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崇明有这么多元宵习俗,你都知道吗?

2018-03-02 柴焘熊 崇明旅游

↑↑↑点击关注崇明旅游,发现更美的崇明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人们都爱在这一个节日红红火火地闹上一把,过后正式告别新年,开始又一年的劳作。一般来说,崇明元宵习俗中主要有如下几项活动:做茧团银子;拔红灯;摜田财;斋田头;掇三姑娘;丢花篮、走三桥等。由于早先我国是一个农耕社会,因此崇明闹元宵的活动几乎都和农事耕作有关。


元宵习俗之:拔红灯


这是崇明早年乡间在元宵期间的一个喜庆民俗。门前树起高高的木杆,到晚间在上面升挂起大红灯笼,以盼全年阖家兴旺。此活动一般从正月十四起,到二十止。民间有竹枝词这样写道:


门前木杆高高树,红灯远照几里路;

正月十五闹元宵,日子全年都红火。


崇明人闹元宵,和别处一样,各处的街镇店铺门前也都张灯结彩,悬挂着好看的宫灯、走马灯。街头则有许多孩子拖着兔子灯、船灯、车灯在游走。在宽阔的乡间,就另有一景了。它迥与于它处。一些富有的人家,会在自己家的大门前,树起一根高高的木杆,杆顶系上葫芦(滑轮),垂下来的绳子上,悬挂着一盏盏的圆柱型红灯,有的三盏,有的五盏,也有七盏九盏的。元宵期间,每天傍黑时分,就把它们一一点亮后升上天空。据说拔了这样的红灯,会全年家庭兴旺,平安无事。


元宵习俗之二:做茧团银子斋田头


做茧团银子这一习俗直到现在还流行:人们把糯米粉做成茧团银子样或是其它棉桃、瓜果的形状。据说元宵吃了茧团银子后,在新的一年里会家道兴旺、庄稼丰收、财源广进。因此崇明人把在元宵期间做茧团银子和蒸年糕一样重视。


正月十五这一天,农家会拿上做好的茧团银子等祭品,到田间斋田头——祭拜土地公公,期盼获得丰收年成,同时附祭自家的祖坟。竹枝词云:


新春田边摆供品,全家忙着斋田头;

土地公公多保佑,只盼花稻好丰收。


“斋田头”一般都在上午。当年我是个孩子的时候,曾不止一次地跟母亲做过这样的祭祀。母亲挽着用毛巾盖着的篮头,来到田间南边之处,一一摆上从家中带来的祭品。它们有豆沙圆子、萝卜芯圆子;有茧团、银子;有状如棉桃、长生果等其它糯米粉制品,然后虔诚地点上香蜡烛。母亲会念念有词地低声唸叨:“土地公公,我们来看你了。今年我家种花又种稻,望你公公保我们风调雨顺、花好稻好样样好,再保佑我们阖家老小平平安安毛病少。”讲毕,还要端端正正地跪在田头磕上几个头。我们也自然在母亲的嘱咐下,跟着一起磕头,并乱喊上几句:“求求土地公公!谢谢土地公公!”



敬过了土地公公,斋好了田头,再到自己的祖坟上祭拜一番,当年的“斋田头”任务就算完成。斋过田头,农家的心中也似乎有了底气,一开春,就忙着种玉米、种棉花、育秧苗。

秋后,如果棉花的瓤头开得有碗口大,稻穗长得有牛尾巴大,对于到手的好收成,农家自然不会忘记土地公公的恩情,会时时叨念他的恩德。要是秋后花地歉收,他们也绝对不会责怪土地公公,只是暗暗检点自己在哪个地方对他有不周不敬之处,要待来年“斋田头”时补上礼数。


元宵习俗之三:摜田财


只盼今年花地好,  家家要把田财照。

新年新岁许个愿,  花好稻好样样好。


说起摜田财,这是小孩尤为喜欢的一个民俗活动。田财一般用硬柴扎成火把状,晚上在田中点燃后边舞边喊:“田财田财,我家发财。别人家棉花罗朵小来像绣球,我家棉花罗朵大来像碗口!别人家花地长来稀毛癞痢,我家花地好来铺天盖地。”摜田财后来渐渐演变成了摜火球,亦即外地的火流星。孩子们都用小铁皮罐钻上眼,栓上铁丝作攀,罐内放上竹枝、木爿,点燃后挥舞,且名堂甚多,有什么大开门、小开门、八字链、退缩阵等等。


记得小时候,笔者也玩过这样的游戏。因为没有放在火球内的木爿竹枝,还曾经搞过恶作剧,偷偷地把邻家坑棚里的马桶刷给拆了去点火掼火球,惹得邻家那位大妈破口骂了好几天。哈哈!


元宵习俗之四:掇三姑娘


掇三姑娘又叫请三姑娘。三姑娘指的是坑姑,一位主管粪坑的神灵。传说这位名叫紫姑的冤死女神很是灵验,民间就有在元宵夜端请她来问卜的活动,以了解全年的农事或展望未来家庭的生活。举行掇三姑娘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叫篾匠用竹子做一只新的畚箕、还挑选一只筷子、一杆秤、放米的红漆托盘、一张八仙台子、挑选好两名在队里有一定声望的男子。

正月十五晚上,人们来到举行掇三姑娘活动的地方。在开始之前,先有一人干坐在一茅棚的坑床上,等待有人叫应。稍等一会后,另外一名人员又走过去开始叫:“大姑娘在吗?”坐在坑床上的那个人就应声道:“大姑娘不在。”又叫道:“那么请问二姑娘在吗?”又应声道:“二姑娘不在。”再叫道:“三姑娘在吗?”再应声道:“三姑娘在,你叫她啥事?”叫者回答说:“叫三姑娘问花道看红灯吃卷团圆子。”说罢,来叫的就喊道:“三姑娘上轿!”两个搭档就一同回到了举行掇三姑娘的厅堂里。



这时候,两人恭恭敬敬地走到事先准备好的八仙台子旁,将一根筷子认真仔细地插在畚箕环帮的中间,然后把畚箕“合扑”搁在秤杆上。随后,操作的人分别站在新畚箕两边,目光凝重,表情严肃。通常,都有附近年长的有威望的人来主持。在他的“掇三姑娘开始”声中,两个操作人员会及时随着号令,每人一手抬杆,一手扶抓牢畚箕边开始答表演。有一个人问道:“今年水稻收成好不好?”操作手就代替三姑娘回答说:“好!”另一个人接着问:“今年每亩稻谷能收到600斤吗?”倘若能收到600斤,三姑娘就对着盘子点六次,这意思就是回答提问的人今年水稻能收到600斤;倘若能收到700斤,三姑娘就对着盘子点七次,就是回答提问的人今年水稻能收到700斤。以此类推,举一反三。有人问道:“今年棉花长势如何?”如果是个丰收年,三姑娘就会在盘子里画上一朵大大的棉花,反之就画上一朵小小的棉花。三姑娘通过这一方式回答提问者今年棉花收成的好坏。有人要三姑娘画八结画剪刀,三姑娘就会很快画成功。这一系列方式做好后,操作的人便将三姑娘移至放有酒和茧团圆子的地方,然后轻轻将环帮中间的筷子往酒杯里点一点、往茧团圆子上点一点,意即喝酒吃茧团圆子。这方式做好后,再将畚箕额帮朝上一晃,意即看红灯。一系列形式做好后,操作人员喊三声“三姑娘上轿回府啰!”随后就做着抬的动作把三姑娘送到原来的地方。与此类同的,崇明还有请门臼娘娘、灰堆(先前柴灶内的灰烬所倒处为灰堆)婆婆来扶乩的习俗:“门臼娘娘九节姑,兴余还要请灰婆。扶乩邻女弗凑趣,乖巧哆哆怒眼睃”门臼娘娘和灰堆婆婆是乡间两个最值得百姓信赖之神。扶乩时,在架子上吊一根小棍子,二人扶着架子,小棍就在下面的沙盘上或灰盘里画出字句,作为神灵的指示。

元宵习俗之五:丢花篮


清代乾隆年间的竹枝词这样写道:


戏毕调狮二更初,丢花篮罢请坑姑。

娇羞新妇婆为卜,试问今年有孕无。


所谓丟花篮,现在的我们千万别以为那花篮是那种插满各种花卉的篮子,而是以前崇明乡间家里常常可以看到的大号的竹篮。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平时农家都用它在割羊草时装草用的。每到秋天,田间所种的棉花盛开时,又用它来装採下来的棉花。长江口一带种植棉花的地方,都把棉花简称为花,如农谚花好稻好,就是棉花水稻都丰收的意思。所以农家也把装棉花的篮子称为花篮。


翻阅旧时的县志,我们可以看到,先前的崇明,历来以种植棉花、杂粮和水稻为主。其中的棉花更是农家赖以生计的作物。既然种植棉花是那时候崇明乡下农家的生计主要来源,人们自然也就十分关心每年棉花的收种情况年成好坏。当年的科学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农家主要还是靠天吃饭。因此,他们对于丰年歉年只能以节庆时间的问卜来推测判断。丢花篮这一民俗就这样出现在民间。


对于这一民俗,那时的农家十分看重。为防止花篮丢不过屋,人们不但要请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丢花篮,而且所丢的篮子要用新编的竹篮。大人小孩在丢时要屏声息气,不能有丝毫喧哗。花篮丢过后才能欢呼雀跃。


元宵习俗之六:吃兜财


元宵节了,街上买馄饨皮子的店家生意特别的好。和北方人喜欢吃饺子一样,在崇明,馄饨也是老百姓极为喜欢的一种美食。


先前,无论有亲人远行,也无论有稀客来临;无论是节日喜庆,也无论是嫁娶生日,馄饨是必不可少的待客奉亲之物。因此,崇明乡间的百姓给它起了一个“兜财”的吉祥语。特别是一到元宵节时,家家户户有钱没钱更是不能少了这兜财。常可见到镇上售卖馄饨皮子的店铺门前,人们耐心地排着长长的队伍。待把皮子买回来时,家里的人早已把芯馅准备妥当。于是,全家老小和亲朋好友围在一起,边聊家长里短边包裹起馄饨来。一只只满裹芯馅的、包得紧紧的兜财整齐地摆放筛子内、案板上,像秦始皇兵马俑里的兵俑,一列列,煞是好看,只待锅中的水烧得翻滚个不止时,便将它们一个个下到沸水里去。灶沿上,早已摆好了一只只放好味精、猪油、葱花等调料的大碗。正月半吃兜财,穷家盼老天降财;富户盼年年聚财;老人盼发达旺财;小辈盼和气生财。当然,最好吃的是蓿肉馅的馄饨。这种兜财既有着蓿的清香,又有着肉的鲜美。一些孩子吃这种兜财时,,总要二三碗才肯罢手。想想早年因为猪肉供应紧张,蓿肉馅的兜财只是偶尔能吃到。有时候,包裹兜财便只能用蓿、雪里蕻、青菜作馅,剁碎后最多再打上一二只鸡蛋拌在里面。这样的馄饨对我们来说也是不错的美食。家贫的人家,更多的时候,连蛋也舍不得放,只能把一二段崇明包瓜剁成碎末,拌和在馅里。用这样的净素的芯馅包裹的兜财,倒也十分好吃。


还有的人家,会到饮食店的小卖部,用粮票买了几根油条。回家后,把它剁在蓿芯里。这馅便在翠绿中带点金黄,很是喜庆。用它包裹成馄饨后,吃在口内,清香中夹杂着油香,倒也十分别致诱人。乡下早已不用什么油条来包裹馄饨了,蓿肉芯、虾肉芯、蟹肉芯等馄饨也是寻常之物,人们吃馄饨似乎只是为了解馋,会有人记得吗,这馄饨的吉祥语是“兜财”!


元宵习俗之七:走三桥


也是乾隆年间的竹枝词,写到了走三桥:


挑杆施放闹元宵,为照田财月渐高。

隔壁大娘呼女伴,夜深同去走三桥。


走三桥这一民间习俗和江南地区大致相同。说是元宵节晚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农家妇女要结伴走过三条桥,才能确保全年身体安康无恙。因此常有姑嫂、姐妹、婆媳、妯娌、邻居等相邀,在月上中天的时候,一起走三桥。只是崇明乡间大桥比较少,都是那种仅只一条二条的小石桥。所以当年走三桥流行得不广。



近期崇明旅游热门资讯

速来看看!上视新闻聚焦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他这份“农民”工作,在崇明做的越来越体面……

崇明舌尖上的乡愁,有木有勾起你尘封的记忆?

超实用!崇明元宵游玩攻略&交通管制及改道信息全知道~

崇明金茂凯悦,把春天变成“美味”端上了餐桌

【崇明年俗】正月十五,为什么崇明人喜欢做茧团银子?

夜空下的崇明,竟然这么美~



崇明旅游

一段心灵邂逅自然的旅程

想要了解崇明旅游的更多信息,可关注崇明区旅游局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崇明旅游”,或登陆崇明旅游网www.cmtravel.com.cn,或拨打崇明旅游咨询电话:021-69695888查询。

活动、游记、美文、美图投稿请发送至公共邮箱:cmlyw2018@vip.163.com,我们会根据投稿规则给予相应奖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