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白俭朴的司马家风丨中国古代家风范例

 司马家族既是政治世家,又是军事世家。《晋书·宣帝本纪》中提到关于司马姓的起源:“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高阳,即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是重黎父亲、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姓姬。先祖重黎,从先祖重黎开始,后世子孙一直到周朝历任司马一职,到周朝程伯休父时,始以司马为姓氏。春秋时期,晋有司马邬、司马弥牟、司马寅,齐有司马灶,楚有司马子鱼、司马督,宋有司马强,陈有司马桓子,是皆以司马为氏。“文章西汉两司马”,即指史学家司马迁和辞赋家司马相如。三国时有魏国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司马八达”兄弟8人,唐朝隐士司马承祯、唐黄门侍郎司马锽、宋朝司马光等皆是名人。

 司马家族突出的代表人物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去世后被追封温国公,故后人称为温公。司马光生活在宋代,其父为司马池,进士及第,显赫一时。司马光7岁时像成人一样,听到别人讲《左氏春秋》就喜爱上了,“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宋史·司马光传》)。他年少时因砸破水缸救人而名扬四海,至今传为佳话。宋朝男子有簪花的风俗,司马光性不喜奢华,有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同席的说“君赐不可违”,才簪一枝。司马光的主要作品有《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另有家风建设方面的著作《温公家训》《涑水家仪》《训俭示康》等。

 一、将才辈出  史学卓越

 与颜之推戒除兵事不同,司马家族则以兵事著名。“司马”,本义就是军事长官。“唐虞夏商,世序其职”,从尧帝开始,一直经历舜帝、大禹、商汤、周武都从事军政,担任管理全国的军政要职。这段历史看似久远,似乎不足称道,然而细细算来,至少有1000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中,1/5的军事都离不开司马家族,而且还不是全部。楚汉时期,司马卬本是赵国将军,与诸侯国伐秦,被封为诸侯王。从司马卬后的八世孙,有位征西将军司马钧,他的儿子司马量和孙子司马俊都是太守,司马懿就是司马俊的孙子。他的父亲叫司马防,任京兆尹一职,掌管京都要事。司马懿也曾担任军中司马一职。时至东晋,司马家族从事军政已有2000多年历史,足见官居“司马”是这个家族最为鲜明的特征。以司马为姓,当之无愧。

 古已久远,难不可知。人们在《三国演义》中所熟悉的司马懿,父亲是朝中要员,家教极严,司马懿兄弟8人都名闻一时,被称为“司马八达”。其中,司马懿最出色,他是一位智谋才能与诸葛亮不分上下的人。他设计擒杀关羽,数次抗击诸葛亮于祁山,致使千古军事奇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后,其子孙又取代曹魏政权,建立西晋和东晋。司马家族诠释了兵事远不像颜之推所认为的那样危险,如果有足够的智谋,不仅可以化险为夷,还可以执掌乾坤。

基于千年的累积,司马家已不仅限于军政领域,而是博学多才、兼通文史,涌现出了两位史学大家。自汉后,司马家史学人才光辉耀史,出现两位十分卓越的史学人物—— 一个是司马迁,另一个是司马光。前者撰写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者则撰写了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迁的父亲也是史官,可谓三大史学家。

 二、《礼》《易》治家  俭以养廉

 宋代社会治理的主要思想是宋明理学,以孔子儒学“四书五经”最为重要。司马光温良恭俭、恪守礼法,是儒家文化塑造下的人格典范。他在治家过程中重视处理各种关系,《温公家范》将不同家庭角色的礼仪之道逐一梳理,莫不以儒家《礼》《易》为标准。礼,即《礼记》(也有说指包括《周礼》《仪礼》《礼记》在内的所谓“三礼”);易,即《易经》。司马家族中司马光留下了许多家风建设的著作,其中就包括《涑水家仪》。《涑水家仪》中关于男女差别的礼仪规范,基本遵照了《礼记》。

 宋代国力衰弱,现今西北、东北和西南的广大领土当时已不属宋代管辖。较之唐代社会风气大变,居民日常生活力倡清俭,穿衣清素淡雅,吃饭即使帝王之家不过五盏盘。宋真宗时更规定平民百姓不能以金做衣服装饰物,也不能用来装饰屋室,否则处斩。而社会上的一些官员却生活豪奢,风气很不正。司马家在这种社会氛围影响下,借鉴先贤治家原则,形成了俭以养廉的家风,以此告诫子孙。

 孔子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奢侈的人容易桀骜不驯,即使周公那样的英杰,如果骄傲不驯,也不值一提,何况平常子弟。颜回死去,门人想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门人还是厚葬了他,孔子说:“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先进》)不是我不把颜回当儿子下葬,是那几个人不容我这样做,可见孔子是主张俭葬的。

《晏子春秋》记载了一件事:齐国晏子临终前交给妻子一封书信,让妻子等儿子成年后再给他看,上面写道,“布帛不可穷,穷不可饰,牛马不可穷,穷不可服”。即要节约地使用布帛牛马,否则会穷困。司马家也非常重视节俭的家风。三国时期魏国的司马朗,虽在军中,“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雅好人伦典籍”(《三国志》)。北朝镇西大将军司马楚之“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著闻”(《北史》)。司马裔,是司马楚之的孙子,“性清约,不事生产,所得俸禄,并散之亲戚,身死之日,家无余财”(《周书》)。司马光专门写了《训俭示康》给他的儿子当训诫。他谆谆告诫儿子司马康,司马家本是贫寒之家,世代清白相传承,自己不喜欢奢靡。众人都以奢靡为荣,他内心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孔子也曾提到简约可以降低人的犯错概率,又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节俭是美德,有道德的人不应以节俭相互讥讽。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富足的俸禄不能永存,不能脱离平民百姓治家的根本法则,否则就会陷入穷困之中。石崇因为奢靡夸耀于人,结果死于非命。还有寇准,宋真宗时任宰相一职,功勋卓著。然而其生活豪奢一时,众莫能及。因为功业极大,也就无人非议,但子孙浸染上了这种家风,以致多数陷于穷困。司马光不仅告诫儿子要节俭,还要求司马康也要告诫他的子孙世代传承,形成家风。

 司马光说:“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多求妄用,改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训俭示康》)即认为俭是有道德者的共同特征,而“侈,恶之大也”(《训俭示康》)。俭则无欲,无欲则刚,廉洁之心自然产生。这种以俭养廉的理论,与高薪养廉相比,更具持久性。司马光有高薪,也有朝廷诸多赏赐,但或捐献给国家、或周济黎民,不用来享乐,百姓都很喜欢他。司马光去世时,京师人罢市去凭吊,哭声震天,如同家人去世;全国各地都画他的画像供奉,吃饭的时候进行祭拜。为官若此,司马温公应该此生无憾了。

 三国时期魏国的司马芝,官至关内侯,历任大理正、大司农等职,去世后,家无余财。他曾经担任过河南尹一职,抑强扶弱,私请不行。有一次内官欲找他办事,不敢直说,因此找到他妻子的伯父董眧。但董昭也敬畏司马芝,心存忌惮,不给他通融,可见司马芝治家之严。司马芝常教导自己的下属:君主能对官员进行教化,但不能使官吏不违反教化;官吏能违反教化,却不能使君主必定听闻不到。制定教化而被违反,是君主的不足;违反教化而被知晓,官吏就会大祸临头。手下官吏莫不以此互勉。

 三、勤政爱民  鞠躬尽瘁

 司马芝曾说,“百姓不足,君谁与足”,认为百姓富足才是天下根本。同一时期魏国的司马朗,曾任司空掾属,在治理中讲求宽惠,不用鞭刑和杖刑,百姓从不犯禁违法。后来他被调离做其他工作,原先治理的地方一些迁徙走的人,担心他遇到困难,都私下返回去帮助司马朗,可见百姓非常爱戴他。司马朗后任兖州刺史,广得民心,百姓赞不绝口。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与夏侯惇等征讨吴国,当时军队突发大的疫情,司马朗亲身下去巡视,为士卒送医药,结果因此染病去世,时年47岁。司马朗临终前要求简葬,交代家人用当时穿的布料衣服就可以,当地百姓都追思不已。司马朗的子孙、弟弟因为他的功德,都受到朝廷庇佑。

 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给政坛带来极大变动。人们对王安石的评价大多持肯定态度,然而有很多人并不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很多。翻开《宋史》可知,反对力量真的很强大,其中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司马光。王安石变法时,这些势力下放的下放、被贬的被贬,而司马光则辞官归田。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宋朝执政者再次起用司马光。年迈的司马光知人善用,重新恢复旧制。他事事不分昼夜地亲力亲为,整顿吏治、收拾残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鞠躬尽瘁,工作到最后一息,去世时68岁。司马光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仍不忘朝廷和百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主持编写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将勤政爱民、礼法道德置于才能之上,主张为官者要恪尽职守,死而后已。

 司马家族自司马光后,在政坛中被载入史册的主要有明朝礼部左侍郎司马恂、清代江西按察使司马云皋。司马云皋曾调任山东治理水患,数次修河加堤,兢兢业业,勤勉工作,最终累死在工作岗位上,赢得君王和百姓的认可与赞许。

 司马家族除军政以及史学成绩突出外,也有其他一些能人逸士。如唐时著名隐士司马承祯,喜好老庄之学,对其中义理无不精通,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代君主都曾召见过他,请教治国之道。司马承祯去世后,唐玄宗亲自为他撰写碑文。然而,司马家最鲜明的特点还是“司马”(指仕途官职)第一,史学第二。即使北宋时期司马家也不乏将才,如司马梦求就以身殉国。其后代在历经无数劫难后,为了延续血脉,一些人改了姓氏,不再姓司马,如有的改姓司,有的改姓马,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仍以司马为姓。世易时移,家风也应随之革新,不断汲取时代精华的司马家族已在历史的长河中实现华丽转身。“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多少风流人物融入中华大地,但青山仍旧在、夕阳依旧红,他们培植的家风之花千岁不凋、芳浸沃野,让生活在这片山水间的人们,永远沐浴花香、享受阳光。无论我们遇到多大的困难,这些优良家风文化也足以激励子孙不断前行,成为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司马氏在中国家风史上绘制的浓墨重彩,必将馨香永存。


 阅读链接 


↑点击封面,立即购买↑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的源头活水。本书精选20余个中国古代有影响的人物或族群,通过讲述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家教故事,解读家规家训,诠释家国情怀,为培育新时代优秀家风文化提供借鉴。





戳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永葆自我革命精神丨保持“进京赶考”的清醒永葆自我革命精神丨保持正视问题、刀刃向内的勇气永葆自我革命精神丨保持持续领航的坚定自信警示漫画丨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警示漫画丨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


大家都在买

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实务指南 | 纪律从这里来 | 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百年纪事 |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九讲 | 再塑 | 中国道路与中国道理 | 纪律通识 | 《实践论》《矛盾论》精讲 | 纪检监察系统全员培训200题  |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案例指导 | 百年廉论



//
联系方式
方正书苑:010-59592471/59592469邮购部:010-66560933邮箱:fzfx0933@163.com官网:www.lianzheng.com.cn
⬇️更多内容,请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点击“分享”“在看”和朋友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