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练字几十年练成中国书协副主席,专家竟然说他是误入歧途……

书法功课 2022-12-21


主编✎精微堂  责编✎黑土   微信shufagongke1

声明✎版权归作者,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杨吉平(山西师大书法学院副院长兼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吴善璋先生初学书法时的入手显然是有问题的,甚至是误入歧途的,从他全国第一届中青展的入展作品(图1)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乍看去,这件作品真不知法乳何家,有些任笔为体的意味。细细审视,也还有些许颜体楷书的意味,而其中更多透出的是当代碑派书家碑体行书的影子,总体而言,其取法确实不高。

图1 吴善璋 全国第一届中青展作品(1982年)

吴善璋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图2)与其全国第一届中青展作品的风格相比,变化几乎是脱胎换骨式的。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显然脱胎于米元章,说明了吴善璋对旧我的坚决否定,也说明了其书法在走过一段弯路之后终于回归正途。

但吴善璋笔下的米芾已经不是纯粹的米芾了,当代学米的书法家其实都对米芾进行了改造,改造的方式依据是各自的审美追求。吴善璋对米芾书法用笔的轻灵跳动情有独钟,而对米芾行书欹侧颠倒的动态之美及其点画的丰润沉着之美缺乏体会,换言之,他对米芾的体验是浅层次的,没有触及米芾的精神世界。

康有为所批评的“佻僄过甚”也正是吴善璋书法的最大不足,而全国第四届青年展这件作品此弊尤为突出。这件作品用笔跳动漂浮,笔锋尖刻外露,行笔慌张匆促,谓之油滑轻浮并不为过。米芾书法虽然浪漫,却并不失从容,而吴善璋此作则无静穆之气,令人惋惜!究其因,缺乏对米芾的准确认识是一方面,而对笔法的理解有偏差也是一个因素。前者属于综合修养问题,后者则属于技法问题,这两者都有问题,只说明一个问题——吴善璋先生书法的问题不小!

图2 吴善璋 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2017年)

周德聪(三峡大学书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吴善璋入选全国第一届中青展的作品,从落款得知,创作于1982年秋天,距今已有36个年头。这一时期,许多书人都是站在写字的立场,追求端正平稳与雅俗共赏,即便是行草,似乎也要写得整齐稳健,不敢在用笔与结字上有所突破。

正是在这一时期,吴善璋却表现出超越常人的艺术天赋,他用笔圆活、轻松自然,在貌似漫不经意间,将中锋的丰厚线质表达出来,尤其是在用笔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隐含其中的提按变化,使得线条又多了几分轻重交替的节奏。他十分重视结字的变化,无论是字内空白的疏密表现还是字外空白的边廓多变,都表现出那个时代(书法复兴的早期)书法人的努力。作为行书,此作在行气的贯通上尚存不足,在大章法上也稍显匀称。

2017年创作的同一内容的斗方,明显感觉到用笔更加熟稔,在迅疾如风的线条推进中,既表现出轻重快慢的变化,更将笔法的丰富性(中侧交互变化)展现出来,与早期的迟涩圆厚相较,此一时期因其过于“痛快”,而少了些许内在的质量,虽然有了“随心所欲”的积淀,但总觉得在汲取传统的养分上,还可以更深入一些,更纯雅一些,惟有如此,作品才能提供更多的文化审美信息。虽然吴善璋先生的书法已具较强的个性和充满生命的活力,但“人书俱老”总是人们乐于期待的至境。

比较前后两件作品,在章法处理上似乎过于平均分布,缺少开合疏密奇正之变。而在精神气韵上,年轻时追求的老辣反而在老年阶段表现出相对的稚嫩。这种反向的追寻在艺术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亓汉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书法势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面对吴善璋先生的前后相差30多年的两幅作品,笔者不禁感慨万分:从80年代的全国第一届中青展到2017年的全国第四届青年展,吴善璋先生的书风发生了逆袭——从老辣到清新,这是何等的魄力!

吴善璋先生的逆袭主要表现在作品的笔法、字法的变化上。从笔法方面,全国第一届中青展作品的起笔、收笔的笔法势化在了笔道里,行笔基本全是中锋,是含蓄的用笔。而全国第四届青年展的作品的起笔、行笔、收笔则笔笔见势。

笔法方面,全国第一届中青展作品的起笔内敛,没有有意识地进行取势,切笔、裹锋、露锋一任自然。行笔以裹锋为主,收笔取势以中位露锋为主。

而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的取势则露势取势,笔笔见意。起笔取势应用的笔法势因素有切笔、中位露锋、折笔、顿笔、铺毫、裹锋等。行笔铺毫、裹锋为主。收笔取势应用的笔法势因素有顿笔、折笔、中位露锋等。从笔法势来讲,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的取势方法比全国第一届中青展作品丰富得多。

字法方面,全国第一届中青展作品的字法取势左紧右松有“风”“碎”“对”“横”“敌”“枕”“到”“依”8个字,上紧下松有“寒”,上松下紧有“击”“野”2个。

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中左紧右松字法势有“野”,左松右紧字法势有“风”“若”“碎”“对”“敌”“吹”“到”“明”,上紧下松字法势有“依”,上松下紧字法势有“击”“悬”“垒”“寒”“角”,上下松中间紧字法势有“营”“遥”,上下紧中间松字法势有“万”“横”“持”。从字法势来讲,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的取势方法也比全国第一届中青展作品丰富得多。

从以上笔法势、字法势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先生的逆袭不是简单的“扮纯”,而是重新回归经典的过程,以先生的资历、先生的地位,来了一个脱骨换胎的蜕变、回炉,是何等的气魄!

先生的逆袭,带来了书法风格的重塑!我们从一个“寒”字的对比中,就可以知微见著:全国第一届中青展作品中的“寒”上紧下松,但紧的部分交代不清,粗细笔画变化生硬,笔画之间的呼应不自然;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中的“寒”上松下紧,紧的部分交代得清清楚楚,笔画之间关系自然和谐。

如果说,先生在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中有什么遗憾的话,笔者认为先生的行笔速度过快,在快速行笔过程中戛然而止地收笔,使得收笔的墨迹效果不是十分精到,字与字之间的气息连贯性不是十分显现。当然,这可能正是先生追求的书写状态。

笔者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王羲之《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如果当时再给王羲之四五十年的时间,或者,他老人家现在依然健在,以其求新求变的书法心态,其人书俱老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

或许,在吴善璋先生等这代人的今后作品中,能够实现这个愿望!

【延伸阅读】

白蕉:初学写字得用这种纸

白蕉钢笔字帖: 你的是硬笔字,这才是硬笔书法

白蕉信手写的册页,现在看来个个都是精品

白蕉:这是我的书法秘笈,拿走不谢

沈尹默和白蕉的失败,成也二王,败也二王。陈忠康和陈海良这下沉默了……

白蕉书法,胜似兰叶之静美!

白蕉·李叔同·林散之·于右任·张大千,谁是民国书法一哥?

这字是“绿色蔬菜”,这样的理论现在太少了


投稿合作:515958379@qq.cm(注明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