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现实世界里。在头脑中,你勾勒出未来愿景,制定目标,分解目标,完成第一次创造。在现实世界里,你按照头脑中的计划行动,不断调整,最终实现目标,完成第二次创造。也就是说,你用未来愿景安排了当下行动,促使你逐渐走向了目标。每个人都是创造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创造者。很多人没有完成第一次创造,他们要么把创造的权利交给了别人,比如家庭、公司或环境,要么只停留在幻想层面,没有制定目标与计划。还有很多人完成了第一次创造,但没有完成第二次创造,他们制定了目标与计划,因为害怕变化,害怕失败,没有去行动,或者行动后遭遇了挫折,轻易就放弃了。如果你想成为自己人生的创造者,两次创造,缺一不可。当时不懂,以为这只是个脑筋急转弯,后来发现,这其实是你实现任何目标的方法。战略家总是先设立一个远期目标,制定相关的战略,然后返回头制定具体措施。TA会先设立实现远期目标所必须的一些中期目标。
特级大师下棋时,依靠的不是对成千上万种应对方案进行单纯的筛选,而是先确定一个TA想在10-15步棋后希望达到的局面。TA会评估所有可能性,设定一个目标,然后一步步走向这个目标。
1990年,乔布斯被邀请到斯坦福大学做演讲,而劳伦·鲍威尔恰巧被同学拉去了现场。由于迟到,没了位置,劳伦和她同学就走到了第一排,坐在了两个预留嘉宾的位置。乔布斯刚好坐在劳伦旁边,他被劳伦吸引了,两人简单聊了几句。乔布斯回忆说:“现场我的思路一直被打断,有种小鹿乱撞的感觉。”演讲结束后,乔布斯本来要赶往下一场商业会议,但他却停了下来。他回忆说:“我到了停车场,把钥匙插在了车上,我问自己,‘如果这是我人生在世最后一天,我是愿意开一场商业会议,还是同这个女人一起度过?’我跑回去问劳伦是否愿意与我共进晚餐,她说好。自此我们一生携手。”1991年,36岁的乔布斯和27岁的劳伦举行了婚礼,后来人们说,劳伦给了世界一个更好的乔布斯。他把自己的余生压缩为一天,以此来判断什么是当下最重要的事。他通过制造时间紧迫感,来判断事物的重要性,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选择。如果你遇到相同情况,你会和乔布斯做出同样的选择吗?我喜欢一个人,因为害怕被拒绝,没有表白,后来没了机会。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害怕失败,一直没有行动,后来年纪大了,更不敢折腾。
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你不争取一次,又怎么会知道答案?但无论是拒绝还是接受,都由劳伦决定,乔布斯决定不了,乔布斯只能决定是否向劳伦发出邀请。我们害怕失败,竟然有了“不去做就不会失败”的想法,而不是去思考“如何才能提高成功率”。从短期看,你获得了的安全感,没有失败就没有伤害,但从长期看,你失去了太多可能的机会,这是更大层面的伤害。短期可感知,长期不可感知,所以我们常常放大了短期感受,而忽略了长期伤害。
这会明显增加失败的次数,但好处是,你不仅能把握更多的机会,你还能不断的提升自己。查理·芒格说,得到一件东西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配得上它。你开车来到葬礼现场,亲朋好友已齐聚一堂,他们每个人都很沮丧。
现在请你仔细想想,你最想听到亲朋好友怎样的评价,而你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当轮到你发言时,你看着棺木里的自己,略带遗憾的说:“如果还能重活一次,我会……我不会……”。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同,这种以终为始的方式,能够让你知道,哪些事对你很重要,但却常常被你忽略。有人专门对即将逝去的病人进行了调查,整理了人的一生中最常见的五大憾事,它们分别是:
1、我希望能够有勇气活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按别人的期望生活。
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不会因为做过什么而后悔,而会因为没做过什么而后悔。你会因为错过孩子的成长而后悔,你会因为错过表白的机会而后悔,你会因为放弃了梦想而后悔。每个人都有梦想,即使你嘴上不说,但它也一直藏在你的心底。可惜很多人只停留在幻想层面,并没有制定目标与计划来实现它。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流走,当年纪大了,我们就可以理所当然的说服自己放弃。我们喜欢给自己设计一条放弃之路,一直拖,一直拖,直到拖到放弃为止。当你的愿望并没有那么强烈时,所有的阻碍都会成为你放弃的理由。任何事只要你去做了,你就会发现,理想和现实,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你以为的困难,可能根本不是困难,而被你忽略不计的事,可能会成为大麻烦。你不可能一次就能找到答案,但这个过程,能让你更加了解自己,更加了解世界。当你找到答案后,你需要在头脑中完成第一次创造,然后通过行动,在现实世界里完成第二次创造。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现实世界里。脑袋可以想象未来,但身体只能专注当下。长期目标并不能一蹴而就,你要从当下的点滴做起。任何长期目标,都可以分解为若干的中期目标,任何中期目标,又都可以分解为若干的短期目标。无论什么目标,你都要找到能够实现该目标的最重要的那件事。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在很多不同的系统中,你需要找到当前系统在当前阶段,最重要的那件事。你需要不断问自己:哪件事做了后,能够让其他的事变得简单甚至无关紧要。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你要找到那个能撬动地球的支点。你为了拓展客户,要去参加一个行业会议,需要准备一份演讲的PPT。PPT设计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PPT内容,相比设计,客户更关心内容。如果演讲足够精彩,即使你的PPT只有凌乱的几句话,也能实现你的目标。也就是说,“现场演讲”让“PPT设计”、“PPT内容”变得无关紧要了。并不是说PPT设计不重要,只是相比较而言,它不是最重要的。你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那件事上,即现场演讲。但很遗憾,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类似“PPT设计”这样次重要的事上,而最重要的那件事却没有花足够的时间。一个人的时间是固定的,你做了这件事,就意味着你不能做另外一件事。问的过程,是你不断思考的过程,问到最后,一定会指向那件最重要的事。如果你找到三五件最重要的事,那你并没有找到当前系统在当前阶段的最优解,你挖的还不够深,还得继续挖。并不是说运营、市场不重要,恰恰相反,这些都很重要。但每个阶段有各自不同的发展目标,你需要找到当前阶段最重要的那件事。所以你要不断问自己:哪件事做了后,能够让其他的事变得简单甚至无关紧要?很多公司喜欢给自己定一堆重要的事,结果就是最重要的那件事经常完不成。人会默认排序,先完成第三重要的事,再完成第二重要的事,最后才轮到最重要的那件事。还有人喜欢给自己的工作列一个清单,然后按照清单来执行,但很多用清单的人,效率都很低。最重要的那件事往往也是最难的事,你列了清单后,你就“理所当然”的从最简单的做起。但时间往往不受你控制,你做最重要的那件事时,时间不够了,怎么办?清单是个很好的工具,但你要在第一时间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你把那件最重要的事做完后,第二重要的事会自动变为最重要的事,你依然要在第一时间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我现在做的,是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吗?只有在获得了肯定的答案后,我才会感到舒服,感觉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没有白费。
它不再是一件具体的事,而是一个叫做“重要不紧急”的原则。第三类事务与第四类事务不必多说,重点在第一类事务与第二类事务。一直处理重要紧急的事,你会处于救火状态,被牵着鼻子走,它会让你筋疲力尽,压力巨大。
不仅如此,你没顾上的第二类事务,它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变为第一类事务,给你火上浇油。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相当于防火,你做的是预防型工作,防患于未然。我们经常说的重要不紧急的事,包括学习、锻炼身体、放松心情、制定计划、预防措施等。另一部分是,所有事务,都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杠杆率,把它变为重要不紧急的事。
你经常给客户介绍公司产品,每一次介绍,对你来说都是重要紧急的事,会占用你大量时间。但你可以花一周甚至几周时间专门培养下属,使得下属能够直接面对客户。你自己介绍产品,虽然每次只花一个小时,但每次都需要你亲自讲解,属于重要紧急的事。培养下属,虽然前期会花大量时间,但以后就不再需要你亲自讲解,属于重要不紧急的事。普遍的做法,即使对会议效率不满,明知道会浪费很多时间,但你选择了忍受。另一种做法,你重新制定了会议流程,要求参会人员必须提前准备,明确会议目标,并引入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等工具,提高会议效率。参加低效率会议,浪费大量时间,属于重要紧急的事,重新制定会议流程,虽然前期会花大量时间,但提高了会议效率,为以后节约了时间,属于重要不紧急的事。以上两个例子,能够很好说明“重要不紧急”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培养下属,还是重新制定会议流程,前期都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但一旦完成,就能为以后节约大量时间,属于一次投入,终身受益。一个人的时间有限,你做了这件事,就意味着你不能做另外一件事。任何事物,都要经过两次创造,一次在头脑中,一次在现实世界里。为了登上珠峰,你不仅要制定计划,你还要用脚去丈量世界。在行动过程中,随着你的成长,你的看法会不断变化,过去你认为最重要的事,很可能在未来被证明并没有那么重要。那时候你要有勇气否定过去的判断,并重新选择最重要的那件事。你的现在,由过去的选择决定,你的未来,由现在的选择决定。
延伸阅读:
2.36份阿里/腾讯/头条/京东...技术干货汇总
-End-
想看更多大厂干货分享?
关注“技术领导力”公众号
想跟文章作者、100位互联网大咖交流学习?
添加助理小姐姐Emma
注明“加群”,稍后她会拉你进社区群
往期精彩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