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听院士成长故事,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020年2月10日,李德仁院士应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邀请,题字为抗疫加油。
1939年,李德仁院士出生在江苏泰州一个书香门第,曾祖父李贞发曾写过一个80字的家训,挂在老家的厅堂上,第一句就是“爱我中华,兴我家邦”。不仅如此,家训还提到要勤学苦读、修身养德、奉献社会等,包含了求学之道、为人之道和处世之道。这种良好的家教氛围,加上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李德仁从小就形成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对人诚恳、关心邻里、助人为乐、忠厚守纪、努力学习、勤俭治家。”李德仁院士回忆道,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要找一个文盲家庭帮助扫盲。母亲花钱买好扫盲教材,送到人家家里去,他下了学就去教一两个小时。
有什么样的家教家风,就有什么样的作风做派,也就有什么样的事业成就。从李德仁院士的话语中能够感受到,无论是少年求学还是参加工作,无论是面对顺境还是逆境,“爱我中华,兴我家邦”的信念始终支持着他,也滋养着他在攀登科学高峰的路上不畏艰难、一路向上。“家风家教可能随着时代变化要做一些补充和扩展,但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其重要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这种优良传统必须传承下去。”作为大学教授,李德仁的话语里充满着殷切期望。
爱国,显于关键时刻的个人选择。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39岁的李德仁回到母校,成为王之卓教授的研究生。1982年,在王教授的建议下,他前往德国进修。德国留学期间,李德仁夜以继日地学习与工作,首创了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粗差的可区分性理论,以及系统误差和粗差检测方法。德国洪堡基金评委Grafarend教授等一致认为他“解决了一个测量学的百年难题”;他提出的粗差检测“选权迭代法”,被国际摄影测量界称为“李德仁方法”。
1985年,已经在国外崭露头角、获得优越工作条件的李德仁,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却毅然回国当起了一名讲师。当被问及原因,他说:“在我看来,国家送我去留学,我一毕业就回来很正常。祖国是母亲,我们不能和母亲讲条件,这就像你不能回家看妈妈前先问,你给我吃什么、住什么房间,条件不好我不回家。”
回国以后,李德仁把自己所学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带领团队研究开发了我国航天、航空和地面测绘遥感系统以及地理信息基础软件平台,引领了传统测绘到信息化测绘遥感技术发展的根本性变革,推动了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爱国,守于人生境遇之顺逆。李德仁院士曾提到“顺时做帽子,逆时做垫子”这句话,意思是一块白布可以做顶帽子给别人戴头上,也可以做块垫子让人坐在身下。本科期间被拉去海南支援橡胶种植,10个月做出300多幅地图;考研时因为档案里的一份材料被取消读研资格;“文革”期间被下放到石家庄一家水泥厂工作……李德仁院士的人生经历了很多挫折,但他依然选择努力坚守。
在水泥制品厂当工人时,他凭借自身努力,第一年就学会了如何生产水泥电线杆。后来的工作中,通过自学和实践,与北京建设院水泥所的同志一起研制“新型硫铝酸盐水泥系列”产品,这种水泥凝固后很快产生应力,强度很高,后来被用在唐山大地震抢险中,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提起这段经历,李德仁院士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把自己的兴趣长处和国家的需求结合在一起,那是我们追求的。但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首先要做一个有教育、有素质、有利于时代的人。
“人的一生要活出个人的价值,就必须为社会、国家作贡献。贡献或大或小,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短暂的采访中,李德仁院士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们心中,其中传递的家国情怀让人敬佩、给人力量、催人奋进。(本文选摘自《院士战“疫”》)
联系方式
门市部:010-66562733/66562755(传真)
邮箱:3053426405@qq.com
邮购部:010-66560645/66560640(传真)
邮箱:fzfx0933@163.com
官网:www.lianzheng.com.cn
⬇️更多内容,请关注:
戳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大家都在看
大家都在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