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想象没有圣母院的巴黎!
“让我们闭目想像一下没有圣母院的巴黎,没有金字塔的开罗,没有吴哥窟的柬埔寨,或是没有故宫的北京,所有人都会觉得好像自己的精神不再富足,自己的身份认同中宝贵的一部分被剥夺了,不是吗?” |
在论述保护文化财产的重要性时,曾任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大会委员的弗朗索瓦·比尼翁先生这样说道。
而15日傍晚法国巴黎的一场大火,让我们深切感到“没有圣母院的巴黎”这样的噩梦竟然离我们那么近!
虽然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郑重表示将大力重建巴黎圣母院,然而我们知道一切已回不到从前。
文明的摇篮
当我们感叹巴黎圣母院的尖顶因大火而不复存在时,其实还有更多人类历史的珍贵文化财产因战火而毁于一旦!
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历经8年战火蹂躏的叙利亚。
叙利亚是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成为罗马帝国疆域以前曾经历过腓尼基、赫梯、米坦尼王国、亚述、古巴比伦、古埃及、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和继后的塞琉古帝国各个帝国时期。
2006年,叙利亚的一本旅游宣传手册
633年以前,叙利亚是基督教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7世纪到16世纪初叶,叙利亚一直是伊斯兰教传播中心之一。
无耻与无情
因此在叙利亚境内,有众多具有历史价值的珍贵文化财产。然而自2011年叙利亚爆发战争以来,破坏文化财产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战争武器,用来制造恐惧。这也成为叙利亚战争的一个特点。叙利亚的大量珍贵文化财产遭到了无耻的劫掠和无情的摧毁。
据统计:
在3641个叙利亚的历史古迹中,2011年之前,有450个遭到非法挖掘,而2017年,这一数字增加到805个。
在2011年之前,遭到劫掠的历史古迹约为17.04%,而2017年,这一数字增加到30.48%。
2016年,有103个历史古迹直接受到军事行动的影响。
而具有悠久历史、拥有众多古迹的阿勒颇和巴尔米拉不幸成为冲突各方的众矢之的。
2017年,阿勒颇古城中心地带。蓝色部分代表政府部队控制区。红色模糊地带表示隧道炸弹爆炸地区,红色爆炸符号表示火箭弹造成严重破坏的地点,红色三角代表倒塌的宣礼塔。
2017年,巴尔米拉,红色标记代表被毁或严重受损的古迹。
而对阿勒颇和巴尔米拉古迹受损情况的统计数字也是令人扼腕:
一去不复返
据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所副主任娜塔莉亚·索洛维奥娃介绍,一些古迹,比如贝尔神庙,可能永远无法修复,但其他遗迹或许还有望修复。为此,人们使用现代技术为巴尔米拉创建了3D模型。索洛维奥娃女士解释道,相关人员已提出请求,在国际社会针对有关遗迹的修复展开讨论之前,先通过航空勘测记录古迹的现状。
同时,在一个有趣的众筹项目中,科学家创建了一个专门网站,呼吁在冲突发生之前参观过巴尔米拉的游客上传他们为古迹拍摄的照片,这样科学家就可以根据照片创建虚拟模型,为修复人员提供指导。
然而,古迹修复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例如,对叶卡捷琳娜宫琥珀厅的修复就耗时20年。
法律与法规
有关保护文化财产的法律法规由来已久。
早在18世纪中期,著名法学家埃梅里希·德·瓦泰勒就提出了尊重教堂、陵墓和其他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建筑物的原则。他在代表作《万国法》中写道:
"无论交战方因何种原因掠夺一个国家,都应保留作为人类骄傲且不使敌人增加任力的建筑。庙宇、墓碑、公共建筑和所有其他美丽的艺术品——毁坏这些物品何益之有?只有人类的敌人才会不计后果地掠夺人类的这些艺术古迹、艺术瑰宝。"
此后涉及文化财产保护的公约包括:
1907年《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
1954年《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简称《保护文化财产公约》)
1977年日内瓦公约第一和第二附加议定书
1998年《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
1999年《保护文化财产公约》第二议定书
遗憾的是,相关规定未能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文物的广泛破坏,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破坏规模更大。时至今日,在各个冲突中,文化财产仍在遭受各种不同程度的损毁。
然而,我们应该始终牢记:
通过保护文化财产,我们努力保护的不仅仅是纪念物和物体,而且是一个民族的记忆、集体意识和身份,也是这个民族中每个个体的记忆、意识和身份。从根本上讲,我们不能脱离我们所属的家庭、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而存在。
小贴士:如欲了解更多有关叙利亚冲突中文化财产的相关情况,请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我们最新一期的《红十字国际评论》。
延伸阅读
○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