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治日报|数字赋能!检察监督有了“最强大脑

浙江检察 2023-05-02

《法治日报》12月31日报道


数字赋能

检察监督有了“最强大脑”

浙江推进法律监督工作模式重塑变革

记者:陈东升 通讯员:吴攸


“你们数字检察真厉害,就这一个汽修企业危废整治数字监督模型,我们就觉得威力巨大。”浙江宁波慈溪市汽修行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感叹道。

原来,今年2月,慈溪市人民检察院获得一条线索:辖区有汽修店内废机油、废油漆桶随意堆放,还有人上门收购废机油。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官随即走访了几家汽修企业,发现多家企业在危废申报、贮存、运输、处置等环节存在安全隐患,于是启动数字检察办案,通过筛选、提取“产废企业”“企业名单”等关键词,构建汽修企业危废整治数字监督模型,并经过分层级的数据碰撞、比对,最终确定有400多家产废汽修企业无危废转移记录。

于是,慈溪市人民检察院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相关部门立即联合制定慈溪市汽修企业危险废物专项整治方案,严格规范汽修行业的危废暂存、处置等行为,全面消除行业环境污染隐患。

这是浙江检察机关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的一个缩影。2022年,浙江检察机关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再到“系统治理”,全力推进“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法律监督工作模式重塑变革,取得积极成效。

数据说话总结归纳
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通过诉前检察建议推动消除行业环境污染隐患后,慈溪市人民检察院继续做好汽修企业危险废物整治“后半篇文章”:牵头相关部门出台了构建慈溪市汽车维修企业危险废物管理协作配合机制的若干意见,推动行政主管部门打通危废申报、汽修企业名录等相关信息通道,实现部门数据互通共享,及时发现违法处置危废线索,实现对汽修行业危险废物处置的源头治理。

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浙江全省检察机关正朝着这一法律监督模式不断努力。

让数据“说话”主动发现线索并非让计算机、人工智能去发现和监督,数字检察也不止步于对检察工作的“工具性改良”,数据运用、线索转化,关键在于检察官能否从日常个案办理中总结、归纳出特征、规律,再将这些特征、规律转化为机器可以识别的语言。在浙江各地,大数据思维和问题意识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检察官办案之中。

数字化改革要到一线去打捞“金点子”,这是平湖市人民检察院全院上下的共识。为此,“我为数字检察献一计”金点子评选活动在一线干警中火热开展。39条数字检察点子经首轮盲选投票,17条候选点子入围现场评审,每条候选点子提案人分别进行了创意汇报,并接受现场答辩,最终10条“金点子”脱颖而出,被排上了今年“数字检察类案监督推进工程”的日程。

“金点子”贡献者之一——平湖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的徐骏说:“这场活动让我获益的不是获奖本身,而是我感受到了全院共同推进数字检察建设的决心和氛围。”

“金点子”落地,就要转换为检察监督工作“真刀真枪”的作为,取得实战实效。

在台州市黄岩区,刑事检察部门办理案件时发现了外卖骑手办理假健康证的线索,移送至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后,调取数据碰撞下,辖区内健康证管理乱象一目了然。向相关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后,今年4月底,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制定出台《台州市黄岩区预防性健康体检合格证明管理办法》,形成了区域健康证制发主体、监管主体、用证主体“三位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绍兴市越城区,检察机关成功研发“骗取医保基金数字监督模型”,直击不法分子打着“免费医疗”的幌子,诱骗老年人就诊,通过虚开、多开诊疗项目、伪造病历等手段非法套取医保基金,挽回了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目前,该数字检察监督模型已在全省检察系统推广。

围绕纵深推进治理,持续提升数字检察实战实效水平,今年3月,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推出数字检察“一本账S1”,10月迭代形成“一本账S2”,迭代部署医保诈骗案件、“遗漏前科”错误判决等15个专项监督。

同时,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迭代升级“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应用”,上线“场景中心”,上架具有全省共性的数字监督案例57个、模型12个和轻应用4个,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数字赋能协同共治
织密监督防护网络


“以往我们三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十分不畅,比对时难免出现不全、延迟等现象。现在有了这个‘排雷神器’,我们工作都安心多了。同时检察机关还能适时监督,倒逼我们严格执法、阳光执法、公正执法。”温州市苍南县人社局相关部门负责人感慨道。

“排雷神器”其实是苍南县域公益诉讼数字监督平台的“土名字”。

2021年11月,苍南县人民检察院与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低保金、养老金公益诉讼数字协作机制的意见》,并依托苍南县执法信息中心大数据平台,探索研发了苍南县域公益诉讼数字监督平台这一“神器”。

苍南县域公益诉讼数字监督平台归集全县范围低保、社保、死亡人员等数据,实现数据查询一键通,实时更新共享,公益诉讼数字化实时监督,从源头堵塞漏洞,为低保金、社保金安全织好双重防护网。

如今,苍南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的检察官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进入苍南县执法信息中心大数据平台,检查是否有新的公益诉讼案件线索。

在浙江舟山,长期以来各涉海单位部门化、层级化管理,协同机制不健全,信息孤岛现象让检察官办案时常碰壁。

从个案入手开展专项监督,舟山市检察机关成功办理数字检察监督第一案,让该市大数据法律监督的探索快速推进。

针对涉海刑事案件在侦查环节滞留的现实情况,今年以来,舟山市人民检察院抓住海上安全行刑衔接难点痛点,协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和刑事司法部门,创建以提前介入引导取证、行刑案件线索互通、类案综合分析应用为三大核心板块的“海上安全执法司法行刑共治平台”,搭建“涉海刑事案件类案监督”应用场景,借助平台大数据资源,实现监督关口前移。

舟山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信息共享的目的是共治,打破数据壁垒,把信息‘孤岛’连成数据‘大陆’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当前,舟山市人民检察院正将“海上安全执法司法行刑共治平台”嵌入全市海上执法信息平台,实现与海洋行政执法、海事、海警等涉海部门的协作配合、数据共享贯通,形成数据统一归并、处置统一流转、治理统一高效的数字化执法司法平台运作机制,织密全域监督“防护网”。

协同作战的故事在浙江已稀松平常,“1+1>2”的效果在数字检察改革过程中屡见不鲜,政法一体化办案应用正是数字赋能业务协同的最佳例证。

2017年,由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牵头,政法一体化办案应用扬帆起航。

在这个平台上,只需点一点,电子卷宗、文书就能在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政法单位一键送达,案件流转越发便捷、高效、公开、透明。浙江也成为全国首个省域范围内实现单轨制协同办案的省份。

今年以来,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不断建设完善“政法一体化办案应用”,强化执法司法配合与制约,实现了刑事主要业务协同全覆盖,承接了虚假诉讼规范治理、涉案财物管理处置等改革落地,推动执法司法的基础性、重塑性变革。

此外,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还启动构建“检察+协同共治”平台,承接法律监督模式重塑变革之“监督促进治理”,把类案监督中对存量问题监督的成效,巩固为“检察+有关部门”的常态化协同治理机制。

抓住契机推进改革
提升检察办案质效


站在巨人肩膀展望数字潮涌——2021年浙江吹响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新号角,浙江检察机关顺势而为,引领检察数字化改革创新。

在浙江,杭州数字检察工作起步较早,率先研发推广的非羁码、法治地图、禁业码等应用场景,入选了国家区块链特色领域“区块链+检察”试点,成为浙江省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建设试点成员单位。当下,杭州检察机关率先建立融合式一体化信息研判格局,建立起检察信息情报中心,构建两级院信息数据研判一体化机制。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姜琪本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这为他在检察技术创新领域打下了基础。在他看来,实施大数据法律监督工作离不开海量数据,打通多方数据来源渠道是大数据应用的前提。干警需自觉形成大数据思维并主动融入办案,根据具体检察监督场景,有针对性地收集、汇总相关数据。


湖州是浙江省唯一执法司法信息共享试点地区。借助湖州市执法司法信息共享平台,长兴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未成年人盗窃彩票案件中,获取全县彩票店铺分布信息数据,比对后发现存在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开设彩票店、自助彩票售卖机未对未成年人采取限制措施等问题,对此依法开展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促使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解除合同、停业整顿、责令搬迁、加装人脸识别系统等方式开展整治。

在攻克外部数据壁垒方面,浙江省检察机关先行先试探索不断。

2021年11月,《浙江省政法机关执法司法信息共享工作办法(试行)》出台,在推进政法机关整体智治、破解数据壁垒上迈出关键一步。此外,借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浙江省委办公厅《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的出台以及省委数字化改革等重大契机,数据共享被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执法司法信息孤岛不断消解。

前不久,在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检察院远程提审室,检察官阮德锋制作完电子笔录后,通过检察工作专网向25公里外的上虞区看守所推送笔录。犯罪嫌疑人使用审讯桌上的远程签字板完成对电子笔录的核对、签名、捺印,检察官同步签名。之后,检察数字化笔录系统自动把数字化笔录传输到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对应的案件卷宗里。

这是上虞区人民检察院研发检察数字化笔录系统给检察业务带来的变化。利用数字化签字捺印技术,直接生成电子笔录导入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减少纸质笔录打印、签字、捺印、扫描上传等环节,助力提升检察办案质效。

检察业务数据化,全流程变得公开透明可感可查,进而倒逼业务规范化提升质效。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研发的数智案管系统,以290余条嵌入式规则实现对办案程序与办案数据的每日巡查,并及时反馈检察官,“亮晒”巡查结果。

数字赋能不仅让检察业务全面驶上快车道,检察服务移动端——浙江检察App的迭代升级也得到广大律师的认可点赞。在线阅卷、线上约见检察官、远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云办案”……打破时空局限,越来越多检察高频服务事项嵌入“浙里办”和政务服务终端一体机,实现检察服务“一次不用跑”。



来源:法治日报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

浙江检察机关第六届优秀新媒体评比结果揭晓!

案例说 | 迷药之“谜”

漫画丨花瓶升“值”记

市场价8折房租背后,竟是这样的套路……

检察官辨法沙龙丨养老诈骗犯罪的打击和治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