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独家专访《舞千年》主创,河南卫视×B站如何重新定义舞蹈综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传媒圈 Author 李湘雨
作者丨李湘雨
在首播播出后,《舞千年》疯狂吸粉,官媒网友接连点赞:“每帧都是文化自信”“舞蹈综艺的天花板”,让人更加期待《舞千年》第二期会带来怎样的精彩舞台。
据悉,第二期将会呈现《踏歌》《侠骨伞影》《昭君出塞》三支传统舞蹈。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踏歌》的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一群“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的女子“陇上乐业”,一幅古代俪人携手游春的踏青图徐徐展开,美景佳人,尽显古典韵律。
古典舞《侠骨伞影》中,豪情侠义之人,行走于江湖风雨中,以“伞”为剑,以“伞”为笔,以“伞”为友,苍茫大地一身傲骨,侠义执伞走天涯,让观众找回内心的侠客梦。
《昭君出塞》根据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而来,讲述了汉皇“宁边思倾国”,昭君“请缨赴塞上”,终老塞上,巩固边塞和平。舞蹈刻画了王昭君出塞的种种心路历程,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大爱情怀和家国情结。
《舞千年》是河南卫视和B站联合推出的首档聚焦中国题材的舞蹈文化剧情综艺节目,11月6日起每周六在河南卫视和B站播出。
乔振宇、张晓龙、胡阳、华宵一、徐明浩五位荐舞官化身历史人物,与13支顶级舞团一起穿越回中国历史上四大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世,以奇舞著书《十二风舞志》,共同讲述蕴藏于舞蹈之中的华夏故事。
终于有一档综艺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跨界影视、舞蹈、综艺三重艺术形式,尽显华夏“舞”千年的至真至美,让大众再度寻回舞之经典舞之技艺舞之传承,迈出了国内舞蹈综艺重要的第一步。
如何将经典的舞蹈剧目搬上综艺节目的舞台?观众想看到怎样的中国舞蹈综艺节目?传媒圈独家专访了《舞千年》主创团队,分别是河南卫视副总监姚玮,河南卫视创新节目中心副主任、《舞千年》总导演冯铮,幻维数码副总裁高以哲、《舞千年》总导演徐鹏。
以史链剧情,以舞载文化
“节目第一点就是不能像目前已经播出过的任何一个(舞蹈)节目,要拿出全新的形式”,河南卫视创新节目中心副主任、《舞千年》总导演冯铮在采访中提到。 而《舞千年》也是这样做的,推翻了舞蹈综艺广为流行的竞技真人秀形式,首次采用综艺化的影视剧拍摄方式,以综艺展示中国舞之经典,以影视剧的标准制作综艺,实现了影视、舞蹈、综艺艺术形式的三重破圈,打破传统舞台的呈现形式,打造剧情向沉浸式中国故事舞蹈大秀。
《舞千年》第一期五位荐舞官集结,梦回东汉,化身其中著名的历史人物。于是,曹植(胡阳饰)、曹丕(徐明浩饰)、司马懿(乔振宇饰)、杨修(张晓龙饰)、甄宓(华宵一饰)现身铜雀台之上,轮流给魏王曹操引荐可载入《十二风舞志》的舞蹈,一场神书引发的舞会徐徐拉开序幕。
大量的第一视角和一镜到底的运用,让观众一键收获“帝王体验卡”,穿越时间与空间,迅速代入到故事情境之中,全方位、沉浸式体验与历史人物共赏一抹中华舞蹈之美。
史中还有剧,舞中更有情。将经典的舞蹈剧目搬上综艺节目的舞台是看点也是难点。一方面要保留经典舞蹈剧目的独特魅力,一方面要借助综艺的形式、注入新鲜的血液为经典添上不一样的色彩。
而《舞千年》巧妙地在赋予经典舞蹈剧目以独特的时代背景的同时,通过舞蹈和影视的结合以一种全新的模式进入大众视野。
在冯铮看来,舞蹈“长于抒情短于叙事”的特点,导致对舞蹈作品文化内涵的解读是迂回的复杂的。《舞千年》则借助影视化的手段,提高观众欣赏舞蹈的审美高度,将舞蹈的情感融汇于故事之中,帮助观众更好地代入情绪,不只停留在舞蹈表面,更是触及其情感内核。 首播第一期呈现了三种风格不同的舞蹈。
《相和歌》伴随着《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唱段在七星盘鼓上翩然起舞。迎春庆典之上,观众跟随少女的视角感受她对梦中情人的悸动与思念,也领略到七位仙女从天而降脚踏日月星辰,飞舞作歌的恢宏气象,仿佛在为心动的姑娘诉说衷肠。
《孔子》则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词义,融入其中,通过“仲弓避雨”“学子丹论笛”的剧情作为引入,载歌载舞进入大同的幻梦之中,寄情于山水之间,郎朗书声入耳,翩翩身影飘然,尽显文化底蕴之美。
《火》则讲述了母亲女儿获取火种,母亲不幸被火灼烧而逝的故事,弘扬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
舞蹈也从火的温暖轻柔到火与人的相互转换再到火与人共同升华,舞者以身躯手臂指尖拟火而舞,烈火如歌,震撼又泪目。尤其是《火》的特效可谓画龙点睛,让自然界的火具象化,火星随舞裙飞扬,火与人融为一体。
“《舞千年》是舞动的史诗,诗意的山河,千年的轮廓,是中国古典舞的高光时刻。”《舞千年》既是经典舞蹈的宣传册,也从全新的影视视角切入,运用当下的视听手段,为节目做科技赋能,“重新定义综艺”。
舞是中心,但支点依旧是文化。《舞千年》让殿堂里的舞蹈走进大众的审美,让观众“看得了、看得懂、看得美”,融合传统文化精髓 ,舞出当代文化自信。 为华夏而舞,为人民而舞 《舞千年》的缘起还得从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的出圈说起。《唐宫夜宴》的出圈让河南卫视看到观众对传统文化优质内容的渴求,看到优质舞蹈作品缺少被看见的舞台。
一个想法在冯铮心中逐步成形:要打开一扇门,打开一扇窗,让观众看到有这么多好的舞蹈在身边。要打造一个优秀舞蹈的介绍片、宣传片,打造一个具有舞蹈审美的大众传播作品,弘扬中国文化,为华夏而舞,为人民而舞,做到传媒人的一份责任一份使命。
B站作为Z世代的文化聚集地,集中的国风受众群体造就了B站青睐国风内容的社区氛围,形成国风内容孵化的土壤。B站的“国风热”也离不开站内对国风内容的大力助推,让用户看到更加多元新潮的国风。
基于同样的选择,河南卫视与B站的强强联合无疑是一次漂亮的双赢。总导演徐鹏形容《舞千年》是“两个15分钟加上8个月的节目”,河南卫视和B站决定做《舞千年》只用了15分钟,而节目从制作到播出经历了8个月。
节目的初心是要把优秀的古典舞介绍给观众,为了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节目用故事作为铺垫引导观众代入情感;为了更好地展现舞蹈的美,24支舞蹈全部采用全实景的拍摄;为了避免朝代太多失去重心,选择四个代表性的时间串联主线。就这样缔造了别具一格的《舞千年》。
“像《舞千年》这样具有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剧集综艺都需要把文化背景说清楚,观众的需求感知不仅限于开心、愉快,更希望能够在节目中获取知识。”幻维数码副总裁高以哲如是说道。
节目也将传统舞蹈综艺的PK模式游戏化,将载入《十二风舞志》的决定权交给观众,没有竞技没有比赛没有排名没有点评。节目组带着对中国优秀舞者、中国古典舞的尊敬与敬畏,无法去定义,也不愿去定义。
在高以哲看来,节目打破了传统舞剧的舞台限制,让舞者们在真实还原的历史情境下起舞,达到了沉浸式影视化的效果。为达到这样的效果,《舞千年》面临着多重挑战。 一方面,舞剧本身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牺牲。为了适应综艺的表达,完整的舞蹈作品需要重新拆解,进行不同维度的创新再搬上综艺,用大众习惯的方式传递传统舞蹈的美,传统文化的美。
《舞千年》中的舞蹈《孔子》只截取了其中片段加以扩充,添加了仲弓漫游过程中将孔子言论录于书简的情节,并以孔子携众弟子携书简起舞做结,用更通俗的方式引导大众认识舞剧关注舞剧爱上舞剧,从而反哺舞剧。
在舞蹈的呈现上,《舞千年》从每一个细节入手,服装、台词、妆发、道具环环相扣,将文化、音乐、服饰、礼仪融入其中,真实还原历史环境,打造每一支舞的“专属舞台”。
为了达到经典舞蹈的高度,节目组带着“崇敬的心”,尽量保证服化道、音乐的配合匹配上舞蹈的艺术高度,服装道具堆积成山。大到实景搭建,小到影视妆与舞台妆的差异,节目组细节至上,用匠心打造舞台。
然而全实景的拍摄也意味着更多的未知性。
疫情不断变化,拍摄场景提供方无法提供场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舞蹈《孔子》的实拍地因为泥石流塌方没办法拍摄,只能放弃原本的呈现方案,面对制作周期制作强度的多重压力,不断推翻重新改版,在有限的时间里竭尽全力。
徐鹏感慨道:“临到开拍前十几天,剧本、舞美等方案全部推翻重来。因为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对于舞蹈的敬畏,总是会觉得做的不够。”
高以哲也表示:“对于新模式,用户和体验者的容错度可能比较高,我们只能说尽可能严格地要求自己,竭尽全力给出更好的作品,别辜负所有国家团的舞者们”。
《相和歌》“七仙女下凡”的视觉效果背后,是北舞学生37次吊威亚的高难度尝试,一个“天降”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多样复杂的舞蹈呈现?舞蹈行业也应该有“明星”,让观众看见这些不辜负热爱、坚持传承传统文化的人。
“《舞千年》是一次‘胆大包天’的尝试。河南卫视和B站都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我要感谢观众的包容和耐心。感谢舞者条件这么艰苦能够坚持翻来覆去的拍摄,(节目组)什么都给不了依旧能够放下原本的光环,信任平台,进行这么一次大胆的创新。有时候凌晨三四点还在拍摄,室外只有3、4度。感谢我们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没怎么回家没怎么睡过整觉。感谢可爱的战友,为了观众为了更多的人看到这么多人的努力,无谓的、莫名的付出。”冯铮真诚地说道。 初期节目方向性的困惑、有限经费的最大化利用、执行落地的种种问题……作为一档“前无古人”的舞蹈综艺,《舞千年》本身就是一场“豪赌”。它并不是完美的,甚至是充满遗憾的,但这并不妨碍观众看到它时充满惊喜。《舞千年》只是初次的尝试,我们不妨给予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见证它的成长。
河南卫视以“文化立台”,自春节《唐宫夜宴》引发现象级出圈后,相继推出清明、端午、重阳奇妙游,强化节日系列的内容组成形式。
节目系列之外,河南卫视以优质内容为核心,移动优先,反哺大屏,为《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等老IP搭建新链接,同时不断创新推出《隐秘的细节》《舞千年》等新节目,打造优质内容的孵化土壤,以一种长期主义的思维在新的生态和玩法中不断延伸。
其次,河南卫视近两年在节目方向节目创作理念上也有所转变。内容为王、讲好故事,是媒体传播的根本。而让传统文化活过来,一是以现代的审美和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二是用科技的手段为作品赋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三是“不能满足于大小屏的搬运工”,创新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既要讲好故事也要贴近年轻人的语言特点和接受习惯。 文化自信的风貌和Z时代的崛起为国风国潮的流行提供坚实的基础,也成为河南卫视出圈的推动力。90后00后骨子里对祖国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身份认同,也正是这样的年轻一代成为了河南卫视传播的主要表达者和忠实的追随者。
国潮风的大势所趋、贴近当代审美表达和对民族文化符号的全新演绎,河南卫视的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
河南卫视的破圈让很多非头部卫视看到了新的发展路径,姚玮也认为“河南卫视的出圈是可以复制的”。“这不应该是河南台独有的路径或者突破点,不管从哪个角度,更多平台能够加入这个领域,对于传媒行业、对传统文化、对观众都有好处”。
河南卫视也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摸索着前行,“不脱节时代,移动优先,内容为核,坚持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在不同垂直领域不断尝试,持续拿出优质作品才能有未来,把内容做好了,观众就是我们的流量”。
传承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共论中国舞蹈之美中华文化之美。如何立足传统文化打造大众传播节目依旧是一个长远的命题,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的《舞千年》出现。
推荐优质行业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