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玲:心怀教育烛火,托起余霞满天|四川优秀教师典型代表风采
第15期
高县教育和体育局
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
“银龄讲学计划”积极参与者
李晓玲的教育理想
⬇️⬇️⬇️
从教近40年,期间担任校长20余年,在宜宾市高县教育系统里,李晓玲绝对算是一位“老资格”。
从16岁站上讲台直至退休,她不仅教出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更为当地培养出不少优秀的校长和老师,而就是这样一位“老资格”,不仅鲜有报道,其所获荣誉也并不多,今年我省评选首届“四有”好老师,这是李晓玲为数不多的省级荣誉。
在这位不在意自己是否被关注,也不看重写材料申报奖项的老校长眼中,教育是一件真真正正喜欢去做的事,“能够脚踏实地为教育做一些事情,就已经觉得很满足了。”如今,在退休后的第三个年头,李晓玲仍继续奔走在实践教育理想的路上,为当地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领跑。
一生成一事
树起优质教育旗帜
1980年,李晓玲高中毕业,高考分数差录取线十几分,没考上大学,同年,高县招聘教师,1000多人中录用9名,李晓玲考上了。
“因为父母都是教师,从小耳濡目染,对这份职业一直就有好感。”李晓玲回忆说,“同时,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也能减轻家里的负担。”于是,16岁的她被分到一所村小,进行包班教学。
和当时的很多老师一样,李晓玲的起点并不算高,但对教育的热爱让她没有错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
上世纪80年代初,高县英语教师紧缺,高县教师进修校遴选一批教师进行英语培训,在村小工作一年后的李晓玲再次入选,培训结束后,她被分到一所初中学校应急教英语。随后,李晓玲又考上原西南师范大学英语系,通过函授的方式进行学习,不断磨练自己的英语教学本领。
好学的李晓玲不仅很快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还一度是全县唯一的英语学科带头人。而在教学精进的同时,她也在教导主任、副校长的岗位上一步步成长起来。
1999年,李晓玲调往高县第一实验小学任校长,面对这所全县的“窗口小学”,此前在中学工作的她再一次感受到了压力。为了胜任新的岗位,李晓玲又考入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研修班进修,补齐自身的理论短板。
在高县第一实验小学,李晓玲一待就是21年。由于家安在宜宾市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和家人处于两地分居的状态,“周一一大早赶到学校,周五晚上再回家,平时均吃在学校住在高县。”
21年间,李晓玲有过多次调任的机会,面对那些别人眼中的坦途,李晓玲都婉言拒绝了,“我喜欢待在学校,我知道自己想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并且愿意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这期间,李晓玲得以静下心来实践她的教育理想。在高县第一实验小学,李晓玲培养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尽管她只评了高级职称,学校却先后走出5位特级教师,而随着时间的沉淀,她也带领学校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地教育的一面旗帜。
退休不褪色
激活学校新样态
今年8月,高县连日高温,夏日炎炎,作为高县教育和体育局名校长工作室的领衔人,李晓玲仍有不少工作要忙,校长读书班、专家讲座、课改实操培训、工作室研讨……每一项活动中,她都尽可能提出针对性指导,“校长、老师们用自己珍贵的暑期时间来‘充电’,就应该让他们学到真正有用的经验。”
这样的暑期繁忙且充实,但并不是李晓玲曾经预想的退休生活。
2019年8月,她正式从高县第一实验小学退休,“当时计划的是能够到处去旅游,而且由于多年两地分居,也想多留点时间陪陪家人。”但对于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校长,高县教体局并没有轻易“放手”,经过相关领导的一次次挽留,李晓玲答应了。
2019年11月,高县教体局结合“银龄计划”,成立了“李晓玲名校长工作室”,聘她为领衔人。经过县内校园长自愿申报,11名小学校长、1名幼儿园园长、3名中学校长成为了工作室的第一批成员。
“既然答应了,那就要把这项工作干好。”李晓玲的认真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工作室成立后不久,她就有计划地邀请宜宾市教科所德育专家、特级教师徐卫一起开展了学校把脉问诊巡察活动,实地深入十多所成员学校及其下属校点,对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摸底。
“当时就了解到很多学校不清楚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而且没有自己的校园文化,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以此为突破口,李晓玲名校长工作室组织成员多次赴成都、重庆、湖南等地走访名校,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开阔校长和骨干教师们的视野;同时,工作室还邀请各类专家赴高县开展讲座,增强工作室成员们的理论学习;此外,工作室为学校的文化建设、课程建设、教育科研等各方面提供具体的指导,让不少学校发生了显著变化。
高县文江镇礼义小学位于大山深处的苗族聚居村,学校很小,但却是高县唯一的苗族学校,李晓玲回忆说:“当时我们去看了之后,就觉得应该把苗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来。”在工作室的指导下,礼义小学建起了自己的蜡染工作坊,有了芦笙、竹竿舞等苗族课程,学校礼仪文化也逐渐成型,成为了高县的精品小学。
如今,经过工作室和各成员校三年的共同努力,高县涌现出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学校,硕勋幼儿园的“和乐”文化、文江小学的“责任”文化、蕉村小学的“诚义”文化、沙河实验小学的“博雅”文化、月江小学的“江月”文化、罗场小学的“翰墨”文化、云溪小学“培根”文化、嘉乐中学的“和美”文化、可久中学的“香樟”文化、落润中学的“润园”文化以及硕勋幼儿园的“田园”课程、文江小学的“烙铁画”课程、罗场小学的“版画”课程、逸夫小学的“青花瓷”课程、 沙河实验小学的“豆艺”课程、蕉村小学的“书法”课程、嘉乐中学的“麦秆画”课程……各学校围绕自身特色“精耕细作”,呈现出了崭新的生命力。
实干显担当
擦亮乡村教育底色
在李晓玲名校长工作室中,乡村学校校长占了大多数,如何让乡村学校实现更好的发展,是李晓玲关注的重点。
在她退休之前,高县第一实验小学作为学区内的领航学校,承担了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学校的重任,“那会儿就已经积累了不少帮助乡村学校的经验。”
工作室成立过后,一开始,李晓玲的目光更多聚焦在农村小学,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有了新的想法。
2020年,李晓玲在一所成员学校摸底调研时,来到其附属的大屋村幼儿园。这所政府投资新建的幼儿园,幼儿人数很少,“一开始只有7个孩子,老师到周边动员过后,也只来了20多名。”李晓玲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并非是由于生源少,而是周边老百姓不认可,认为其保教质量差,“不少家长宁可让孩子每天少睡一个小时,也要送到更远的镇上去读幼儿园。”
“都是三四岁的小娃娃,少睡一个小时,夏天可能还好,冬天就很难了。”李晓玲回忆说,“当时就觉得一定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她随即联系到宜宾市教科所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孔繁荫,两人一拍即合。
在接下来的一期,两人对大屋村幼儿园的环境打造、设备保障、教师培训等各方面进行指导,发动叙州区、翠屏区、高县的优质园进行帮扶,孔繁荫直接任该园的名誉园长。在多方努力下,到了第二期,幼儿园的报名人数就已经爆满,完成了预期三个班的规模,如今已有近110多个孩子在大屋村幼儿园就读。
“这个幼儿园打造出来后,我就想以它为示范,带动其他的乡村园。”于是,孔繁荫、李晓玲联合多方共同在大屋村幼儿园举行高品质乡村幼儿园建设推进会,邀请工作室的校(园)长现场参观,不少校(园)长看了之后十分心动,陆陆续续加入到高品质乡村幼儿园的建设中来。
李晓玲名校长工作室为新加入的幼儿园搭建起交流的平台,并在园风园貌、教育观念、保教质量、管理模式等各方面为其提供指导,各乡村幼儿园也积极行动。如今,一批乡村幼儿园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园特色,云山幼儿园的“幸福教育”,羊田幼儿园的“绿色教育”,龙潭幼儿园的“美育教育”,龙泉幼儿园的“自然教育”,振武幼儿园的“生态”教育,趱滩幼儿园的“快乐”教育,腾龙幼儿园的“爱· 乐”教育……高县乡村幼儿园建设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三年间,李晓玲名校长工作室不断壮大,甚至吸引了不少县外学校的参加,李晓玲和成员校长们真抓实干,共同将工作室打造成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散地。
而算上这三年,李晓玲已在高县教育战线上坚守了42年,有很多次机会可以选择,但她始终没有离开。对于未来,这位随性的老校长坦言,并不确定会干到哪一天,但对于现在,李晓玲却十分笃定:会把教育这件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干好,“希望能通过工作室这个平台,让一批有思想、有情怀的校长和老师成长起来,从而继续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