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菜故事】泰和乌鸡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为深入挖掘整理赣菜历史文化,加强赣菜美食背后历史典故的宣传,弘扬赣菜文化,做大赣菜产业,省商务厅开展“赣菜故事”征集活动并将陆续刊发相关征文(此刊发不作为后续评审依据)。征稿将于6月30日截止,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泰和乌鸡
汤明
泰和乌鸡,俗称武山鸡,学名丝羽乌骨鸡,发祥于江西省泰和县武山之巅,迄今有2200多年历史。泰和滋补乌鸡汤选用本地原种乌鸡,将整只乌鸡搭配枸杞、党参、红枣、桂圆等食材一起放入沙煲,小火焖煮3小时而成,鸡肉经过长时间的炖煮,肉质酥烂、汤味甘醇,令人回味无穷。
早在2000年前,泰和乌鸡的药用价值就在《神农本草经》中得到阐释。到了明朝,李时珍系统地归纳了泰和乌鸡的药用价值,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乌鸡用以补虚体弱,可治中风、上火、胸腹疼痛,食之益于产妇。可治疗妇女崩漏带下、多种虚弱杂症,以及成人幼童之腹泻禁口。任何病症均可将乌鸡煮之,饮汤食肉。将其内脏捣碎搅拌,制成药丸食用亦可。到了当代,乌鸡被写进中医药教科书和辞典,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或中药原料。
世传吕洞宾等“八仙”云游至武山,恰逢重阳佳节,处处丹桂飘香、金菊怒放,一派祥和景象。武山的风物美景使“八仙”深深陶醉,相约500年后重阳节再游武山。然500年后“八仙”故地重游,但见武山一带妖魔作怪,瘟疫流行,民不聊生。“八仙”择武山武叠峰北岩开坛炼丹,以济苍生。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丹药炼成,正待出炉,忽然天昏地暗,妖风大作,仙丹危在旦夕。“八仙”一面合力与妖魔斗法,一面急向王母娘娘求援。王母娘娘速派身边的侍女——两位白凤仙子携瑶池琼浆玉液下凡护丹。其时“八仙”与妖魔苦斗正酣,难分高下。两位白凤仙子将琼浆玉液倒于炼丹炉中,“八仙”顿时功力大增,将妖魔降除。两位白凤仙子却被妖风卷入炼丹池,被烈焰淬炼,皮肉、内脏、骨头俱被烧得焦黑。丹药出炉后,“八仙”悬壶济世,普渡众生,武山一带遂得太平。白凤仙子涅槃后,化成了“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毛脚、五爪、乌皮、乌肉、乌骨”的白凤乌鸡。
清朝乾隆年间,泰和武山汪陂村人涂文轩将家乡乌鸡进贡朝廷。乾隆皇帝惊叹乌鸡的肉鲜味美和奇丽外貌,如获珍宝,遂封涂文轩为两省文宗官职,将泰和乌鸡赐名为“武山鸡”。
【赣菜故事】瑞州烧麦
【赣菜故事】白浇雄鱼头
【赣菜故事】遂川板鸭
【赣菜故事】甲鱼粉皮
【赣菜故事】黎川芋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