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事】葛氏捏筋拍打疗法:一部中医界的“武功秘籍”

海萱萱 海淀故事 2020-09-17

这是海淀·故事第768篇文章

非遗传承人

系列之十六



或许你还记得这样的场景,

《天龙八部》里面默默无闻的扫地僧,

练习了多年的《易筋经》之后,

横扫武林,打遍天下无敌手;

《笑傲江湖》里,

令狐冲意外学得了《易筋经》,

武功倍增,内力之疾慢慢祛除;

游坦之无意中练了《易筋经》,

都能和萧峰对掌。


在武侠小说中,《易筋经》是武林中真正的第一绝学,只要将这部经书练通了,任凭什么平庸之极的武功,都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今天海淀·故事拜访的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葛凤麟,他家祖传的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就是源自传说中的这本武林秘籍《易筋经》。


在世纪坛医院门诊三楼的骨伤科,一块金字牌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格外醒目。虽然已经过了中午,可是葛凤麟仍然在给病人进行推拿按摩。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






按摩床上躺着一个十多岁的瘦弱男孩,颈肩由于肌肉痉挛或外力撞击等原因导致肩膀严重一高一低,脖子无法正常朝一个方向转动。男孩的父亲按着他的肩膀,葛凤麟用双手握住他的头部和颈部,熟练地进行着揉捏按摩,“骨伤治疗就是这样,看着我们的动作好像特别粗狂,但其实非常细腻,医生的心里是有把握的。”葛凤麟说。


在葛大夫这里进行几次反复按摩治疗之后,男孩的高低肩有了明显的改善,他可以慢慢的转头,而且也不疼了。



之前还曾经有一位阿姨一瘸一拐的走进诊疗室,她的脚有跟骨骨刺,也就是足跟下面长了骨刺,刺激跟骨下面的滑囊,导致滑囊发炎。葛大夫采用锤击法,几下就轻轻松松的解决了困扰病人良久的问题。


拍拍打打就能治病?说出来很多人可能都不信,但葛凤麟就是这样一位高人,行走医界江湖四十余年,凭此祖传“功夫”,治愈患者不计其数,享誉海内外。


源自武林绝学《易筋经》的独创疗法



“葛氏疗法传承百年”、“佛心神手杏林奇葩”、“妙手回春仁德济世”……挂在诊室墙上的一幅幅题字匾额,诉说着一段关于国医技术的百年传承。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源于《易筋经》,由葛凤麟的曾祖父葛献宝创立,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实际上,《易筋经》早在14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就有记载,相传为印度僧侣达摩祖师所作。

葛氏疗法是在易筋经拳术的基础上,结合“易筋经疗法”和“少林拳术精义”,并根据我国古代“导引按跷之术”与武术家的“点穴法”演化而成。

明清时期,政府对中医推拿并不重视,这使推拿术一直处于发展的低谷阶段,并曾一度被称为“雕虫小技”、“医家小道”,迫使推拿术只能在民间寻求发展空间。第一代创始人葛献宝本是习武之人,也精通医术,他承启先贤,结合自身的诊疗经验和修习心得,专研出了一套捏筋拍打的理论与手法,应用于临床实践。


葛氏家族原籍山东蓬莱,祖辈闯关东后定居辽宁锦州。第四代传人葛凤麟1955年生于锦州,自幼随父学习家传捏筋拍打正骨疗法至今已有40余年,在部队服役期间即用所学家传疗法给士兵们治病,复员后到北京铁路总医院(即现在的世纪坛医院)工作,在那里他继续跟着父亲深入地学习祖传技艺。1978年,他协助父亲把捏筋拍打正骨疗法进行研究和整理,出版了《捏筋拍打正骨学》。他还曾应邀去日本、新加坡等国进行讲学。2011年5月,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成功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葛凤麟还发明了“葛氏健身少林气功拍”。气功拍的用具最初选用木槌、木杵,后来使用石袋、沙袋或五谷袋等。葛凤麟把它改进为“钢丝拍子”,“与之前的拍子相比,这种气功拍比较方便制作,还可以随意塑形,便于操作掌握,患者使用起来也更加舒服。”葛凤麟解释说,这项发明已于1988年获得国家专利。


拍拍打打即是独门秘籍?


如果说,六脉神剑和凌波微步是段誉的独门妙招,那么在葛氏捏筋拍打疗法里,脉位和神拍就是葛凤麟的杀手锏。



说到穴位,大家脑海中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武林外传》,白展堂凭借葵花点穴手独步同福客栈,点穴的功夫一时间让不少人着迷,那么葛式捏筋拍打点揉的地方也是穴位吗?


其实,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治疗时所拍打的地方,被称之为“脉位”,脉位指人体经筋之气聚集、转输、散布、维络的枢纽之处,不同于针灸的穴位,它的治疗部位并不局限于一个很小的点。“穴位和脉位的差别是什么呢?穴位走的是经络,脉位走的是大的神经和大的血管,脉位更贴近于现代医学的生理解剖。过去练武术的人点的穴位其实是脉位。”

葛凤麟告诉我们,脉位是葛氏独创的理论,与传统的穴位不尽相同,“穴位是一个点,脉位有时是一点,有时是一条线,有时则是一片,以找到有明显酸麻胀痛感为准。”




由于脉位多在动脉和神经通过之处,因而其感应较大,其感觉可按经脉传导放散,也可按络脉放散,是治疗疾病的关键部位。在葛氏理论中,人体共有72对脉位,分布于不同部位,其功能也各不相同。葛凤麟在电视节目中介绍脉位时,曾经拿脉位中“颈后上脉、颈后中脉、颈后下脉”与传统穴位“风池”相类比,以显示不同。



通常葛氏捏筋拍打疗法会先点揉脉位,然后再进行拍打,放松紧张的肌肉,同时加快周身的血液循环。“噼啪噼啪”的拍打看似随意,其实门道很深。“根据患者病情不同,拍打的力度和节奏也不同。我们按照背后三条线和四肢的四个面来拍打,能够达到疏通经络、治病强身的功效。”葛凤麟解释说。



拍打分为“虚打法”和“实打法”两种拍打手法,“虚打法”即打皮不打肉,拍打的力度只及于表皮而不深达肌肉深层。拍打时,当拍子刚触及皮肤即抽回,与轻打法不同。此手法多用于胸腹部,四肢关节处,肌肉较薄的地方;“实打法”即打肉不打皮,拍打的力度使其深达肌肉深层,此种手法较前一种手法实一些,拍子打下去至抽回时间较前一种手法为迟,多用于肌肉肥厚处。拍打在患处使患者有舒适感,易于接受,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让葛凤麟练就了一身“绝活儿”:病人一进门,看走路的姿态、说话的气度、举手投足间,就能对病情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一把健身拍,一张床,一只凳,便是葛大夫诊室内的主要“装备”。助手先帮患者按摩放松后,葛大夫便开始捏、揉、抠、拿,力道十足,患者不时地发出“啊啊”声。在治疗腰椎肩盘突出患者时,葛凤麟都要一手勾住床,另一只手用肘部使劲儿按压患者的骶侧下脉,长年累月下来,他的肘部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数不清自己治过多少病人了,但是估算一下一年最少得有5000人吧。”葛凤麟笑了笑。


广泛收徒 桃李满天下

他的手艺源自传承,却也不墨守成规。葛凤麟说,中医发展不能排斥西医。借助现代医学,可以实现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比如,过去诊断病情可能要做各种肢体实验,现在通过一张X光片就能查清病灶。但同时,诊病也不能依赖片子,因为那些尚未构成器质性病变的疾病,影像学看不出来,医生必须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葛凤麟深知做他们这行很辛苦,因此他最初没有逼着儿子走自己的老路,“做我们这行的很累,挣钱又少,还老被人瞧不起。”在葛凤麟看来,自己在医院拍拍打打的,和医院的那些大学生、博士生相比显得很土。他思前想后,决定不让儿子走自己的老路,选择送儿子出国留学。儿子回国后在事业单位工作,日子过的很不错。但很快葛凤麟发现,自己这门手艺下一代无人接班,这可把葛凤麟急坏了,“如果哪天我不在了,那我葛家这门技艺可就断了。”

▲葛凤麟与儿子葛少侠录制电视节目

为了后继有人,葛凤麟做足葛少侠的工作,儿子葛少侠最终辞掉事业单位的工作,跟着父亲学起了捏筋拍打法。葛少侠并不是学医的,所以一切都得从头学起,几年之后考取“师承”,他才有资格行医。但究竟能不能考上,葛凤麟心里也没底,他的想法是即使儿子将来无法从医,也要让“葛式捏筋拍打法”以非遗文化的形式传承下去。


第五代传人葛少侠

“以前,在旧社会,中医收徒还是有很多老规矩的。别说外人,家里也只能传给儿子,传男不传女,你传给了别人,你吃饭的家伙就没有了。”而葛凤麟早就打破了老规矩。“其实在我父亲那一辈,就已经广收门徒了,他说传统医学传到当代,实属不易,不管姓葛姓张姓王,别失传就好。”

葛凤麟带领徒弟们录制《养生堂》

在世纪坛医院,葛凤麟的徒弟多数都是中医专业学院出身的大学生。“跟大学生就更不能讲那些老道道了。以前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现在年轻人可不缺挣钱的地方,也没有饿死师傅这一说。我毫不保留地教,大家竭尽全力地学。”


最近这5年,葛凤麟还收了很多东南亚、非洲国家的徒弟,用他自己的话说:“中医是传统瑰宝,但始终要记着与时俱进,我收徒早就不分内姓外姓,现在也不用分中国外国了。”



朗读者:佘汪洋

笔名万民洋,北京万民洋教育科技中心创办人。2012年至今作为中国科学院及中关村居民书法培训班义务专职教师,2015年被北京市评为义工之星。


采访、文、编辑、部分摄影 / 赵迪

朗读者 / 佘汪洋

音频剪辑 / 赵迪

图片提供 / 葛凤麟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审校 / 冯焕丽



更多非遗传承故事


【故事】国家级非遗风筝哈:六级大风都刮不跑的风筝?秘密都在这里啦……


【故事】传统插花大师王莲英:折得一枝香在手


【故事】毛猴儿世家荣慧生、荣容:创意微缩世界,白描百态人生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