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鑫玲:温柔和坚定的灵魂光芒万丈——读《目光》有感

杭州检察
2024-10-23


今天推出桐庐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张鑫玲的荐书稿《温柔和坚定的灵魂光芒万丈——读<目光>有感》。


《目光》

推荐人:桐庐县人民检察院

第二检察部主任

张鑫玲



28岁从北京大学医学院以医学博士身份毕业;35岁成为主任医师;37岁担任博士生导师;全国唯二能做葡萄膜眼科手术的顶尖眼科医生——这是陶勇闪闪发亮的过去。


2020年1月20日,朝阳医院崔某故意伤害案被害人——这是陶勇更为被人们知晓的身份。


《目光》一书的作者——这是陶勇的第三重身份。


谁会不为他的经历愤怒和痛惜,但是他却温柔地说:“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走这一遭。”一句话写在封面,烫伤我的泪腺,眼眶不禁就湿润了。


陶勇说这本书是手术刀,一点点解剖了自己的思想,将其系统而直接的呈现出来;大约是在受伤治疗的几个月内,他从忙碌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脱离出来,有了更多向内审视的时间。于是循着他的思路,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看到了他对人性善恶的思辨,看见了放弃和坚守的对比,看见了希望和绝望的摇摆,更看见了,一个如此博大而有深度的人。


看过这一本书,谁能不为这样一个大仁大爱、思想深邃、行动坚定的人所折服和感动呢?


他向我们还原了这一场把他扔向厄运和关注旋涡的事故。生死边界的挣扎,在文字表述中都显得如此惊心动魄,作为当事人,去回顾和描绘,本身就需要莫大勇气。但字里行间,你很难看出他有愤懑、仇恨等负面的情绪,哪怕有,也是轻描淡写地带过。更多时候,看到的是光明、希望、奋斗、理想、感激……鬼门关前走一遭,也是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翻滚了一道,他想的却是怎样从这件事上给大家正面的引导。不禁感叹,他果然是“天生的医者”——医治身体、也疗愈心灵。


他向我们描写了他认识的医院、医生和患者,写身边的病痛、难过、焦虑,写爱、写希望、写坚持,写自己的迷惘和成长。这让我对医护的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佩。医学,总让人想到那些难啃的大部头、值不完的夜班、考不完的职称、忙碌而繁重的抢救——这些也是当年高考,有人建议我学医时我退避三舍的理由;可也总有人孜孜不倦投入进去,为的是救死扶伤的价值体现。尤其是三年疫情,让我们见识了多少闪闪发光的高洁灵魂和逆流而上的勇气。再回头思考自己的工作,你是将它视为糊口的工具,还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窗口?热爱,自有万钧之力,有了千万个热爱自己职业的人,才有了这样生机勃勃的世界。值得一提的是,陶勇在书里表示,自己的父亲是检察院一名普通职工,更是平添了几分亲切。


他像是低吟浅唱,娓娓道来自己的生活经历。他谦虚地说:“自己想用微弱的光芒照亮和感染他人,引燃更多的烛火……”,而读者却惊叹于他的理想坚定,震撼于他自律刻苦,更感佩于他充满爱与同情、不拘于物质享受的高尚情操。李润——《目光》的联名作者是这样评价的:“他太坚定了,像一棵参天大树,根扎得极深,外界的风吹雨打根本动不了他分毫。”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信息爆炸、物欲横流,保持坚定是何其珍贵啊。谁不曾面临过迷惘和徘徊,人生本是孤独的旅行,当你选择一个方向前行,总会面临诱惑,总会遇到困难,也总会被疑惑拖住脚步,甚至有时候仿佛穿行于迷雾,因为无法看清而变得惶恐。就如医生面对疑难杂症难以下手,面对差错无力而自责——你和我的工作,何尝没有这样的时刻?也许正是陶勇本身的人格魅力加持,让这本书有了更多吸引力,即让人欲罢不能,却也忍不住停下来向内审视自我,然后继续往下读,并且默默决定继续自己的道路。


书有读完的时候,但现实还在继续发展——2023年8月15日,陶勇医生在个人微博分享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他带着护士长送的手术帽,又站在了手术台前。


来读一读这本《目光》吧,欢迎一起认识这样的璀璨星火。

编辑 | 孙家仪
往期精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杭州检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