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概5600字,读完共需7分钟
作者刘英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本文刊于2月4日FT中文网。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月就经历了美伊冲突、英国脱欧,更面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冲击。截止2月2日,有20多个国家近400个城市确诊了新冠肺炎患者。中国内地确诊17205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疑似病例21558个。从确诊病例数及其增速看,新冠比非典的传播面更广、应对更复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更重,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当前防控疫情成为全国工作重点,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而封城和自我隔离也会直接影响中国的消费、出口和投资,疫情会抑制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但不会令中国经济停摆。在全面对抗疫情的同时,正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正在重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史上最长2020年春节假期显得有些漫长,由于新冠病毒与SARS属于同一类,而战疫的力度更强,全国应对更早,总体预计疫情会比SARS更早收敛于五一节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疫情持续时间的长短正相关关系。无论是一季度还是到五一节,但疫情终究是暂时的,而战胜疫情是必然,在战疫的同时推动经济增长。“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首先要衡量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然后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最后危中有机,还要抓住和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超过非典。但应对新冠疫情的逆周期调节更及时而且更加强有力,2月1日,央行、财政部五部委出台30条金融支持抗击疫情的文件,2月3日,央行逆回购1.2万亿,并下调7天和14天逆回购利率各10个BP。新冠疫情将拉低中国经济增速,对一季度GDP影响超过1个百分点,一季度GDP增速将跌穿5%,但伴随疫情的好转以及消灭,而三四季度经济会出现恢复性拉升。特别是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各种逆周期调节协调发力和加力提效推动下,疫情对GDP全年的影响仅为0.5%,全年GDP增长依会保持在5.7%左右。
图1:1998-2019年中国GDP增长速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新冠病毒与SARS和MERS属于同一类,标志传播力的R0大于1,非典共确诊病例5327人,新冠确诊病例至今超过非典的三倍。从总量看,非典拖累2003年二季度从11%降到9%,收窄2个百分点,但三、四季度回升至10%,全年GDP依然增长10%。从国际看,本世纪从美国流感、巴西赛卡病毒到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抑制经济增长之后又恢复增长。从需求侧看,疫情直接拉低需求,拖累消费、出口和投资三驾马车。从供给侧看,疫情可望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催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从物价看,CPI通胀压力仍要严控,但疫情导致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通缩,而传导至CPI有助于控制通胀水平。疫情发生在春节假期,伴随复工复产PPI有待好转。从就业看,一季度中国经济下滑受冲击最大的是服务业,而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超过50%,疫情会导致摩擦性失业率上升,伴随疫情解除失业率会缓解。从股市看,新冠疫情会导致股市震荡,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资本市场仍然不会过多偏离基本面,资本市场的韧性也会由于过度下跌而报复性反弹。从政策看,为解决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国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财政部拨付财政资金战疫情,央行降准逆回购等举措支持抗击疫情,确保市场流动性,预计今年还将进一步降准降息,加强信贷及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在消费、投资和产业上加力提效,而各级政府也会继续推进减税降费财政支持。
图2:2000-2019年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疫情从需求侧的出口、消费和投资三驾马车来影响中国经济。
从进出口看,新冠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喜忧参半,总体上对出口的影响超过进口,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或超过货物贸易。疫情拖累一季度出口。新冠疫情雪上加霜会进一步拖累一季度出口,其中对食品、玩具等出口影响更大。从2003年非典对进出口影响看,WHO将广东、北京等十个省市列为疫区,对出口的影响超过了进口。但当时中国刚刚入世两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依然保持超过30%的增速。此次疫情出口影响最大是湖北,但湖北不是出口的大省,2019年从全国来看,湖北占总出口不到1.5%,而广东则超过25%。疫情对中国出口有影响但是总体影响可控。主要是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出口基数本来就不高,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和外需疲弱影响,中国出口增长0.5%,对美出口下降12.5%。因此,与2003年非典导致广东、北京等十大省市被划为疫区来相比,出口形势总体可控,但各国对来自中国的人员物资可能增加检测,增加时间而影响出口,但伴随疫情转好出口将会加速回升。全年进口将会增加。尽管疫情一季度会抑制出口,但是全年反而会拉动进口的增长。一是中美刚刚签署贸易协定,今明两年中国将从美国增加进口1000亿美元的农产品、食品等产品,二是由于疫情影响需要大量进口药品等医疗用品等各种产品,三是今年下半年将照常举办进口博览会,这也会增加进口产品数量,四是跨境贸易也会增加进口货物的数量。跨境电商有望超过10万亿。疫情影响服务贸易。疫情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分两部分,涉及人的服务贸易如旅游和交通会大幅走低,其他服务贸易则不受影响,如跨境支付、软件服务等反而大幅走高。比如中国2019年进出境旅游累计达3亿人次,由于WHO宣布新冠病毒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有些国家对中国居民加强监测、暂停免签、关闭边境等,美国、新加坡2月2号起限制过去14天过境中国的外国人入境。但是WHO在宣布新型冠状病毒为PHEIC的同时也强调不限制中国产品和人员。这些限制会影响旅游等服务贸易,进出境人数一二季度会出现下降,全年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增有减,根据疫情发展变化情况,综合起来看疫情总体对服务贸易影响可控。疫情直接抑制消费。从需求侧三驾马车来看,2019年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分别贡献了中国经济增长的57%、32%和11%。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来看,无论如何占比也是最小的马车,而消费这驾马车则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疫情让大家深居简出,直接抑制了消费,一季度的消费会大幅消减,而主要依靠春节盈利的餐饮业更是备受打击,受到最直接影响的服务业还包括旅游、电影票房等。此外,从2003年非典来看,备受打击的还包括房地产销售、汽车业、珠宝业等。虽然在疫情控制住以后消费会出现报复性反弹,但并不能覆盖和弥补春节消费。而疫情也迫使很多人网上购物,有些企业员工在家办公,这将催生新的业态以及新的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疫情会推迟投资,但抑制不了投资。疫情对消费和出口的影响也会波及投资。受到疫情预期影响,一些投资会推迟或举棋不定。受返城滞后影响,建筑业投资或延迟。但是原定的投资不会因为疫情而取消,好转就会加速推进来完成投资。尤其由于抗击疫情的需要,一些医疗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反而在提速,比如武汉的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北京小汤山医院改造等。而为加强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会持续加强,财政等金融支持资金也会更加迅速到位,拉动投资。而包括5G在全国地级市建设尽管推迟但是会全面铺开。而逆周期调节也会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会受到影响但是增速不会下降。从供给侧来看,疫情则会有助于数字经济发展,拉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直接的一是拉动医疗产品的供给,加强医疗系统的改革,增加供给提高效率。不仅包括战疫所需医疗用品等生产,还包括一些中西医药品的生产。二是数字产品供应和电子产品的供应会增加,而居家学习、办公和休闲带动网上教育、网上办公和网上休闲供给增加。三是与网上办公、网络消费相应的现代物流、现代配送的供给增加。四是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的日益增长,视频的供给和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可以断定,遍及全国地级市的5G网络会伴随疫情结束而迅速推开。五是催生智能制造,更多利用科技而非劳动密集性的企业留存下来,无人工厂不受疫情影响,疫情将迫使中国制造加速向中国智造转变。六是疫情催生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伴随中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和00后步入消费主流,适合新消费、新常态的新供给层出不穷,由此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会突飞猛进,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占比为33%,相比美国的58%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可以预见,中国经济更绿色、更高质量、更高科技含量、更快转型的时代将加速到来。总之,从需求侧三驾马车来看,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会有所下降,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会继续攀升,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会有所下降,总体上三驾马车有快有慢。从供给侧来看,新冠疫情会增加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因此,从数量上看,疫情对2020年GDP的增速总体影响在0.5个百分点左右,从质量上看,2020年在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会获得显著提升。
图4:2015-2019年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为战胜疫情提质增效的中国经济应对之策。为应对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既要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更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既要拉动消费、投资和出口,还要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既要从产业层面加强智能制造业发展,更要加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既要加强需求侧管理,更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加强医疗卫生治理体系改革,更要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是财政政策上更加加力提效支持和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为支持消费、投资和出口增长,需要财政发挥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不仅包括增加政府支出,而且要增加对疫情相关的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继续推进减税降费。为此,财政赤字率可以适度放宽,今年可以考虑从2.8%增加到3%。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地方专项债规模,推动疫情严重地区的恢复建设。二是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的同时,要适当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不断改革LPR的基础上,切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要发挥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作用,落实数字普惠金融。加强对疫情地区的信贷支持,做到不抽贷、不断贷,而且敢贷和愿贷,落实“一二五”目标。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适当提高容忍度,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吸引更多资金,加强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供给效率。日前一行两会财政部五部委联合政策加强金融支持战疫,出台超过30条务实的举措,加强受疫情影响的地区、产业和企业。三是产业政策上要加强对智能制造的支持力度。要加强对5G技术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持力度,并以此为契机,协调发展,提升中国数字经济。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加强对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与保护公共卫生及应急设备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数字产业,要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和抓住数字机遇,鼓励和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和抓住数字机遇,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切实的支撑,为数字产业和数字贸易的发展提供支持,特别是支持数字金融的发展,推进数字货币的研发,打造数字中国,高质量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天基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以5G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契机,实现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提升中国数字经济。四是多措并举拉动消费、投资和出口。伴随疫情的逐步好转,需要通过进一步减税降费来拉动消费,同时鼓励各种形式的消费,在汽车限购上和部分城市的房地产限购上适当放松,必要时通过政府财政补贴方式来强力拉动消费,进而带动消费增长。从投资上,加强包括医疗在内的服务业的投资,加强政府投资支持,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加强财税金融支持投资。在出口方面,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对美国的以进口带动的出口力度。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双多边FTA的建设,推动RCEP15国的签字和落实,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欧盟、东盟、非盟等贸易。五是加强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医疗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超过2%,医疗投入占比也在快速攀升。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后健康更成为刚需,提升对医疗供给高质量需求。针对爆发的新冠肺炎甚至伤医生的事件,亟待深化和完善医改,做好医疗卫生事业。一是适度增加预算,在GDP超过一百万亿后,医疗卫生资金占比需要适度逐年提升。二是增加有效供给和高质量供给,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三是扩大医疗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强政府与社会合作办医,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四是利用互联网加强医疗卫生基础教育,防患于未然。五是改革医保制度,协调医患关系,打造医患命运共同体。在尊重患者的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安全保障,加强医生职业身份强化。六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强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迅速反应机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区别在软件、在稳定、在软实力上,在硬件基础设施稳步提升的背景下,需要加强和提升医疗软实力。加强推进医疗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保障公共卫生与安全在内的公共产品的供给,完善应急体系的建设。总之,2020年新冠疫情与2003年非典疫情的经济基础相比发生根本变化,2002年中国人均GDP 9506元,2019年人均GDP达70892元,2002年中国GDP总量12万亿,2019年则超过99万亿。与非典时期相比,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都提高了七八倍。战胜疫情的经济基础是强劲的,尽管新冠疫情超过非典疫情,但全国防控力度远超非典。尽管新冠疫情到处肆虐,但网格化人人防控战疫更强,相信疫情也会比非典更短时间控制住。加上中国有防控非典的丰富经验,有举国上下的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战斗一定取得胜利。新冠疫情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次压力测试,我国应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治理能力及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恢复和发展经济需要坚定信念,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尽管疫情短期影响经济,但是全国恢复经济增长的信心更加坚定。我国也要苦练内功、提质增效,加强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稳健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