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地名之“和平”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鹅说说 Author 我是一只大白鹅
烟雨入江南,山水如墨染。如画的江南,孕育了如诗般的地名。就在我们的身边,长兴的每一个乡镇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深意。伴随美丽春光,跟随小布的笔尖去探寻这些乡镇名字背后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探寻长兴地名之和平……
和平镇,长兴县的又一个古镇,位于县域最南端,与湖州、安吉接壤。
要说和平镇历史悠久、文化古老、底蕴深厚,一点也不为过。
早在十二万多年前古人类社会,就有一群勤劳善良的原始人在和平这片土地上劳作、栖息。
和平四仙墩村南的黄花岗北,发现地层剖面有耕土层,现场还采集到石核、石片、砍砸器等旧石器。
上世纪八十年代,和平狮子山侧曾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遗址——狮子山遗址,包括石犁、石斧、石铲等工具,还有众多陶器,是浙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典型的文化遗址,有着至少六千年的历史。
地名由来暂不可考
春秋时期,和平地属吴国。相传吴王阖闾弟夫概筑长兴城后,曾在今横涧村居住,于是留下了上概、下概等地名;又溯西苕溪嫁女,送至吴山遇潮止,又得名吴山。
和平在秦朝时属于故鄣县。东汉时又分故鄣东境新设原乡县,东晋时长城人钱宏曾在原乡山造反;西部部分区域(原吴山乡西苕溪北岸)属故鄣县,南朝文学家吴均就是故鄣人。
隋朝开皇九年(589)裁撤了故鄣县、原乡县,并入绥安县。不久又恢复原乡县,今和平区域属原乡县。
唐武德七年(624)裁撤原乡县入长城县(现长兴县),此后和平人就成了长兴人。
西汉末期,王莽篡位,天下大乱,当地百姓为避战乱,在和平今城山处垒石为城,山得名石城山,城为石城,这是和平有史以来可以考证的最古老地名。
明冯梦祯《城山寺记》有言:“去吴兴郡治五十里,而西有山最高大,下瞰群峰如儿孙罗列者曰‘石城’,在长兴县界顶,四方而平,周五里,相传新莽时居民避赤眉之乱,垒石为城。得名始此。”
石城山,东汉末年被严白虎占据,聚集万人武装势力,后被孙策率军所灭,现简称城山。
城山目前还留存古城的部分遗址,包括古城结构、排水系统、军事遗迹、明清寺院、元代雕像等,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平”一名推测最晚在唐朝,长兴72乡中就已存在,因为在北宋前期,整个长兴县共有30乡,和平仍在其中。
目前仍作为乡镇地名使用的仅存两个半:另一个是水口、半个是四安(后改为“泗安”)。
地名的由来暂不可考,不像泗安、水口、合溪等古镇那样有出处,但猜测应该是表达了百姓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和平乡被撤,并入嘉瑞乡
淳化年间(990—994),整个长兴县30乡又合并成15乡,和平乡被撤,并入了嘉瑞乡。
虽然“和平”作为乡名已被撤销,但“和平镇”最晚在北宋景德元年前后已设立,且为长兴县四镇之一(另外三个为泗安、水口、合溪)。
从中可以看出,北宋时和平已经是人口较集中、经济较发达、交通较便利的区域活动中心。
南宋嘉泰三年(1203),和平镇由非官监镇转为官监镇,这是宋代特有的行政设置,开始有专官领治,镇内先后设税务司、犒赏酒库。
从字面意思看,税务司好理解,是地方经济发展后的必设机构,其功能也显而易见,但犒赏酒库是个什么玩意儿呢?
南宋大臣袁说友在《犒赏酒库疏》中记载:“诸州犒赏库,元(原)系军中酒坊,以赡军为名,取利甚厚……”
究竟“厚”到什么程度?按照相关记载估算,南宋时期每个酒库的年收入约为2.5万贯(有资料说有10万余贯,应是计算有误)。而对比之前的唐朝,即使最为极盛的唐玄宗时期,一年铸币也只有32万贯。
当时整个两浙地区总共有酒库32处,湖州为4处,和平就占其一,可见彼时和平的地位颇高。
所以自北宋开始,依靠酒库收益充斥军费开支的政策在南宋得以延续,且不论是酒库经营方式,还是酒利的增长均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为南宋统治支撑延续150余年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南宋时期,和平镇的经济发展达到了鼎盛状态,这和它本身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
和平北为长兴、东连湖州、西接安吉、南达德清,相当于在一个十字路口,再加上本身水路发达,处于苕溪之滨,交通运输方便,港口优势明显。
但是好景不长,和平镇到了南宋晚期就衰落下来,一是酒库经营不善、市场混乱,从暴利变成了亏损;二是海运开拓后,和平的交通优势不再。
到了元代就把和平的酒库撤销了,只留了税务,另外又新置了巡检司。
致力引领繁华风向标
明洪武二年(1369),原来的嘉瑞乡改名为嘉会乡。
为什么“嘉瑞”改为“嘉会”,一直猜测这可能跟皇室避讳有关,因为恰好发生在明初,皇帝换了就有很多字要避讳。
查询了相关资料后,get到一个知识点:朱元璋,字国瑞,是明代唯一一个有字的皇帝。
也许,“嘉瑞”改为“嘉会”,就是为了避讳朱元璋的字里有个“瑞”吧。
概括起来,和平地域曾四易其名:两汉和平名为石城,唐时估计就有和平、嘉瑞乡之谓,宋代两乡合并为嘉瑞乡,明朝又改为嘉会乡(区)。
在乡(区)范畴中,和平作为集镇,虽然经历多次设撤,其名从北宋末年一直保存至今。
咸丰年间,太平军为患,和平也不幸遭殃,十室九空,到同治年间,清政府实行“招恳”政策,河南、安徽及浙南平阳、台州等地移民大量来此定居,成为新和平人。
民国初年,基本沿袭了清末的旧制,后又陆续实施村里制、保甲制,和平一会为镇,一会为区,不过那时候镇的概念已经跟宋朝时有所不同,而是排在乡的前面。
1949年5月,和平解放,后建立了和平区公所,辖和平镇、大巍乡、吴山乡、长城乡、三霅乡、东山乡。
之后的几十年里,这几个乡反复多次历经分合,中间还夹杂了个便民桥乡,就不一一列举了。
直到2012年5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以上所有地区均划入和平镇。
如今的和平镇是长兴三大中心镇之一,以打造“中国白茶第一镇”为目标,滩龙桥村更是成功荣获“江南白茶第一村”美誉,假以时日,相信和平一定能成为引领繁华的风向标。
大家都在看👇
长兴县融媒体中心出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作者 | 施震宏部分照片 | 钱昕彤 王徐超编辑 | 叶丽欢一审 | 计 楠
二审 | 倪佳乐
终审 | 徐 峰
看见长兴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掌心长兴APP的“社区”版块,点击“我要发贴”分享您的(照片或短视频)。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长兴发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