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行记 | 李圣洁:萤火的微光
一场疫情的来袭,掩盖了往日的喧嚣、打破了曾经的安宁、改变了昔时的生活。新冠病毒虽来势汹汹,但我们看到不分昼夜的奋战、五湖四海的支援、点点滴滴的温暖……
最近,杭州市检察院开展了抗击疫情征文征集活动,挖掘感人故事,弘扬正能量,展示杭检人的努力和付出。为此,特推出“‘疫’行记”专栏,选登优秀征文。今天推出第三篇,余杭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员额检察官李圣洁的《防疫一线漫记:萤火的微光》。
山河无恙 | 人间皆安
余杭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员额检察官
李圣洁
萤火的微光
记忆里从来没有一个春节,像这样只有万家灯火而没有万人空巷。印象中也未曾有一次复工,在出门防护和回家消毒里不断地重复,在家、卡点和单位间频繁地穿梭,在值勤、办案、写稿中密集地交错。
日历翻回到大年初七,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而我已返岗值班,同时得知结对街道需要补充防疫力量,便义无反顾地报名成为了党员志愿者中的一员。
尽管家中还有不到20个月的娃,尽管只有母亲帮忙料理家务,但当一支支逆行的队伍从四面八方驰援武汉的新闻见诸报端,心中仿佛有些荧火,想去照亮一些需要光的地方。
下沉 · 初见
2月1日,晴,有种想在太阳底下打盹的错觉,但是下沉到街道社区的第一刻,严峻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平日川流不息的道路,仅有几条干道仍保持通行,除了和我们一样来往于卡点的工作人员外,几乎看不到其他车辆,随处可见的锥桶、栅栏,仿佛切断了城市的呼吸。
跟着社区人员巡逻小区、检查门岗、排查隔离户,建筑之间清冷、空旷,只有街口偶尔经过的一辆车、某个行人,以及阳台上晒着的衣服被褥,划出人们生活的痕迹。
寒冬 · 春风
李圣洁在社区做志愿服务
我和同事们,换下检察蓝,身披志愿红,三班倒轮值,用一个个临时搭起的帐篷,筑起社区的安全门。测量进出人员体温,登记核对人员信息,温言解释政策措施……每一个志愿者都做得认真细致,仿佛一个疏忽就会放过狡猾的病毒,那种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被一直紧锁的眉头诠释得淋漓尽致。频繁与人交流使口罩湿透得极快,印象中那是种湿冷黏着鼻唇的感觉;长期保持站立姿势导致腰酸,自己捶一捶、做个拉伸就坚持过去了;天寒地冻时穿上的厚重外套,会在入睡时用肩膀的疼痛发出身体警报。因为怕脱手套、卸口罩、洗手消毒耽误时间,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遇到排查高峰忘记了饥饿、放凉了饭菜,也是卡点背后不为人知的常态。
这个建在防疫一线的临时党支部,会有快递员随意地扔下一包有钱也买不到的口罩,会有星巴克老板娘坚持天天确保我们人手一杯咖啡,还会有被挡住了去路的群众不急不躁却报以“感谢”……我们经历晨雾寒露、狂风骤雨,见过夜半星辰、雪后初霁,但这一瞬的温暖好似拂面春风,直达心底。
身份 · 切换
李圣洁的自画像
我们部门,17名干警,16名女性,除了4名必要的留岗人员承担了整个部门的大部分工作以外,其余的都是分布在各个社区和卡点的红色守护者,并且须静候指令随时返岗工作。
于我而言,“浮浮沉沉”或许是对“下沉”更贴切的形容,前一天还在卡点排查出入人员,第二天便出现在办公室快速处理12309涉疫举报热线;上一秒还穿着志愿红手持额温枪检测体温,下一刻已换上检察蓝远程连线申请司法救助的被害人。我感觉自己转得飞快,而身边的每一个同事,又何尝不是如此,既要投身到防疫一线,又要履行好工作职责,更要为人父母子女,这场战“疫”中,每一个检察人都完美地完成了身份的切换。
压力 · 同行
随着疫情时间的拉长,防疫工作的气氛日渐紧张,距离下沉结束也遥遥无期。面对未知的病毒和巨大的责任,应激的工作状态导致头晕和过度紧张,个别群众的不配合或指责抱怨带来委屈和不解,回到家中自我隔离减少了与亲人交流的机会,我分明感觉到了那些在心底滋生蔓延的神经敏感、小心翼翼和焦虑不安。好在有这样一群人,为我们加强个人防护,保证一日三餐,安排合理作息,给予人文关怀,分担本职工作,提供理解支持,他们是同事领导,是家人朋友,在后方默默用另一种方式保护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状态,让我们知道自己并不是在独行。
平凡 · 英雄
和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相比,和与时间赛跑的建设者们相比,和无数抗疫道路上的侠之大者相比,我们所散发的光和热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我们心中保有的善良和勇气,存在的情结和主义,让我们想要去守护家人以外的那些人们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我们,也正好被其他英雄保护着,彼此形成了一个社会的英雄的联结。
附:李圣洁的战“疫”漫画作品
检察蓝相遇志愿红,瞬间描摹成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