安慰剂也能做成滴丸,为什么非要用胶囊呢?”多位专家认为,盲法要求的理由很牵强。
南方周末记者在“临床试验网”上搜索发现,2015年3月,天士力提交了一项“复方丹参滴丸改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试验。试验中,安慰剂和样品都是滴丸的形式。也就是说,滴丸并不一定要装在胶囊壳里。
那么,复方丹参滴丸为何要改变剂型?对于天士力的动机,祝国光归因为一种叫做“聚乙二醇6000”(以下简称PEG6000)的物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聚乙二醇可接受的每日剂量最高为每千克体重10毫克。根据天士力公开的专利信息,每颗滴丸含有20毫克的PEG6000,每日服用30颗,体重60kg的患者如果长期服用,摄入量就将处于临界值。
“如果直接拿去FDA做试验,FDA肯定会指出这个致命点,而胶囊剂就没有这么高的含量。”祝国光说。
不过南方周末记者发现,WHO的限量,只是聚乙二醇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每日用量。事实上,聚乙二醇作为常见的药用辅料,在多种剂型中广泛应用。FDA辅料限度数据库显示:目前的上市产品中,PEG6000的最大日剂量达到了462.5毫克。
“通常而言,聚乙二醇对人体无毒无害,亦无致畸、致癌和基因突变等副作用,人体也不吸收这种药用辅料。”美国化学博士、前梯瓦制药北美研发中心的一位专家分析,由于美国没有滴丸这一剂型,为了适应美国患者的用药习惯,或许才是改变剂型的原因。
在祝国光看来,天士力勇闯FDA关,不过是利用FDA的金字招牌当作营销噱头,真正在意的还是国内市场。
现代中药国际化产学研联盟启动暨复方丹参滴丸美国FDA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报告会现场。(网络/图)
2010年8月7日,在极具象征意味的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天士力高调举行了“复方丹参滴丸FDA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报告会”。会议由天津市政府、原国家卫生部主办。现场院士、官员云集。会议宣布,复方丹参滴丸成为我国第一例圆满完成FDA二期临床试验、“确证其安全、有效”的中成药。
2012年,在天津举行的“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天士力总裁闫希军再次强调了复方丹参滴丸二期临床的效果,甚至称“美国FDA官员开玩笑说,这个产品已经是药了”。
这样的说法,遭到了前述院士的驳斥:“二期临床试验,只是为了初步判断药品能否进入三期临床,本身并不能得出药品安全有效与否的结论。”
天士力高调的宣传,还出现在2015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参与复方丹参滴丸研究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称:“我们在美国做的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现在做三期临床了,效果非常好。”
“一个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在揭盲之前,没人知道谁服用了真药,谁服用了安慰剂。提前预知结果根本不可能。”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位专家质疑。
“纯粹是在欺骗!彩票还没摇号,你就宣称自己中了几亿大奖,可能吗?”前述院士评价。
不过单从资本角度而言,打着FDA金字招牌瞄准国内市场的模式,显然奏效。
2002年上市后,天士力的股价始终在低位徘徊,即便是2006年的大牛市也未能真正托起它的身价。转折恰恰来自于2006年之后,当所有人都扼腕于股市急转直下时,天士力却逆势上涨。彼时,FDA批准了复方丹参滴丸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2010年8月,闫希军对外披露,天士力在未来两年内,将在全球建立50-70个临床试验中心,完成FDA三期临床试验。他乐观地预计,三年后,复方丹参滴丸就将以药品身份在美国及全球上市。话音刚落,天士力就迎来了它在股市的小高潮。
2013年中,天士力的市值一度突破500亿元,被称为当时医药股市值第二大股。
这一切都是以“滴丸”身份宣传的。有业内人士推断,滴丸是天士力的独家剂型,但国内有数百家复方丹参片(胶囊)剂型的生产厂家,一旦被发现天士力在国外是胶囊剂型,国内的宣传就难以奏效了,“天士力的成功不想让其他剂型搭顺风车。”
不过,与高调的“宣传攻势”相比,天士力在临床试验数据的公开上却异常低调。从1996年申报FDA至今,天士力没有公布临床试验的具体数据,亦没有形成文章在期刊上发表。
在“临床试验网”上,有关复方丹参滴丸临床试验的信息只有五条。点击查看二期临床试验——“多中心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Ⅱ期研究”,网站信息显示:没有发布研究结果。看起来,这更像是个粗略的提纲。
“天士力究竟是否公布了临床试验的数据,还是公布在了内部期刊上,外界无法看到?”前述院士疑惑,二期临床试验结束至今已近七年,他依然没有查到任何数据。按照学术界的惯例,临床试验的数据虽不强制要求公开,但通常不会保密。没有数据说话,任何宣传都显得空洞无力。
就连祝国光也觉得奇怪。一次,天士力总裁闫希军曾提起:“二期临床试验的成果有500页,一会儿给你看看。”
“二期的报告和论文发表了?你先别给我看其他东西。”祝国光说。但此后,事情便没了动静。祝国光也曾多次向闫希军打听二期临床试验的相关情况,但对方以内部事务为由,阻止了他的询问。
FDA新闻官葛洛瑞·桑切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任何还未通过FDA注册审批的药品,其工艺档案信息的所有权归属于研发企业。因此,包括复方丹参滴丸临床试验数据在内的信息,FDA不会披露。
2016年3月“两会”期间,闫希军透露,复方丹参滴丸已完成全部临床工作,进入COV(临床中心关闭访查)阶段,临床试验结果尚需等待数据库锁定、数据分析完成、分析结果揭盲后形成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有业内人士分析,3月完成主要终点的收集后,原则上还有两周的停药观察期。电子数据采集时代,数据清理和锁定花费的时间要远小于纸质的时代。9个月过去了,还没得出初步结果,“临床数据可能并不理想”。
前述院士亦不看好三期临床的前景。他介绍,药品如果未能通过FDA的注册审批,通常会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将结果公之于众,另一种则是药企内部消化消息、无限期拖延,最后不了了之,“不知复方丹参滴丸是否属于这种情况。”
对此,天士力品牌中心负责人表示:2017年1月底之前,公司对于复方丹参滴丸三期临床的揭盲可能会有统一的说法。
事实上,这已不是复方丹参滴丸头一次遭遇质疑。
2008年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的研究小组被举报有“学术造假”行为。媒体报道称,李连达被指学术造假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即将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副作用严重。
有意思的是,当时举报李连达的,正是祝国光。那时,他与天士力的关系甚密,不仅是天士力的高级顾问,还和闫希军合著了《复方丹参滴丸百问百答》;在荷兰成立的欧洲中药商会中,他和闫希军共同担任副理事长。当时更有传言,在天士力和荷兰神州合作的CMC Tasly Group BV公司中,祝国光是独立董事。
兜兜转转,昔日的伙伴,这一次却从内部反水。不同寻常的举动,也引发了外界的猜测。
“我为什么离开天士力?你最好别问这个问题。”祝国光拒绝回答。他只是称,从二期临床试验设计开始,天士力就将其排除在外,并向他断绝了所有复方丹参滴丸的申报资料。尽管如此,他还是一再强调,复方丹参滴丸本身是个“好药”。
2008年上半年,李连达的一项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滴丸的有效成分低,不良反应率达3.1%,且未做长期毒性试验,会引发肠胃道反应、休克、尿血等不良反应。
3.1%这一数字,正源于祝国光主编的《丹参临床研究》。书中提到,“根据所有能收集到的文献,对其副作用做一总结。有明确记载报道副作用66篇,总病例数5169例。有副作用产生的病例共161例,占3.11%。”
消息一出,舆论开始质疑复方丹参滴丸的安全性、有效性。天士力的股票甚至一度停牌。
在闫希军提交的《天士力药业集团公司文件》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天士力集团迅速将情况上报天津市委市政府……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先后多次召集常务副市长、宣传部长、经委、药监及相关部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控制事态发展的措施。”
很快,天津市药监局就做出了回应,用“不良反应人数/服药人次数”,计算出复方丹参滴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14万。不过,在业内人士指出正确的计算方法为“不良反应人数/服药人数”后,天津市药监局撤销了上述声明。
对于3.11%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时任天士力总经理李文坚持认为,李连达是在“偷换概念”:“161人出现不良反应,是我们公司过去14年在66篇论文中收集的样本,并不是一年得来的,不能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
天士力在公告中也表示,复方丹参滴丸上市20年来,国内外数百名专家先后完成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证明疗效确切,使用安全。但天士力并未在公开渠道公布过确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最近几年,祝国光在进行Meta分析(对同课题的诸多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的一类统计方法)时发现:将复方丹参滴丸作为研究对象、复方丹参片作为对照组的论文,结果大多为阳性,比例悬殊。
“当时的文章,有多大比例受到了天士力的资金支持?客观性如何保证?”祝国光称,天士力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大。他开始反思:如今大多数的正规期刊,在论文发表时都会注明利益相关方,而这正是他和天士力当时所忽视的。
南方周末记者查阅了多篇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论文,发现符合大组病例、随机分组、双盲对照的高质量文献很少。反倒是最近几年,有多篇论文提到,“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尚低,还不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201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四家科研机构的一篇论文《复方丹参滴丸不良反应分析》,检索了2009-2015年有关复方丹参滴丸不良反应的报道。结果发现:单用复方丹参滴丸发生不良反应122例(占5.82%);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应用西药发生不良反应163例(占7.17%)。其不良反应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头痛和出血等。大部分不良反应为病人可耐受的轻微损伤,出血等少部分不良反应需要停药对症处理。
“目前,国内药品真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疑。”前述院士透露,某地一旦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药企的习惯做法是派遣“救火队”带钱私了;不少基层医院也选择瞒报,一是生怕患者揪着医院不放,二是害怕上级机构追责。
南方周末记者向天士力发函,询问复方丹参滴丸确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品牌中心负责人表示,专业问题需要相关的技术部门解答。
如今,外界都盼望复方丹参滴丸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能够尽快公布。“只要结果不公布,任何揣测都是徒劳。”前述院士说。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网12月22日,原标题为《在美临床报告不明,副作用不清:天士力明星中药再起罗生门》)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在后台留言或邮箱联系授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healthytalks@163.com
(视觉:万晓华)
健言往期精选链接(点击标题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