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浪姐”之后,下一部“她系列”出圈之作在哪里?

谭亚玲 传媒头条 2022-05-09

传媒头条原创 文 | 谭亚玲

近来,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其题材和此前爆火的《欢乐颂》《三十而已》同为女性群像剧,自7月19日播出以来,在豆瓣获得8.3分的好评,超5万人打分,知乎上《我在他乡挺好的》的推荐度也达到90%。


在当下不断发展的社会,女性地位不断提高,人们对女性越来越重视,“她综艺”“她电影”等等,都成为新时代女性所追捧的热点。因而众多的电视、电影、综艺都抓住了这个卖点,纷纷地以“她系列”进行创作。她系列今年也显然有越刮越烈之势。
 
她系列成为流量密码

她系列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尤其综艺一块,“她综艺”层出不穷。在名字中带着“姐姐”“妹妹”“妈妈”“女儿”“婆婆”“妻子”“女演员”的“她综艺”奔涌而来。

提到“她综艺”,毫无疑问近两年最成功的就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档年龄30+的女明星选秀综艺。

《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提出重新定义“30+”女团理念,迅速发酵传播,未播先火,播出后平均每期上亿级播放量,新浪微博阅读量超500亿。

据数据显示,《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开播十二天,芒果超媒市值涨了206亿元,成功迈入千亿行列。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表演舞台

《乘风破浪的姐姐》点燃“她综艺”的创作之后,各大平台纷纷入局。

目前,“她综艺”数量和种类繁多,稍作盘点,有妈妈视角下的育儿真人秀《妈妈是超人》《不可思议的妈妈》《新生日记》;有聚焦婆媳关系的《婆婆和妈妈》;有女性旅行真人秀《我们是真正的朋友》《花样姐姐》;聚焦女性成长的《送一百位女孩回家》《我家那闺女》《女人有话说》,以及女性情感的《女儿们的恋爱》《女儿们的男朋友》,还有《女人有话说》《女人30+》《听姐说》等观点输出型节目。

从切入角度到节目类型,“她综艺”被开发了个遍。

这一系列女性综艺辐射了女性从女儿、女友到妻子、妈妈、婆婆等多个不同的身份,全景呈现了当代女性的生存实况。

在影视方面,女性群像剧替代仙侠剧、家庭伦理剧、偶像剧成为大热题材。《欢乐颂》爆火之后,女性群像剧的火热被更多人看到了。去年播出的《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就是其中代表,如今《二十不惑2》以及《四十正好》等系列作品也在加快筹备。

不仅如此,冯小刚也开始从大银幕转战小荧屏,他的首部网剧也从女性群像剧《北辙南辕》开始。近期播出的《我在他乡挺好的》也顺利扛起女性群像剧的大旗,迎来收视和口碑的丰收。

《欢乐颂》2海报

除正午阳光、柠萌影业、光线传媒等老牌影视公司外,爱奇艺、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都在持续发力女性群像剧,女性群像剧正在以不同的创作形式、风格调性从四面八方涌来。
 
内容空虚、逐渐同质化的她系列

艾瑞咨询《中国女性情感综艺内容传播价值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TOP3“她综艺”节目热度均同比2019年上涨,TOP10“她综艺”共计合作品牌115个,同步增长55%。《2020微博娱乐白皮书》也肯定了“她经济”持续的热潮。

她系列的热潮引得各方争相涌入,形形色色的影视、综艺节目被推至台前。但数量井喷之下,针对女性题材的影视、综艺制作也逐渐暴露出问题。这批新生的她系列,均没能收获“浪姐”一般的话题度,纷纷出现哑火或疲态。

“她综艺”中,形式大于内容,内容空虚成为“她综艺”的通病。节目立意未能体现,内容表达也在走下坡路。典型如《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整体表现平均,话题和讨论度更是不如第一季。

在《浪姐》刚开播时,一句“我好像不那么害怕变老了”强势出圈。然而,在节目编排和立意下,观众看到,无论“30+”“40+”还是“50+”,女性美、女性气质还是和外貌、身材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二季豆瓣评分跌至5.3分

那英54岁了依然挑战高难度舞蹈动作;61岁的凯丽说大家喜欢叫她“妹妹”;杨钰莹节目被采时拒绝说自己多大。这些嘉宾表现与节目话题,她综艺中核心的女性成长,始终没有驶出对“年轻”的追求范围外。

将脱口秀与“她综艺”结合的《听姐说》,最初的立意是将镜头对准女性的自我表达和观点输出,邀请了18位姐姐以女性视角切入社会热点话题,以脱口秀的喜剧形式传达女性态度。

但是从节目最终呈现的结果来看,女嘉宾们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还是用了某某老婆、某某妈妈为标签介绍自己。在输出的观点上,其中较为突出的还是尚雯婕关于社恐的表达,“每一个表达欲被满足的背后,都有一个社交障碍的人默默贡献”,但其他仍是老生常谈的育儿、婚姻,未能向观众展现独立,整体上看输出的内容还是浮于表面,并未触及到女性在真实社会中真正遇到的困境。

《听姐说》

定位为一档专门为女性演员打造的古装演技节目《我是女演员》。常驻嘉宾只有刘涛是符合性别的,其他清一色的男嘉宾让人以为来到了《我是男演员》片场。

此外,在节目的宣发过程中,为节目推广造势并引起话题度的,并不是参与到其中的女演员,而是龚俊和张哲瀚两名男演员,因在电视剧《山河令》中出演的cp而爆火,这两位飞行嘉宾为节目贡献了最初的热度,节目组的意图也显而易见。


本应是“她系列”的一档综艺节目,而实际上对于女性本身的关注却是少之又少,节目的热度也是通过男性来提高的。这不禁让人思考:“她系列”的价值,为何总是要在男性的帮助下实现?

而且从之前列出的“她系列”,不难看出绝大部分都“陷在”了婚恋、婆媳、育儿、友情、30+女性困境等话题之中,以女性议题切入口和核心表达的“她系列”正在趋于同质化。

除了内容,“她综艺”的另一同质化表现在嘉宾选择的相似性。两季《乘风破浪的姐姐》向“她综艺”输送了大量的可聊育儿、可聊婚姻、可聊独居生活等的姐姐。伊能静,2017年参加了《妈妈是超人2》,去年接连参与了《乘风破浪的姐姐》《婆婆和妈妈》,今年又在《上班啦!妈妈》中担任观察团成员。沈梦辰除了《乘风破浪的姐姐》,也参加了《听姐说》和《让生活好看2》。

其他像王子文曾在《女儿们的男朋友》中担任观察团成员,今年出现在了《怦然再心动》和《听姐说》中。刘涛分别出现在了《妻子的浪漫旅行5》和《我是女演员》中……而以夫妻形式参与综艺的,黄圣依与杨子、蒋勤勤与陈建斌等嘉宾又是“常客”。

不同的节目,却有相似的嘉宾配置,讨论着相差无几的女性话题,节目内容和嘉宾形象的同质化在“她综艺”中愈演愈烈。
 
我们需要怎样的她系列?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她系列?回到文初,正如她系列的诞生是伴随着女性意识觉醒的浪潮而生,那么,她系列的落脚点,必然也是要与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困境紧密相连的。

例如7月份开播的《黑怕女孩》,将说唱与“她综艺”两大热点结合在一起,用嘻哈歌词去承载女性视角的观察,这种表达显然是更容易入心的。节目中,张晨蕾的《女流之辈》从儿时的亲身经历入笔,述说与传统重男轻女观念做出对抗的过程,向所有人喊出“不要再叫我女流之辈,把所有偏见标签都撕碎;不要再叫我女流之辈,绝不会被世俗观念支配。”


“搞事业”、“重感情”、“强表达”,当代女性的三个显性特质都在《黑怕女孩》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某种程度上,借由对黑怕女孩这一群体的描摹,节目发出的是一记当代女性想喊给所有人听的内心最强音。

文章开头提到的《我在他乡挺好的》,里面既有大量“接地气”的社会话题,又有反映时下女性群像生活的意识。

现实主义成为《我在他乡挺好的》最大的特色,这部剧真正塑造出了四位女孩“异乡打工人”的生活日常,也真诚讨论了普通女性在都市生活遭遇的困境——那些早晚高峰通勤的时间,车厢里挤成罐头的窘迫,租房遭遇诈骗的绝望,遇到奇葩室友的无奈,对年龄、容貌、身材、怀孕的焦虑,消费主义虚荣和现实的割裂。

与之相反的就是冯小刚导演的女性群像网剧《北辙南辕》。“不接地气”是大部分观众的第一感觉,剧中的女孩基本来自中产家庭,人物设定就有点“飘”。而作为一部展现年轻人生活的都市情感剧,几乎没有多少职场戏和展现“社畜”的一面。

最重要的是,这样一部女性群像剧充满了男性色彩,男性凝视下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剧中五位女性的觉醒,皆是因为男性的背叛,最后也是被男性救赎。例如女霸总尤姗姗能发家,是因为有一位叫黑哥的高人指点;戴小雨高学历、家境不错,她回国得到的公关工作,好酒量和头脑聪明只是入门,美貌才是利器;司梦作为全职家庭主妇,来了一场“斗小三”后发现是一场乌龙,婚姻中的丈夫安然抽身。

《北辙南辕》官方海报

目前市场上,存在相当一部分影视、综艺作品只是仅仅以“她系列”为噱头进行宣传,徒有其表,并没有真正理解她系列所应真正具备的内核与应该传递的价值观。

真正的她系列,不应当局限于“雌竞”这种女性内部斗争状态的呈现,而是更丰富也更深刻。就像以一句“女子保护女子是天经地义的”出圈的《御赐小仵作》,展现类似更多“girl help girl”这种女性之间帮助与欣赏的样子。她系列是能呈现真实的女性角色的欲望、努力、困境,以及各个年龄段、各个职业、各个阶层不同女性的魅力。

她系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意味着我们时代对女性的看法正在改变、女性的地位也正在改变。而作为具有影响力的影视、综艺作品,更应该把握好“她文化”的真正内涵,传递出“她文化”所要传递的女性独立等一系列内涵,让现实中处于困境中的女性们能够得到启发和鼓励,而不应该像当下一般,仅仅为了赶上她系列这一潮流,制作大量迎合受众、徒有其表的她系列节目。

说明:
本微信公号或网站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只需标注来源、作者等要素。
推荐优质行业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恋综季”来袭,爱优腾芒都在争夺的恋综赛道,到底哪里好看?
人人视频APP恢复上架,走不出的版权困境

“请吴亦凡代言,5分钟出圈”,哪吒汽车高管深夜被开除

全平台封禁吴亦凡账号,央视:走火入魔的粉丝清醒了
从顶流到被刑拘,谁在纵容吴亦凡?
奥运赛事过半,且看腾讯、快手、咪咕、小红书如何打好“奥运”这张牌
剧本杀,是站在风口,还是掉入“陷阱”?
《再见爱人》:国内首档离婚综艺,有点好哭

《夏日少年派》,盲盒撞上综艺,真的可以吗?

反套路!鸿星尔克的现象级霸屏姿势!
《我在他乡挺好的》凭什么能叫好又叫座?

《向往的生活5》再次封神,这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倒计时两天,读懂咪咕、快手、小红书的奥运会玩法

自制综艺,B站的突袭与进阶!

官宣!总台主持人上新了!12位“新人”亮相,谁是未来一哥一姐?
面对长视频变现难题,“小芒”做出电商新解
半年内频频出圈,是什么让“河南卫视杀疯了”?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传媒头条微信公号
传媒业的参与者、观察者、发现者
微信号:cmtt6636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