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讲清楚:为什么西方理论无法阐释中国
用中国理论才能阐释中国实践
近代中国“遭遇数千年未遇之大变局,遭逢数千年未遇之强敌”。在巨大的西方冲击之下,中国陷入了空前危机,打也打不过、比也比不过、说也说不过。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轴就是对这一空前危机的回应,探求如何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跌落深渊的命运,找到了摆脱危局的路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是前无古人、外无先例的探索。
中国的伟大复兴是一个与西方世界兴起迥然不同的故事,这个故事无法在一个西方中心主义的知识体系中加以解释。现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从文明根基、发展奇迹与发展道路上超越了西方经验,从而也进入了西方知识体系的未知水域。
其一,从文明根基上看,中华文明根本上不同于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既不断融合又独立发展,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现代转型过程中,中华文明并未解体或断裂,而是保持了主体性、延续性、包容性,在吸纳西方文明的同时实现了复兴,开拓出新的文明境界。
现代中国诞生与发展是基于与现代西方根本不同的文明母体,这造成了二者整体意义上的差异。传统中华文化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中,塑造着他们的人格、思想观念,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并深深影响了现代中国的道路选择、制度建构与意识形态。这不但使当代中国的实践必然表现出中国特征、中国形态,同时也使当代中国知识体系必然呈现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其二,中国现代化进程超越了西方国家,创造了发展奇迹。新中国成立以来,用短短的几十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历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在艰难探索中用短短30年建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奠定了产业红利、国防红利、人力资源红利与社会主义制度红利。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彭斯教授指出,在世界上所有实现高增长的案例中,中国是增长幅度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这种速度和规模的增长史无前例。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减贫成就最大的国家,按国际贫困线每人每日支出不足1.25美元计算,自1980年以来,有7亿多人口脱贫。2021年又在现行标准下,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其三,中国社会主义超越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西方现代化的历程,也是资本主义体系形成的过程,资本逻辑超越一切成为最优先的逻辑,资本主义成为现代化的基本范式。发端于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本身就是对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反向运动,并在“二战”后形成了平分秋色的相互抗衡格局,随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资本主义在制度竞争中,似乎已经最终胜出,以至于美国学者福山开始宣称“历史已经终结”。
然而,历史不会终结,终结的只是西方学者虚妄的自负。21世纪第一、二个十年之交,历史的钟摆,似乎又走向了另外一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冷战结束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一体化进程出现了逆转,西方发达国家阶级之间对抗性矛盾激化,种族冲突加剧,民粹主义和极右势力抬头。曾经的全球制度“模范生”,经济、政治与社会体制弊端开始集中暴露,并且得不到有效纠正。令人仿佛看到,“老大”西方开始暮气沉沉。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暴发,更像一面“照妖镜”,把西方道路模式与制度模式的危机暴露无遗。
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却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同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于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篇章。
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在2014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以汇率法计算,可能会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一个新兴的全球性大国,正在以充满自信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国的伟大复兴与非西方国家的集体性崛起,改变了数百年以来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大分流的基本趋势,改变了西方中心与非西方边缘的世界基本格局,世界历史由大分流、大趋异,走向大逆转、大趋同。“漫长的16世纪”行将结束,人类将迎来“环球同此凉热”的21世纪。
随着庞大的物质帝国统治的解体,庞大的精神帝国建筑所赖以支撑的地基就松动了,而西方中心论的知识建构方式也终将宣告终结。(本文摘自《中国道路与中国道理》)
联袂推荐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我们需要树立学术自信,“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洋、只唯实”,本书就是一个标志性的成果。
王绍光(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兼职高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此书“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描绘中国道路,阐明中国道理,体现了新一代学人锐意创新的新气象。
肖贵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讲好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发展的故事,不但要了解中国发展成就,还要深刻理解成就背后的道理,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韩毓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作者用中国理论阐释了中国道路的原创性、主体性、时代性,这既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也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
丁 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走在自己开辟的道路上,已经很多年了。为之挨骂,也已经很多年了。只有讲出脚下这片土地、这条大路的道理,才能让一些人懂点道理。
作者简介
鄢一龙,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国家规划、中国道路与制度模式研究,探索中国学术话语构建,建言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出版《中国道路辩证法:社会主义探索四个三十年》《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内容简介
本书坚持立足中国实践,打破以“西方中心论”看待中国的路径,分析了中国经济、政治、治理结构的特点和优势,探寻中国道路的历史文化和政治文明源流,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深刻道理。驳斥了西方否定和攻击中国的言论及其理论基础,从历史和国际比较的多重维度阐释了中国奇迹的世界意义及其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和现代化路径。目录节选
导语 中国道路的中国道理
一、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二、百年大道责人开生面
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水乳交融的经济新路
四、既集中高效,又生动活泼的政治新路
五、“公天下”治理新路
六、“共同体主义”全球化新路
七、人类社会新秩序
第一篇 中国话语方法论
第一章 中国的伟大复兴呼唤中国学派
第二章 “一体三用”中国话语体系构建
一、从理论为体到实践为体
二、何为“通三统”
三、实践主义研究方法论
四、若干延伸讨论
第二篇 中国经济模式
第三章 整体知识运用机制: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五年规划
一、国家计划体制失败了吗?
二、新型国家计划:运用整体知识的五年规划
三、国家规划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 五年规划:一种国家目标治理体制
一、“言必行,行必果”
二、目标治理的体制保障
三、目标治理的三大机制
四、目标治理体制挑战
联系方式
方正书苑:010-59592471/66562733
邮箱:3053426405@qq.com
邮购部:010-66560645
邮箱:fzfx0933@163.com
官网:www.lianzheng.com.cn
⬇️更多内容,请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点击“分享”“在看”和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