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玉梅,张卫国, 陈利|“大智移云”下会计人才数商塑造

吴玉梅等 财智世界 2024-01-09


原载《财会月刊》2020年第7期




吴玉梅(副教授),张卫国(博士生导师)
陈  利
(副教授)



【摘要】“互联网+”下大数据融合发展,商业模式不断更新,业财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传统会计人才的短板更加凸显。“大智移云”推动财务技术发生质的变革,未来会计人才亟需培养跨界融合的共享思维,具备运用大数据深挖掘、善处理、会决策的能力。通过建立会计人才数商塑造的有效机制,打造“智商+情商+数商”的“三商”合力,培养以数商为核心导向,以专业、人际、商业、领导和职业道德为辅助的职业“六维”技能,从而使会计人才在“大智移云”时代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

【关键词】大智移云;数商;数据技能;会计人才;跨界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0)07-0081-5

     

       一、“大智移云”与会计数商的界定


       1. “大智移云”的产生背景及其界定。2013年8月,第十二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邬贺铨院士首次提出“大智移云”的概念。“大智移云”是对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联合的简称,即通过综合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采用大数据收集、深度分析、充分挖掘信息,最后形成智能化[1]。“大智移云”下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云计算的发展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推广应用,移动互联网软硬件的智能化反过来推动大数据的深度分析与挖掘应用。可以预见,“大智移云”将掀起一轮新的产业变革。


       2. 数商和会计数商的界定。数商(Data Quotient)是指一个人的数据素养,包括对数据认识、理解和应用的综合评价。数商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数据时代的标志,也是未来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参数。会计数商是指会计人员关于数据获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决策的能力素养,也是以数据计算为基础的会计职业判断、大数据分析决策、业财融合、战略分析和风险防控等综合能力的体现。


       二、传统会计人员的短板与不足


       1. 就业能力与现代社会岗位需求不匹配。“互联网+”下大数据的发展,导致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商业模式不断更新,业财融合成为大势所趋。据相关调查统计,掌握一定的岗位实践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能力是大多数用工企业招工的基本要求。实践中,大多数会计人员一般只拥有传统的会计核算技能,缺乏会计信息化综合处理能力,而能进行科技信息处理的人员又只拥有专而精的科技信息处理技术,缺乏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处理大数据的能力[2] 。显然,在网络化、大数据背景下,很多人将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解为会计电算化处理,没有从本质上区分两者,与企业目前的用人标准和要求不符,导致会计人员就业能力与现代社会岗位需求不匹配。


       本文对智联招聘2019年27个城市12910条会计岗位招聘信息的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数据时代所涌现出的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法,要求未来财务、会计和审计等相关岗位从业者从本职工作出发,并结合大数据行业特点,用数据思维和分析能力赋能业务管理。而对财务数据统计分析岗位所需的相关专业进行统计发现,其不再局限于会计、经济等经管专业,更是拓展到统计学、电子信息工程和应用物理学等专业。


       2. 会计人才培养脱离实际需要。“大智移云”下,人工智能、云科技与社会各个领域出现深度融合,形成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业态、新形态。传统手工化、电算化的会计业务流程逐渐被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的互联网自动传输业务处理流程取代。传统会计侧重于处理会计借贷核算,财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掌握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即使熟练掌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环节的操作,在实务中也会出差错。


       而在“大智移云”环境下,如德勤、金蝶研发的财务机器人“小勤人”“小 K”,完全能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及时、准确、高效地完成那些具有规则性的基础处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的记录和报告环节就变得无关紧要。“大智移云”背景衍生出网络代账、云会计、网络会计等众多新型会计操作方式,这些操作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会计信息智能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被大多数企业单位运用。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局限于对会计理论知识与账务手工处理技巧的掌握,脱离了社会需要,与现代经济社会需求不匹配。因此,现在各高校的会计、财务管理、金融投资等经管类专业都正在与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深度融合,以进一步提升人才在“大智移云”时代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三、“大智移云”时代的技术变革与会计人才需求


       1. 现代财务技术的变革趋势。未来财务到底需要哪些技术,业界众说纷纭。德勤在《财务2025》中针对未来财务技术的趋势与应用场景提出了八大预测:自动化与区块链技术在财务领域运营将造就财务工厂;通过智能终端获取财务信息的自助服务将成为常态,不再需要人工指引;90%的工作能通过技术完成;财务人员、业务人员和技术团队需要跨部门合作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算法、机器人应用和财务多元化将催生全新的服务交付模式;基于云计算的企业资源计划平台与自动化、区块链和认知工具等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将提供更专业的应用与微服务,倒逼财务组织转型;标准化、程序化的数据治理将提升财务质量;数据专家、业务分析师贡献与受重视程度的提高导致财务相对弱化。显然,未来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财务转型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2018年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就现代财务技术对5692位财务高管进行了调研,结果如图1所示。



       图1的结果表明:有2.5%的财务高管正考虑应用区块链;有13.5%的财务高管正考虑应用认知计算、内存计算和自动化流程处理,而认知计算正是对认知感知和计算神经科学的应用;有34%的财务高管正考虑在财务领域进行数据可视化和高级分析处理;有34%的财务高管正考虑在前期数据集成后进行云计算和云处理。可见,基于大数据的财务认知计算、自动化和可视化成为现代财务技术的应用趋势。


       2. 未来会计人才需要“三商”合力。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大数据时代的人不仅需要智商、情商,更需要数商。大数据正在颠覆传统会计核算,以核算为主要目的的传统会计正在向基于管理决策的数据分析与应用转变。大数据是对会计信息和会计数据的充分挖掘,因而需要会计人员顺应大数据趋势,具有充分运用大数据深挖掘、善处理、会决策的能力。具备数商的会计人才正是通过大数据去认识业务,通过数据进行思考判断与管理决策。智商、情商和数商“三商”合力,更能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


       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主要反映人的认知、思维、语言、观察、计算等能力,是理性的能力。情商是情绪商数的简称,主要反映一个人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是指人们在情绪控制、耐受挫折和意志程度等方面的品质,包括情绪控制、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认知他人和处理相互关系五个方面。本文认为,数商是数据商数的简称,主要反映人们认识、获取、理解、分析和应用数据的能力,是对数据挖掘、分析和控制等综合素养的体现。


       智商侧重于人的逻辑分析能力,是衡量人才的基础和“硬核”,多数由先天构成。情商侧重于情绪控制和与人相处的调节能力,是衡量人才软实力的标准,多数与后天培养息息相关。数商侧重于数据分析与应用的职业能力,也是衡量人才软实力的标准,也与后天的培养密切相关。智商逻辑分析的精准度依赖于大数据和海量信息,数商的重要特质就是对大数据和海量信息进行挖掘和处理。因此,数商是智商的源泉,其不仅是一种获得、记录、整理和保存数据信息的能力,更是一种洞察分析和控制数据的能力。


       四、“大智移云”时代需要数商人才


       1. 具备数商导向“六维”技能。“大智移云”下日趋激烈的企业竞争促使企业更为重视高质量发展,健全管理工作体系和质量成为重点,大数据将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与大数据紧密联系,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提供企业内部财务信息,还需要提供多元数据和非财务信息,并对大量复杂、动态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做出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的价值报告。据此,本文建立了数商导向的会计职业技能框架,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数商导向下的会计职业“六维”技能要求会计人才培养以数据技能为核心,以专业、人际、商业、领导和职业道德等技能为辅助。一是培养数据技能,即培养数据挖掘、数据演绎、结论推导和最终做出数据决策的技能,这是“大智移云”下需要着重提升的核心技能。二是培养财务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即运用会计、审计和财税等专业知识进行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预算和决策判断,根据法律法规合理避税,为企业战略规划和资本运营等服务。这是财务智商的专业体现。三是培养商业技能,即深入认识和把握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四是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技能,即就工作成果与团队及利益攸关方做出有效沟通决策。五是培养领导技能,即做好财务规划,按照计划组织协调团队实现目标。这是一种“软能力”。六是培养会计职业道德,即掌握大数据时代的违规风险与职业责任,恪守会计职业纪律。


       2. 拥有数据处理的综合能力。“大智移云”时代会计人才数商的精髓是独特的数据技能,即能够以数据计算为基础进行财务职业判断,拥有数据获取、挖掘、分析和决策的综合数据处理能力。具体来讲,就是拥有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挖掘建模、数据呈现、数据工具操作和数据应用决策的综合能力。


       数据采集能力是指采集影响企业外部环境的宏观数据和企业内部各种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生产活动等凭证数据的能力;数据清洗能力是指对数据进行识别、转换、效验与回溯的能力,以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数据挖掘建模能力是指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挖掘、数理建模分析的能力,从而发现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和问题;数据呈现能力是指通过图表立体展现企业财务数据和分析结果的能力,以便辨识数据背后反映的趋势、机会、风险与价值;数据工具操作能力是指熟悉常用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操作,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挖掘、检验和建模;数据应用决策能力是指能够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与经营数据进行分析应用,以辅助经营和决策。


       3. 养成跨界融合的共享思维。不少会计人员在既往的财务工作中,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思想,将思维重心放在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编制方面,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不关心会计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现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日趋融合,导致财务会计部门工作重心转移,从以前的事后核算、监督转变为业务预测和绩效管理,与时俱进成为对会计人员的刚性要求。


       在“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人员需要改变传统思想,具备跨界融合的思维和数据信息综合分析能力。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更新的规范准则、业财的高度融合、大数据的颠覆冲击,对会计人员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更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培养跨界融合的思维已刻不容缓。会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会计核算等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知识以及运营管理、业务技术处理等跨界知识,掌握大数据信息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跨界融合决策。总之,“大智移云”的时代背景要求会计人才跨界,既懂业务又懂技术,既懂操作又懂管理,成为符合当前财务技术发展趋势的高端数商人才。


       4. 积累智能财务实践经验。具备实战经验的会计人员是用工单位的普遍需求,会计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但是受行业特性的影响,会计工作中会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因此,会计人员的实训工作大多只能依靠建立ERP模拟沙盘、虚拟仿真实训室等,进行模拟实训来培养实务操作能力。近些年来,部分高校建立了云会计、智能财务共享实验中心、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审计实验室,与会计师事务所、科技软件公司等签订基础实践合作计划,实行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建立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校企融合的合作措施,为师生搭建提升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桥梁,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及智能财务的实训经验,满足社会需求[3] 。


       5. 培养“大智移云”下的现代数商。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智移云”给会计工作的操作流程、运作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未来会计工作向无纸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企业通过会计信息系统采用线上模式与银行、客户、供应商、工商、税务等进行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而“大智移云”推进了财务数据的收集、分析、反馈等处理的移动化,财务数据的收集从电脑端拓展到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双向转换、相互渗透。越来越多的基础工作也将被计算机替代,导致社会对管理会计的要求已经扩展到战略管理、运营管理、投融资管理等方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亟需数商人才,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使用信息系统,更要从庞大的数据中分析整理、挖掘出满足需求的数据。


       五、会计人才数商的塑造


       1. 确立数商塑造原则。以社会数商需求为导向,按照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符合财务共享、财务智能化、财务云端化的数商塑造原则,加大力度培养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业财融合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理解能力等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以“数商导向、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四个维度为指导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制定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将“会计财务+数据分析+IT技术”三者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应用原则,建立会计逻辑、计算机逻辑、数据分析逻辑、决策战略思维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基于此,培养既掌握扎实的财会理论知识,又掌握“数据分析+IT技术”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2. 建立数商塑造机制。会计数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培养既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又拥有会计实操技能,同时具备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会计数商人才的最大阵营,财经类院校可以建立以下会计人才数商塑造机制。


       (1)创新人才数商培养目标。将IT知识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等融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提高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和云技术处理能力设为数商培养目标。


       (2)动态更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会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除了基础学科课程、专业课程,还需要增加专业拓展类课程,具体包括:①基于会计数据、会计信息的综合分析和财务共享管理等课程;②综合专业平台课程、科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如互联网应用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等;③企业运行类课程,如将会计向“大智移云”层面推进,将计算机与会计实验课程结合,实现财务、业务、信息技术三位一体,设置培养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理解能力和业财融合能力的专业应用课程。


       (3)优化以数商培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将对会计人才数商的培养引入课堂,在夯实学生掌握会计传统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信息化、智能化新技能培训,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4)学科交叉培养跨界融合人才。加深数据科学信息技术与会计教育的融合,通过开设数据库、Python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经营决策能力;改革会计课程,对接科技与产业需求,实现产教融合,培养能够满足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会计人才。


       3. 提升会计数商思维。当前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大变革的时期,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正面临被财务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取代的风险,财务机器人逐渐代替人类处理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时,不仅需要理性的思维,还要注重学习和提升会计数商思维,成为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数据分析、做出辅助决策的新型管理型人才,具备“专业素养+数商思维”综合思维方式的会计人才,才是未来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精英人才。


       专业素养的培养是指在掌握基本会计技能后,侧重培养和锻炼对财务综合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和决策等的能力;数商思维的培养是指培养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建模、数据呈现、数据工具操作和数据应用决策等的能力。“专业素养+数商思维”的综合思维是指会计人才能够从企业各种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生产活动中采集凭证,进行数据识别、数据效验与数据回溯,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从传统的借、贷、余数据中进行挖掘并建模,分析和总结数据背后反映的趋势,发现企业经营中的机会、价值、风险和问题,并运用大数据方法分析整理出决策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图3展示了会计人才数商思维的提升路径。


 

       在会计人才培养实践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也要重视其全面管理能力的提升。可采取模拟实训动态提升数商思维,即模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随着经营的步步深入,让学生学会从繁杂的经济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有助于他们形成大数据分析、会计职业判断、业财融合的思维能力[4] 。


       4. 提升专业师资力量。高校是会计人才的主要培训基地,所谓名师出高徒,如果教师队伍本身不具备数商能力、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培养需求,那么培养学生的会计数商能力就是一纸空谈。现实环境中“双师型”教师师资匮乏,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到讲台,缺乏实务工作经历,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与现实脱节。此外,受传统培养方案的影响,高校严重缺乏同时精通会计和信息化的教师资源。因此,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对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及会计行业变革的认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尤其是智能化、信息化培训,如有规划地派遣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和顶岗锻炼,聘请专业人员对老师进行专门的系统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的数商教学能力。


       5. 搭建数商智能实训平台。会计专业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可建设“校、政、企、会、所”全方位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将校企合作落实到位,如图4所示。

 


 

       高校可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政府部门等进行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零距离”结合。采取协议订单方式促进校所、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开展基本财务技能、数据收集分析技能、综合应用创新能力的多层次培养,使培养的会计人才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高校应结合各自实践教学特点,与企业合作建设财务共享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平台、财务智能化实训空间,提供实训平台,锻炼学生根据行业、政策、研究报告等外部数据和企业报表、项目等内部数据进行定时整合管理、捕获、加工和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校、政、企、会、所”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开发、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学技术咨询等方面深化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着力推动融合式教学科研[5]。坚持以用为本,不拘一格开展交流,校企双方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采取挂职、顶岗锻炼,或者通过进行大数据、财务智能化等方面的科研共同体项目合作、兼职讲座、指导学生实习等多种灵活方式实现共赢。



主要参考文献


[ 1 ]喻思娈,范思翔.你知道“大智移云”吗?[N].人民日报,2015-01-23.


[ 2 ]何雪锋,薛霞.“大智移云”下管理会计驾驶舱的构建与应用[ J].财会月刊,2019(24):100 ~ 104.


[ 3 ]孙芳城,黄辉,蒋水全.会计转型与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24届学术年会综述[ J].会计研究,2018(3):94 ~ 96.


[ 4 ]孙玉甫,刘梅玲.“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运用与会计转型升级——第十五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主要观点综述[ J].会计研究,2017(2):90 ~ 92.


[ 5 ]田志心,孙健,卢闯.会计研究前沿述评与展望——基于学术类会计领军人才研究成果的分析[ J].会计研究,2015(11):11 ~ 19.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委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案例教学的‘PBL+TBL’复合教学法下MPACC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编号:yjg183096)

作者单位


1.吴玉梅,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会计学院, 重庆 400672;

2.张卫国,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3.陈利,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重庆 400067




作者简介



吴玉梅,女,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副教授。曾任职于金融机构,现为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会计学院专职教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主持和参与课题8项,发表论文8篇。

 

张卫国,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长期从事战略管理、区域经济、企业管理以及高校财经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软科学重大研究计划公开招标项目“农村科技创业金融政策研究”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路径设计与战略选择”,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重庆市重点软科学项目等研究项目30余项,出版教材或著作5部,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企业理论、战略管理、区域经济等方面学术论文100余篇。兼任第九届国家督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科协副主席等。

 

陈 利,男,博士,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主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部、重庆市政府、重庆市农委、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工商联等课题项目共近2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本文题录 


吴玉梅,张卫国, 陈利.“大智移云”下会计人才数商塑造[J].财会月刊,2020(7):81~85.




↓↓↓ 推荐阅读


谈多娇|论气候变化风险下的碳会计创新


陈   虎|政府机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探索


耿建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历史沿革与中外比较


黄世忠|新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与启示


周绍东|论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度


耿建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历史沿革与中外比较


邓建平|新《证券法》的五大亮点


耿建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历史沿革与中外比较


马永义|债务重组新准则深度解析


黄世忠|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延伸问题分析


黄世忠|信息资源的七大定律及其确认与计量


王   斌|论管理会计知识与管理会计应用


许金叶|商誉会计处理的理论问题研究


袁广达|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功能:基于环境会计方法、条件与信息的支持


袁广达|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功能:基于环境会计使命、任务与属性的认知


何瑛   李雯琦|基于管理者行为的掌趣科技商誉减值剖析


周华|我国会计理论与会计规则的优化路径(系列之十八)


张  薇   伍中信|产权审计:历史勾画与逻辑构建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论工程审计与审计环境的关系(系列之十一)


周华|公认会计原则与美国会计学术的发展轨迹及其启示(系列之十七)


王世杰  杨世忠|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国家治理功能和机制保障研究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论工程制度审计(系列之十)


周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持续趋同评析(系列之十六)


王丽娜  张超  朱卫东|制造业服务化与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共享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论工程合规审计(系列之九)


周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国际趋同(系列之十五)


陈彩云  汤湘希|论我国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制度框架设计——基于中、日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披露制度比较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论工程绩效审计(系列之八)


周华|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发布及争议剖析(系列之十四)


田高良|“大智移云物”背景下的财务转型研究


程平|基于数据仓库的行政事业单位合同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以重庆海事局为例(系列之七)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论工程报表审计(系列之七)


周华|《企业会计准则》 出台:从会计准则建设启动到行业会计制度发布(系列之十三)


对财会团队建设中异质性问题的思考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论工程审计目标(系列之六)


程平|基于数据仓库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以重庆海事局为例(系列之六)


周华|我国会计改革的起步回顾(系列之十二)


田高良|基于RPA技术的财务机器人应用研究


陈志斌|论企业财务风险的产业效应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论工程审计内容(系列之五)


程平|基于数据仓库的行政事业单位采购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以重庆海事局为例(系列之五)


周华|安然事件、次贷危机与公认会计原则的未来(系列之十一)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论工程审计客体(系列之四)


程平|基于数据仓库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评价——以重庆海事局为例(系列之四)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时代:1973年至今——论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系列之十)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论工程审计主体(系列之三)


程平|基于数据仓库的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内部控制评价——以重庆海事局为例(系列之三)


周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时代:1973年至今——论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系列之九)


谢志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辨析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论工程审计需求(系列之二)


程平|基于数据仓库的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以重庆海事局为例(系列之二)


周华|1973年以来的美国会计学术(系列之八)


樊轶侠|地方政府竞争、土地财政与外资——基于空间动态面板的检验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论工程审计本质(系列之一)


程平|基于数据仓库的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以重庆海事局为例(系列之一)


周华|1959~1973年的美国会计学术(系列之七


许正中|全球治理体系创新中的中国大国财政担当


涂永前|中医思维与现代薪酬管理的暗合及应用——以Z公司薪酬管理为例


周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取代会计原则委员会(系列之六


苑泽明|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减值抑或摊销——基于股票市场“黑天鹅”事件的思考


周华|会计原则委员会的时代:1959 ~ 1973年(系列之五


辛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与国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国企系族的视角


周华|会计程序委员会的时代:1936 ~ 1959年(系列之四


王立彦|国家审计体系:中央审计委员会机制下的转型


郑石桥|论金融审计与审计环境的关系


周华|1900 ~ 1959年的美国会计学术(系列之三


李晓慧|区块链环境下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创新与业务拓展


周华|美国公共会计师行业获得证券市场审计权(系列之二)


刘杰|“区块链+审计”作业模式的理想与现实


郑石桥|论金融制度审计


郑石桥|论金融合规审计


周华|公共会计师行业的形成与早期发展(系列之一)


闫坤|构建推进质量强国战略的宏观政策支持框架


郑石桥|论金融绩效审计


郑石桥|论金融报表审计


马永义|预算会计账套首次执行日余额的确定规则


冯均科|国家审计参与从严治党的可行性及路径选择


徐玉德|我国会计监管制度变迁的历程、经验及展望


郑石桥|论金融审计目标


郑石桥|论金融审计内容


鲁桂华|从科创板看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路径选择


宋建波|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探讨:预期导向还是经济后果导向


秦荣生|我国国家审计的新要求与新发展


冯巧根|对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应用指引的解读


郑石桥|论金融审计客体


郑石桥|论金融审计主体


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王竹泉,权锡鉴: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每一个企业均可以享受的政策红利


程平:基于JiTT模式的“互联网+会计”MPAcc课程教学设计


徐玉德: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回顾与展望


伍中信:我与大师的“约会”


杨肃昌:对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几点认识


荆  新|中国政府会计改革发展四十年:回顾与展望


张先治:论管理控制理论与实践中的八大关系


郭复初:新时代国家财务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


郑石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本质: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


程平 施先旺:基于业财一体化的施工企业建造合同业务大会计研究


干胜道:嵌入公平与财务理论创新


李闻一:国有、跨国、私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对标调查评析


伍中信:《产权与会计》二十年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