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Storyland工作七年,我终于找到最想送给孩子的礼物

以下文章来源于Storyland童书研究所 ,作者Ella杏子




Storyland的各位朋友,你们好呀!我是童书研究员Ella,也是一位三岁孩子的妈妈。


在Storyland工作的七年中,我一直在研究童书,采访全球童书创作者,设计与主导了各类儿童工作坊,努力把童书当中及其背后的故事,以丰富多元的形式,带给工作坊的孩子们。


就在今年,我终于找到了自己最想传递给孩子们的礼物——故事创造力」


创作的本质是表达想法。就像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遵循:先自信,再流利,最后准确(Confidence first,fluency second,accuracy third.)的标准来鼓励和要求孩子,运用母语的创作进阶也是如此。


于是,我把这样的理念融入了创意故事家」长期工作坊,目标用3年,帮助孩子实现以下转变:



这种「故事创造力」的发掘,源于我对创作者的创作方法与风格的研究,对自己孩子的日常观察,最重要的,还是来自于多年来我和工作坊孩子们的互动。



过去三年,我采访了40+位绘本创作者,深入了解了前沿作品背后的创作灵感与过程。巧合的是,我最喜欢的几位均非科班出身,但他们的创作风格都非常独树一帜,富有表现力,让人过目难忘。


比如美国2021年凯迪克银奖得主Cindy Derby,大学读的是戏剧专业,但她每天在寝室里自学油画。后来跟随兴趣,Cindy做了很多年木偶剧演员。最终,她决定把舞台搬到纸上,开始自己创作绘本。



▲ Cindy Derby正在创作


和一般人写故事的方式不同,Cindy从来不会先去想故事应该是什么结构,如何发展,或者要讲什么道理,而是从“做实验”开始,专注于当下的感觉,就像在舞台上表演一样。


比如,最初她随手在纸上画了一个女孩,后来又不小心在纸上滴了一滴墨汁,顺手加了点腿变成蚂蚁,然后她意识到:这个女孩可能在遛蚂蚁哎!——就这么确定了故事的角色。Cindy后来慢慢将其发展成了一个关于友情的幻想故事——How to Walk an Ant (《如何遛蚂蚁》)。


▲ How to Walk an Ant被全球最大的儿童及青少年书籍的书评杂志School Library Journal评为2019年度最有趣的绘本之一


因为之前丰富的表演经验,Cindy觉得做绘本也像是一种表演。所以在创作角色时,她会在头脑里想象角色说话的声音、他们听起来是什么样的、会做什么样的动作、有什么表情.......先丰富角色,再慢慢发展故事。


▲ Cindy为How to Walk an Ant创作的角色


创作画面时,Cindy也不走寻常路。牙线、路上捡的小木棍、金属丝、几支不同的旧毛笔上面的毛绑成的新笔......都可以用来创作。她说,“我爱这些‘笔’画出的线条,虽不完美,但有张力。” 


比如,在创作2021年凯迪克银奖作品Outside in(《外面真好》)中的树时,Cindy通过抽拉吸饱颜料牙线的方式,创造出随机的形状,以此带领自己创作,这样就不会被头脑中的想法限制。


▲ Cindy在实验不同造型的树


正是这种专注当下,大胆实验与游戏的心态,让她的创作体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松弛感和感染力。


事实上,我自己也是这一状态的受益者,不论是交稿卡壳时,还是生活中的创作实验和游戏精神都能激发出我自己也未曾想到过的创造力。



其实这种创造力原本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我3岁的孩子拿起笔就画,没有丝毫犹豫。随便画几条线,一会儿是过山车、一会儿是摩天轮、一会儿是甜甜圈、饼干、青菜怪。这种一气呵成的创作过程,非常顺畅而快乐。


然而通常到了6、7岁左右,当孩子们听了更多的外界评判、也更追求“画得像”的时候,下笔就开始犹豫了。


他们不停地拿着橡皮擦来擦去,甚至把自己的画揉成一团。写故事时,如果他们先思考故事要用什么样的结构,要如何设置背景,往往也会被这样的条条框框束缚住,无从下笔……


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创作的本质是表达想法。


因此,在引导孩子运用母语进行创作时,我们也可以遵循外语教学过程中先自信,再流利,最后准确的标准,来鼓励和要求孩子,激发他们去自发、自信、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注重创作的体验感和实验性。


通过打开五感、借助丰富多元的材料,让孩子可以自由地探索文字、图像或其他表达方式,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和创作欲望,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录生活、发挥想象、生动表达。


比如:一次课堂的创作环节,有一个叫土豆的孩子说,“我不想创作,我要把创作纸撕掉、剪掉!” 他对创作的抵触情绪很强。


土豆正上大班,还不会写字,也不喜欢画画,日常识字量不错,听故事的时候非常专注,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我意识到,他不是不想创作,而是不知道该如何用画画或写字的方式创作。


他想撕纸、剪纸的冲动,看起来充满破坏性,其实也可也成为一种创作方式。于是我给了土豆第三种选择,“我给你些彩纸,你要不要剪些什么?”他立刻点头,说,“我要剪一架飞机!” 


剪好飞机的主体后,他问,“老师你能不能帮我剪一些窗户?”我示范了一下应该怎么剪。他不满意,“太大了!”不过,他很快又说,“没关系,这个窗户旁边的座位就给大象坐吧!”后来土豆自己又剪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窗户,我问他这些窗户分别是给哪些乘客坐的。根据动物体型的大小,他思考着,“这个给小狐狸坐,那个最小的给小蚂蚁!......”



▲ 土豆和他剪出来的“满载着故事”的飞机


有了角色和场景后,我又慢慢通过提问帮助土豆来丰富自己的故事,最终有了这样一个版本:


上下滑动阅读土豆创作的故事


作者:土豆


小动物们在一个公园里偶遇,成为朋友后,它们约定:要一起坐飞机去国外的小岛旅游!飞机上有大小不一的座位,最小的是给小蚂蚁坐的,越来越大的座位分别是给蜗牛、小老鼠、狐狸和大象的!


飞机起飞后,下了雨,但是居然是红色的!天上的云也是红色的!


等飞机降落之后,雨也停了。他们下飞机后,来到了酒店,从酒店拉了一根长长的线,帮飞机充电。现在是下午,他们吃了一些小点心。酒店在一个森林里,他们又去森林烧烤。但因为小蚂蚁的嘴巴太小了,吃不了烧烤,大家就给它准备了很多小小的、一粒一粒的食物。小老鼠很想吃奶酪。大象和其他动物因为嘴巴很大,所以烧烤和火锅都能吃。吃结束后,他们又坐飞机回去了。


飞机回程的时候,天空又下起了红色的雨!小动物感觉飞机震了一下!下飞机后,它们接了一杯雨,居然是西瓜味的。原来,有人坐火箭去太空,带了很多西瓜。但是西瓜没有放好,掉下去了!因为有压差,西瓜就在空中爆掉了,里面的汁水就流出来,就下起了西瓜雨!


这算不上一个完美的故事,但从不想创作到开始剪纸,直至慢慢发展出这样一个完整的故事,也不过一小时左右。对于大班的小朋友来说,是很大的进步。


飞机很大,下课后,土豆还有其他事情,不方便带走,他郑重地请我们帮他好好保存自己的作品。从语气中能感受到这次创作给他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此外,土豆对创作的态度也自此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不论当天是什么任务,总愿意试一试。


因为体验过故事从无到有,土豆相信自己有能力创作故事,也享受这个过程。


还有一次,读完绘本《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妈妈》后,我请孩子们创作自己的版本:《有些时候,我最喜欢___》。你有时候最喜欢的家庭成员是谁?TA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你和TA一起做了哪些事情?......在阅读和讨论的启发下,孩子们对创作这个作品很有热情。


分享其中我很喜欢的一篇——《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小区里的猫》:


上下滑动阅读三乔创作的故事


作者:三乔


我的小区里有一只黑、白、棕相间的小猫,他很温顺。另外两只太凶了,我只接触那只最温顺的。我哥厉害,敢喂两只凶的猫。


有一次,我撸了小猫。后来每次我靠近,它都会过来,让我摸它,很享受的样子。


我还会喂它吃东西。所以,它一看到我,就过来要吃的。


我每次叫“大咪”的时候,它就过来。和它相处,我感觉很放松,很减压。


可是,我妈妈并不喜欢我撸它,觉得它有细菌,是流浪猫。但我觉得它不是流浪猫,因为有我和哥哥们的喂养,一个外国老太太也会喂它,还有保安的照顾,我觉得它是有家的,因为我们爱它。


看到三乔有这样的创作,家长很惊喜,觉得他最后的主题升华的很好。但我深知,孩子在创作时并没有想要“升华”主题,这就是他内心最真实想法的流露。


而真实的情感,往往是最打动人的。



欢迎添加Liz入群咨询!

👇


对啦!

我们的夏日工作坊仍在招募中,


除了「绘本大师创意工作坊」,

更有其余16个中英文工作坊等待你的解锁。

点击图片和Storyland一起过夏天吧!



本文作者 Ella杏子



扩展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在Storyland工作七年,我终于找到最想送给孩子的礼物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