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食综艺后时代,《中餐厅5》如何玩转“美食+”法则

谭亚玲 传媒头条 2022-05-09

传媒头条原创 文 | 谭亚玲 


暑期档历来是大小屏幕的必争之地,今年,各大平台综艺品类继续发力,众多针对不同圈层用户的综艺新品也相继上架的同时,作为综N代典型代表的《中餐厅》坚挺回归。


7月30日,备受期待的《中餐厅》第五季开播,再次开启新的霸屏之路,取得收视二连冠的佳绩。刚播完的第二期,全国网收视率位列同时段所有频道第一,包揽六网第一,强势斩获微博综艺影响力榜TOP1。


《中餐厅5》第二期六网收视数据


和前四季相比,《中餐厅》第五季可谓是做出了颠覆性的改变,在固有设定上,转型为“移动餐厅”。房车模式、学徒模式、明星顾客等多个新要素加入,为《中餐厅》第五季打开了“经营”新思路。


移动式中餐厅,一场美食家经营的旅行


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爆红国内外,这档美食纪录片燃起了观众对美食题材强烈的兴趣。综艺市场上,美食节目模式不断迭代升级,逐渐迈向户外和走上“慢”路。在2018年,《美味猎手》《野生厨房》《时光的味道》《锋味》四档节目基本都跳出了厨房。

《中餐厅》在第四季时,也不再安于厨房,直接将餐厅开在了长江游轮上,第五季延续了其移动式的特点,采用“移动式中餐厅”即房车模式,以长沙为起点,依次打卡桂林、海口,开启一趟为期21天的美食探索之旅。一次美食家经营的旅行,会有什么样的因素,是一些好玩的伙伴,一条优美的路线,还是必不可少的美食探索?

首先是同行伙伴即节目嘉宾的选择。综艺节目中,嘉宾的状态和表现直接影响一档节目的成败,他们在节目中的化学反应更是综艺的一大制胜法宝,很多综N代都因为嘉宾的变动而被粉丝diss导致口碑下滑。


但《中餐厅》似乎有些“叛逆”,除了比较固定的店长外,每一季的嘉宾阵容都十分新颖。这一季,“元老级”店长黄晓明携手4位新的青春合伙人宁静、丁真珍珠、姚安娜、周也组局,直率敢说的宁静、“纯天然”第一次参加真人秀的丁真、让人好奇的二公主姚安娜、影视综艺表现均不错的小花周也,整个嘉宾阵容就已自带看点。


此外,《中餐厅》用飞行合伙人作为新鲜元素融入到节目之中,以此碰撞出更强的化学反应。龚俊作为长沙站的飞行合伙人,不仅其被演戏耽误的美食博主身份符合节目调性,还与丁真因零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看了节目后,观众都好奇,龚俊在《中餐厅》到底给丁真带去了什么零食?


选好了同行伙伴,下一个就是旅行目的地的选择。这一季的经营模式是“移动式中餐厅”,首先要需要考虑适合房车、餐车行驶的路线。在此基础上,结合节目内容的重点“国潮美食”,让美食与当下潮流相贴合,引发共情。《中餐厅》总导演刘力辉在采访中表示,重点还是在于城市与美食的结合度,节目组踩点了长沙、桂林、湛江、广州、深圳、海口、三亚、厦门等地,最后综合考虑选择了长沙、桂林和海口。

这三个城市都带有强烈的地标属性,长沙,新晋网红城市,兼具摩登潮流和厚重历史;桂林,中国最大的山水盆景城市,世界级风景城市,人杰地灵的旅游胜地;海口,一座现代贸易与古老文化交融的海滨城市,极具开放性,阳光、沙滩、椰林是它的特色。

独特的城市文化,孕育出风格鲜明的地域美食。首期节目中,小龙虾、臭豆腐、剁椒鱼头成为长沙的美食符号,从学习制作到呈现,每一道美食实现具象化表达,同时长沙的城市特色与美食的特性在提炼和归纳的过程中也得以体现。


最后就是如何“玩转”21天的旅行。《中餐厅5》大胆采用学徒模式,合伙人里没有类似于国厨级别的林述巍这样的专业主厨,也没有类似于张亮这样的曾经有过学厨经历的“明星厨师”。合伙人需要拜访当地的三位顶级厨师,并在两天内学会最地道的三道菜,开始三天的正式营业。

合伙人统一转型为“做饭人”。这设置让美食在节目中不仅是一道流程,还撑起了节目的戏剧冲突:一群好像不太会做饭的明星,如何把中餐厅搞起来?

同时基于嘉宾的“学徒”身份定位,无主厨的设置还搭建起合伙人们从“新手学徒”到“专业主厨”的成长线,嘉宾的厨艺就成了最大的“X因素”,让观众获得了不用于前四季的全新体验。以及与不同大厨间的传授学习、互动交流也增强了节目的内容叙事。从刚播出的两期就能明显看出,节目没有刻意去强调嘉宾是否点亮厨艺技能。《中餐厅》制片人王恬说,这一设置目的就是在于希望观众看到,美食是人人都可以去学习的。
 
国潮美食,传播美食之下的文化

美食的推广和传播一直是《中餐厅》的主旨,第五季,节目内容的重点瞄准“国潮美食”,以“地地道道 中国味道”为主题展开故事叙述。

关于“地地道道 中国味道”,《中餐厅》分别从两个角度进行呈现。一是从舌尖上的味道即美食的本味角度去解读。人们对于一座城市的印象浓缩在一道道菜肴上,一城一味,最地道的美味,都在普通生活里。因此节目采用“学徒模式”,挑选最了解当地的地道美食的名厨学习当地最地道的美食代表。如长沙的小龙虾、剁椒鱼头、臭豆腐;桂林的桂林米粉、啤酒鱼;海口的椰子鸡。

同时《中餐厅5》放慢自身节奏,减少了制作次数,让合伙人们以学徒的姿态真真切切为观众分解、学习每一道美食的制作步骤,最终学成。


第二角度则是美食味道背后的当地人文。当下社会里,美食直播、美食短视频、美食APP盛行,“吃一顿美食”“学会做饭”都已经不能成为观众费时间去观看一档节目的理由。文化性便成为美食综艺输出的突破口,也是最容易打动人的着力点,呈现文化性的方式就是挖掘美食承载的情感和价值观。

这些都离不开人这一核心要素。节目组在真实和不扰民的原则上,挑选顾客,通过素人顾客在导演组零干预下真实发生的情境,挖掘出美食背后的情感、放大美食所代表的生活方式,让这些当地人充分展现当地人文。如长沙的客人来自于奥运湘军、文创园工作者;桂林的客人来自于古镇居民、乡村老师群体、生活在桂林的外籍友人;海口的客人来自于自贸港工作人员、植物研究所研究者等等,而这同时也将观众带入场景之中,强化综艺的沉浸感。

《中餐厅》第五季,以“地地道道 中国味道”为半径层层扩圈。刘力辉导演说道,中餐厅之圆,是春生、夏长、秋收与冬藏的食物生态圈,亦是合伙人、食客们构建的朋友圈。在首期节目中,中餐厅长沙站被设置在一片“圆”地上,这片圆地时而是燃烧的炉灶,时而是一圈泳池。


由此,当地美食+当地人文,构建了真实生动的“地地道道 中国味道”。美食搭配人情味,既是中餐厅特有的地道味道,也赋予了这档节目在舌尖上的味道之外的内涵与气场。

“中餐厅+X”,真实的自我表达

近年来,美食综艺的新纪元被打开,数量不断喷涌,模式也从生活服务类的厨艺展示、教学等,升级到了多元题材叠加的“美食+”模式,比如“美食+访谈”的《拜托了冰箱》、“美食+游戏”的《饭局诱惑》、“美食+旅游”的《野生厨房》等,《中餐厅》就是“美食+经营”的典型代表。


一方面,美食综艺热度不减。今年暑期,大波“美食+”综艺奔涌而来。目前,除《中餐厅》外,浙江卫视《请吃饭的姐姐》《听说很好吃》、央视财经频道《回家吃饭》、腾讯《拜托了冰箱轰趴季》、爱奇艺《主厨的荣耀》都在热播中。

但另一方面,随着许多节目对“美食+”综艺的不断开发,综N代魔咒越来越严重,综艺难以摆脱“美食+”节目的固化套路,逐渐陷入日益同质化的内容泥潭。制片人王恬也直言,《中餐厅》同样面临着创新压力。

面对创新压力,《中餐厅》依然坚持“新鲜感”的自我要求,以“中餐厅+”模式为核心,《中餐厅1》是“中餐厅+海岛生活”、《中餐厅2》是“中餐厅+老友记”,《中餐厅3》是“中餐厅+职场创业”、《中餐厅4》是“中餐厅+长江之恋”,节目组围绕“中餐厅+”,结合当下潮流和情感痛点,策划最合适当季的节目内容。

《中餐厅5》则抓住房车这一新潮元素。打开门即是一次旅行,房车模式以美食为切入点,以明星艺人为体验者,向观众呈现出远离喧嚣、清新自然、真实舒展、热爱生活的样子,让观众在心理预期上有多一种暗示,除了餐厅生活,我们还需要有更自然的生活。


在核心模式基础上,“真实”主导着节目制作。在前期准备中,节目组尤为看重“真”这一点,嘉宾邀约面试会强调说:你最需要做的就是做自己,平常是什么样子,在《中餐厅》里就应该表现成什么样子。面对“真实的客人从哪里来”的问题,节目组采取“定点真实邀请”,确定好邀请区域和人群,再让合伙人们真实地邀请。

在节目录制中,真实也主导着餐厅的经营和运作。嘉宾们身体力行,辛勤奋斗,彼此之间团结协作解决难题努力将餐厅经营起来。而这其实就是《中餐厅》最有看点的冲突,中华美食和开餐厅的明星之间的戏剧张力。

《中餐厅5》的创新把握住自身在核心价值、核心亮点上的独有风味,前两期的热烈反响为节目开了个好头,而关于美食综艺如何延续,综N代的生命力等行业课题,《中餐厅5》的后续内容表现或将为行业提供一些示范和解答。

推荐优质行业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老艺术家还是把握住了互联网
每天2000名主播“攻陷”全红婵,直播乱象迎来“重拳出击”?
阿里性侵事件:所谓的企业价值观到底约束了谁?
“浪姐”之后,下一部“她系列”出圈之作在哪里?
“恋综季”来袭,爱优腾芒都在争夺的恋综赛道,到底哪里好看?
人人视频APP恢复上架,走不出的版权困境

“请吴亦凡代言,5分钟出圈”,哪吒汽车高管深夜被开除

全平台封禁吴亦凡账号,央视:走火入魔的粉丝清醒了
剧本杀,是站在风口,还是掉入“陷阱”?
《再见爱人》:国内首档离婚综艺,有点好哭

《夏日少年派》,盲盒撞上综艺,真的可以吗?

反套路!鸿星尔克的现象级霸屏姿势!
《我在他乡挺好的》凭什么能叫好又叫座?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传媒头条微信公号
传媒业的参与者、观察者、发现者
微信号:cmtt6636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