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i加入Storyland已经七年了。她是第一位完整地经历了Storyland七年体系(Beta版)的孩子。
Aimi的妈妈Solo写下了这篇文章,记录Aimi从2014年至今,在Storyland的学习路径、故事和成长。
我们也已成立Storyland Alumni,欢迎在我球长大的这些有着千万个故事能量的孩子们,和我们分享更多的故事。
今年暑假,我带Aimi参加三明治写作学院的中文艺术创作工作坊。她和往常一样,习惯性地径直奔到了三楼英文教室的走廊。等她回到二楼找到我的时候,忍不住爆笑,“我怎么又跑到三楼来了!”
她当然是觉察不到我的感伤的。因为疫情,我们都没有来得及和她参与过的整个英文读写课程告别,此后就再无适合她程度的英文读写工作坊了。
所以,当我看到Mentor计划,公众号发布之后的第一时间(点击这里了解什么是“Mentor计划”),我就点开了创始人小创的头像:
我可能是第一个私信小创的家长吧。
我没什么打卡情结,各种打卡在我手里都活不久,但在Storyland,我却活得和那些抢限定款的粉丝一样,带着她打卡了各个工作坊:从最早的读写,到创意表达,再到中文写作。
如今当她升入七年级的时候,我们等到了Mentor计划。一切都刚刚好。
回头看,这是我们在Storyland的第七年。
01
把书读完,读下去,仅此而已
2014年-2016年(幼儿园-小学低年级)
第一次在五原路那间小小的工作室,我见到小创,她用一种谨慎又热忱的语气和我介绍家庭阅读计划。之后回想为什么她会有这种谨慎,可能因为她正在做一件没有可以参考和借鉴,需要自己摸索的事情。对方是不是能听懂她的语言,又能持续多久的热情,坦白说,我坐在她对面,我也不知道。就是在这种有点糊涂又有点兴奋的状态下,我带回了第一个书盒,成为了100个家庭阅读中的一员。书盒里21本全英文绘本,去掉周末,基本就是每天一本。看起来没什么难度,对吗?一本书就几句或十几句话,很快读完了呀。但对一个英文零基础,26个字母还没有搞清楚的小孩来说,每一本绘本都是一个新天地,绘本中隐藏的信息量和语言程度的递进,并不是随便翻翻或是睡前朗读这么简单。2014年9月,我们在星球正式起航
100个家庭群里,每一位共读的家长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鼓励孩子,我们彼此借鉴,拓展方法,和孩子一样,努力找到新的视角去共读每一本书。要论我这个人最大的本事,大概就是“忽悠”小孩,看着他们心甘情愿地跳进坑里。Storyland 的家庭共读计划提供了我理直气壮“忽悠”小孩的道具和舞台。比如背单词,我顺手拿起吃完的巧克力盒,准备了些小卡片,让她把绘本里不认识的说不利索的单词扔进盒子里,读完书后过几天再翻一翻,记得的就拿出来。渐渐的,盒子里的卡片就越来越少。又比如,绘本里出现的好吃的,我就挑个周末带她去尝一尝。
还有她至今都记得的Hippo & Rabbit这本书,我忘不了在开车接她回家的路上,那短短的一段路,她把整本书都背出来的时刻。与其说背,不如说是她完全沉浸在了这个故事。要知道,就在她能背出的前几天,我还刚和她手忙脚乱地完成了这个故事的绘本剧,几乎要把家里的存货都翻出来做道具了。Aimi一年级时,我配合她用戏剧的形式把Hippo & Rabbit演了出来
妹妹Yumi大班开始读盒子,这一次,四年级的姐姐Aimi和她合作了绘本剧
这些点滴的分享,平日里只是朋友圈的三言两语,但在共读群里,它们都成了值得分享和给彼此加油的绝招,老母亲们为了同一个目标是真正地肩并肩手拉手了。但这个目标是什么呢?不像如今凡事一定求个结果的家长们,当年的我们也有些模糊,把书读完,读下去,仅此而已。直到一年级的有一天,学校外教的英文测验,老师给出了排名的截图,班里的学霸妈妈默默回了句“我们要加油了。”我这才发现,Aimi的名字排在第一位。仅仅是单纯的阅读,就能带来的改变,我忽然就领教了。02
阅读涌向笔尖,化为创作
2017年-2019年(小学中高年级)
之后从读到写,这个变化也是润物细无声的,大量的阅读是否能涌向她的笔尖,化作自己的表达,这已经不是我作为家长一起共读可以达成的。她开始了每周的线下工作坊。
阅读,课堂讨论,booktalk,每周的写作,学期结束后自己的原创故事。
在这个系统下,在分处三个中心的教室里,她度过了无数个欢乐的周末,也陪伴她度过了从体制内转学到体制外的过渡期。
之所以转学到体制外的学校里,就是希望能多给她一些阅读和运动的时间。也正是因为体验得越多,了解得越多,越发现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一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我们希望她能有时间探索更多她想了解和感兴趣的事情。
转学的那一年我也有过迷思,比如看到她带回家的书总是呈现出单一的趣味,比如童话,比如Stilton老鼠系列。于是我那颗中国式家长的心又躁动了,开始软硬兼施地“鼓励”她看些别的,尤其是“我觉得”看起来有点营养的。我也不可免俗地成为了Neil Gaiman口中那种给孩子自己认为好的好书清单的、自以为是的大人。
Aimi四年级的时候,才从Storyland图书馆借回第一本《哈利波特》。我告诉她,你爸爸是在大学的时候才读的原版,妈妈一本都没有读过。我直到现在也没有对这套作品产生兴趣,包括脍炙人口的电影。我知道身边有很多小朋友一、二年级就刷完了《哈利波特》整套书,这套书某种程度上彰显着阅读的虚荣心,用它来对标孩子的阅读程度,仿佛更容易让别人领会自己的孩子有多厉害。
Aimi在餐厅等餐也拿着书在看
问题是,有多少父母自己看过这套书?多少父母会明白,《哈利波特》更趋向于一种轻松的泛读?视频网站和电视盒子里可以轻松获取的同名电影,不仅夺走了孩子们对书本细节的想象,也因为电影的剧透,模糊了孩子真正的理解力。对比成绩单和试卷,阅读程度其实更容易蒙蔽家长,从而拔高对孩子的期待,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孩子学习会呈现的“奶酪式”的上升。这和大家普遍反感却不得不应对的刷题,本质上是一回事。很多父母,包括有段时间的我,都缺乏对孩子学习能力的辨别和尊重,一昧地提出要求,却没有观察和比较,自己缺乏判断就寄希望于机构或教材,这对孩子,对机构,对学校,甚至对辛苦付出了时间和心血、把买包包的钱给孩子付学费的我们自己,都不公平。左边这本是Aimi五年级时读的Christopher系列,我看到都害怕,太厚了。这本书是Storyland的大胡子Josh老师推荐给她的,第一本读完后Marc老师都说不容易,现在已经读到第三本了我也曾经试图让姐姐跳级,但在和阅读导师沟通后放弃了这个念头。看着姐姐成长起来的导师们,比我更有权威来做出更适合孩子的决定。这是我对一个教育机构基本的信任。
转学后,她基本是毫无阻碍地拐进新的航线,这背后是在Storyland积累的读写的能量。还有一些能量,就要晚一点才释放。
The moral of Ida BEverystory has a moral. I think the moral of Ida B is: "When changes come to your life, you change." When Ida B has to go to school, Ida B doesn't want to talk to her dad and mom. She was forced to go to school and that hurts her relationship. Her "treefriend" were sawed down and her land was sold to her classmate's family. These changes borged into her life and changed her. Ida B was forced to go to school, so she doesn't want to talk to her mom and dad. Her parents promised to not let her go to school, but they lied and broke their promise. She didn't understand that the situation had to change and her parents had no choice. Her anger because of not changing her opinion about schol hurts her relationship with her parents. She doesn't want to make friends because she was forced to go to school. She can't stand that the students were playing and having fun at school. She's still blaming her parents and she doesn't have the mood to make friends. Forced to go to school hurts her relationship with making friends. Some of her "tree friends" got sawed and her classmate's family bought her land. These "tree friends" are her only friends when she's at home and now some of them were gone. Her classmate's family bought her land and just because of it, trees are sawed down. Because of this, Ida B hates her classmates and hates school even more. I think Ida B's moral is: "When changes come to your life, you change." Ida B doesn't want to talk to her mom and dad because they send her to school. She doesn't want to go to school and that makes her hate to make friends. Her classmate's family bought her land and her "tree friends" were sawed. That is why I think Ida B's moral is: "When changes come to your life, you change."
(上下滑动,可以看完整篇文章)
四年级时,Aimi读完小说Ida B后写了一篇essay
升入中学后的第一年,听到她回来说自己带头和同学合作写剧本,准备带着同学们一起完成暖冬的一出舞台剧,直到我在台下看着他们演出,才发觉她不是说着玩着。这是我那个不太乐意和同学社交的女儿吗?参加Storyland读写工作坊的同时,我们是第一批加入创意表达项目的孩子,从表演,表达,摄影摄像,到完成自己的影片,这个全新的领域,让还是小学生的她就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能量。
严格依照好莱坞标准的原创电影剧本
自编自导自剪辑的原创电影短片
Aimi的导演手记(Director Statement)
This Film is about a ballet show, the ballerina was dancing gracefully and the audience enjoyed the show. Just when the dancing was close to the end, the light went off and the whole theatre was in chaos. The ballerina bravely walked to the light switch and turned the light on, she found the person who switched off the light and brought him in front of the audience. Soon they knew his name is Sam, Sam apologized to them and the show moved on.
I made this film because I learned ballet before, but finally I quit. Now my sister is learning ballet and I hope she will never give up. I am just like the light switch, I turned it off when I've decided that I want to quit. My sister turned it on again, just like turning on a new chapter. I hope that the light switch won't turn off again like before.
大屏幕上播放着Aimi主演的电影短片
小导演们在接受观众们的提问
我们也参加了中文写作工作坊,从故事中吸取的养分应用在不同的语言中,又能有不同的表达。
Claude Monet的干草堆
我坐在那里,不知过了多久。冬天傍晚的风呼呼地吹过来,我全身都冻僵了,连骨头都变得僵硬了。天空灰暗暗的,太阳好像去冬眠了一样,云朵也不知躲到哪儿去了。一直在下雪。一颗颗、一片片的雪花慢慢地飘到我的眼前,落到地上。地上白雪皑皑,没有一丝绿意,春天感觉非常遥远。干草堆孤零零地站在那边,本来金灿灿的它,现在已经“枯萎”了,白雪无情地覆盖了它。我也被雪覆盖了。
(上下滑动,可以看完整篇文章)
今年暑假Aimi写的中文习作
网球比赛前的静止时间
时间静止,就等于世界在你的眼前静止了。你听不见任何声音,只能听见你自己的呼吸声,所有之前在动的食物都像在照片里。当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可能只是你自己的想象……
第一次打网球比赛,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加正式打网球比赛,心里无比的紧张,看到高大的选手热身时,就更紧张了。一边紧张的热身,一边仔细地听着广播,说不定下一个就是我。“马艾宓,xxx,请到3号场地比赛。”我咽了一下口水,踉踉跄跄地走向比赛场地。
对面是一个瘦瘦长长的男孩子,嗯……肯定打得比我好。剪刀石头布我输了,他发球,我接发。当我一步步走向底线时,因为紧张,我渐渐听不到场外的声音,视觉渐渐变得模糊,呼吸也更加的急促。我的眼前只有和我比赛的那个男孩子,虽然视觉很模糊,但我却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他的表情——他非常地放松,一点都不紧张,甚至还有一点轻视我。当时,炎热的太阳光照在我们头顶,我已经满头大汗了。但我不知道我是因为紧张,还是因为强烈的阳光而出的汗。我再看向裁判严厉的目光,时时刻刻盯着场内,出界,下网,压线,都逃不过她的双眼。好安静啊!
“啪!“好像被扇了耳光一样,我又回到了原来的世界。刚才发生的一切一瞬间就过去了,我也在一秒后忘了所有的事情。我听到了吵闹的喊叫声,看到了场外的人跑来跑去……刚刚发生了什么?不管了,还是比赛重要。”比赛开始!“随着裁判尖利地一叫,我们打了起来。对方打得很好,球非常得有力道,发球也很强。我就有点像追着球跑的狗。虽然最后比分是11:0,他赢了我,但我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我参赛,也也完赛了!
(上下滑动,可以看完整篇文章)
今年暑假Aimi写的中文习作
当然,她也有倦怠期,也有灵感枯竭或者计划拖沓没有来得及完成的故事。她也不是星球里最热情最拔尖的孩子,但她遇到了一群理解她,懂她的导师们。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吐槽她新写的一篇故事太泛泛了,导师Ada忽然就说,你有没有看她在课堂上写的段落?说完就翻出来读给我听。这种柔软的回应,不只是解决了我的疑问,更是因为导师们把她写的内容都视作珍宝。
阅读导师Ada悄悄给我分享Aimi的习作
最后一年的读写工作坊,导师转达了Marc的建议,他觉得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不需要在图书馆留一个小时阅读,这部分的费用会折抵,让孩子们用到其他的工作坊。
这个时候可能是Storyland正在调整这个级别的课程内容,但是否折抵主动权完全在星球。这样一个改变,不仅是对孩子们时间的珍视,也让我们家长感受到了诚意。 在Storyland的这些年,与其说她在成长,收获更多的是我自己。我不仅欣赏到了各个年龄散发着不同小宇宙的才华横溢的孩子们,也结识了很多能量满满的家长。
在Aimi错跑进的三楼走廊里,我又看到了无数稚嫩的新面孔,那些和她当年一样大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地捧着书走进来,在门口叽叽喳喳地用point换礼物。他们身后站着我的女儿,已经快和我一般高的女儿,她用一种有点小得意又有些不知道怎么办好的表情说:妈妈,我还有几百个point,怎么办呢?03
适合中学生的中英双语教育
2020年(迈入七年级)
所有的旧时光一帧一帧开始回放。那个期待着借书还书的小孩,那个缩在角落里把小老鼠系列一本本看得舍不得放手的小孩,那个让星球老师Josh惊大眼一个礼拜就读完了比砖头还厚的书的小孩……
现在已经是七年级的中学生了,我们还怎么在星球愉快地玩耍呢?Mentor计划让她能重新回到星球的大家庭,并且是以双语的形式展开,对我来说,这才是最大的吸引力。这些年,我眼看着身边很多的孩子们被填塞式的阅读,GR和蓝思成为了一种指标,一种身份的象征,让他们习惯用英文思维,用英文表达,父母孜孜不倦。这种对英文的渴望,我直到和一对夫妻朋友聚会,发现他们都在用英文和女儿聊天时,试图在家里创造全英文环境,才感受到了当下父母们对语言的焦虑。对中文的重视,相反是我在转入体制外后才坚定的信心。并不只是因为英文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更多的是因为我坚信学好自己的母语,是拥有立足自己文化的自信,也是对另一门语言的反哺,无论是依然在探索的英文还是之后他们愿意探索的新的语言。Mentor计划是一次难度不小的尝试,它针对的中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大脑和身体都在迅速膨胀,没有比这个时间更适合海绵吸水式的学习。但怎么学,学什么,又怎样学以致用,让他们能在课堂外施展抱负,这是我最期待的部分。
Mentor计划介绍及导师采访(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
《探索城市迷人的复杂性,在《乡土中国》中认识当代中国 | 为12-16岁青少年设计的Mentor计划》
《张娜: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可持续时尚代表,带孩子们探索城市与时尚》
《沈从乐:引导孩子用数据探查城市,独立地认识世界真实的面貌》
《为什么要带孩子们精读魏源、康有为、张之洞、蔡元培,了解历史课本之外的近代中国?》
《今天让我们的孩子阅读《乡土中国》,为什么是必要的?》
我看着我的女儿跟着Storyland,在一个不断试错,不断进阶又不断自洽的系统中成长和摸索,成长为现在可以说算是一个合格的有独立思考也保存着学习兴趣小火苗的中学生。
我期待她能在Mentor计划中,在这些导师的带领下,立足当下这片土地,握紧新的火把,看得更远,真正地探索出自己的广阔天地。我们作为父母,能教她的越来越有限,剩下的惟有陪伴和信任,还有我们的判断和选择。
了解项目费用及相关课程详情
请扫描二维码
添加小中老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