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更多中国青年参与国际人道援助
作为国际组织的员工,奔走在武装冲突的第一线,与交战各方斡旋协商,亲身接触脆弱群体,为亟需的人群送上人道援助,这样的人生体验不是谁都有机会获取的。
作为“幸运儿”之一,经历过这一切的叶维昌直言,
“自己的人生在这个时代中没有白白度过”。
叶维昌毕业于香港大学,五年的投行工作带给他丰富阅历,同时也提升了他的实践能力。然而,大学时一个在肯尼亚的短期项目一直令他念念不忘,为此,他辞去投行令人羡慕的工作,开始为国际人道保护和援助工作奔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46hv3zvi&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叶维昌是ICRC为数不多的从事过一线工作的亚洲雇员。在之前的推送中我们也曾介绍过他从投行精英转身成为人道工作者的故事。
(点击图片回顾:从投资银行到烽火大地)
除了那些危机四伏惊心动魄的经历,叶维昌对工作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深有感触。看似细微的问题,显露出他对人道事务的理解和思考。
“叙利亚难民在接受国际援助时先想要的并不是水、食物和医疗,而是WIFI。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和家人报平安。 ICRC在做人道援助时工作思路也要根据时代而变化。亚洲在这方面可以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可以带来很多新的概念。”
如今国际组织中有越来越多的亚洲面孔出现,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身为其中的一员,叶维昌希望亚洲青年应该更多参与到国际人道外交事务中,把亚洲的价值观用一个人道中立的方法说出去。
“人道援助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每个地区的人都可以用各自独特的思维和工作方法,为解决世界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身为80后的一员,叶维昌也给有志参与国际人道工作的年轻人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他认为,除了语言等硬性要求,细致周全的工作方式与情绪管理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在战地里面最危险的不是炸弹,而是自己的心。”
如果叶维昌的故事对你有所启发,不如顺便查看一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代表处目前正在招聘的职位。
延伸阅读
回忆杀:我与ICRC共度的47年
独家视频——走进关塔那摩监狱
战后返乡——在废墟中重建希望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