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再浪费时间,关注那些没用的学校数据啦!

主页菌 Stoooges三士渡 2020-08-18



每年这个时候,朋友圈都会被新一年的U.S.News排名刷屏,无非就是有些学校升了,有些学校降了,有些学校进了前xx,有些学校居然跌出了前xx… 


而大家也对排名趋之若鹜,要说自己学校涨了,校友高兴有面子转发转发也无可厚非,可若要把学校涨跌个几名就直接和教学质量、读书体验、就业去向挂钩,那就说不过去了,毕竟你看UCLA进了前20,还是和原来差不多,大变不变。



除了排名,还会发现,各类网站也好,选校书籍也好,特别喜欢给大家列举数据,仿佛数据多就显得权威、显得专业一样。当然有些申请者和家长,特别喜欢看数据,比如主页菌身边就有个申请的小朋友对学校建校年份如数家珍,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喜欢的学校到底都是啥时候建立的。


可这真的关系大吗?虽说哈佛建校400余年也却是全美最好,校龄也一定程度上和教育质量有正相关关系,但学校建校差个十几年或几十年确实对学校教育水平影响没多大,你看Minerva还是近几年才建立的呢,可教育却远超很多一两百年的学校。


申请是个争分夺秒的事儿,而信息太爆炸,竞争又太激烈。要在申请季取胜,就不能被那些对申请没用的数据和信息占用时间。主页菌就来跟大家列举一下,以下这些“没用”的学校数据信息。

1

录取率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美国大学录取率,是给美国人看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基本没太大参考意义,反正,都很难,所以录取率都很低就对了。诚然,不同录取率确实可以看出来学校的难易程度,但很多时候我们从排名上已经可见一斑了,所以你说哈佛今年又再创新低,录取率仅为4.59%,对申请选校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2

学生人数


总会有些网站和书籍,列举各项数据,而学生总人数绝对位列其中。诚然学生人数是一个很直观能反应学校学生多少和学校大小的,但具体到这个学校是2300人还是2500人并没有太大所谓。一般来说只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数据就可以了:文理学院大抵都在1500-2500人之间,也有一些特别小的比如CMC、BMC只有1300左右,当然也有少数较大的文理学院比如Wesleyan或者Richmond就3000出头,那至于你说想Soka这种400多人的文理学院也是有的;而大U人数来说一般会多很多,私立大有一般在5000-10000人之间,公立大U在20000-35000之间,当然也有特别小的比如Caltech或者是类似Dartmouth、Rice、Brandies这种4000左右人的University。


但主页菌想说的是,基本上你只需要知道上述大致范围就可以了,去了解学校具体有多少人实在是没必要,大致知道学校大小就可以了。

3

大学四年/六年毕业率


曾几何时,由于美国大学严出,大学毕业率代表学校教学质量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在主页菌看来,四年/六年毕业率和实际教学质量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必然相关。一般来说,影响毕业率的原因基本上要么是转学转走了,要么Gap了,要么辍学、休学、退学或者被开除的,非常直观的来讲这些都不完全能和教学质量挂钩。


学校毕业率是90几也好,80几也好,确实对我们选学校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而且我们留学生F1签证是有选课数量最低的要求的,所以从F1角度来说基本上6年是肯定毕业了,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个数据其实并不重要。

4

入读率


入读率(Yield Rate)一般来说是可以部分反应学校的Selectivity的,排名较高的学校一般Yield Rate也较高,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些被常年用来保底的学校自然Yield Rate就低一点,而比如像哈耶普这种录了就喜大普奔的大学入读率肯定要高很多。


但近些年来很多学校也会采取一些策略来保护自己的Yield Rate,毕竟被当备胎的感觉还是很难过的,就拿UMich来说,很多年前录中国人那可是大把大把的录,直到发现大家都拿它做保底之后直接翻脸不认人,中国人录取率急转直下。但入读率在申请的时候,可参考性并没有太高,毕竟如果是像梦校录了怎么都得去,保底校大家也都会申请,这个数据参考的意义也就没那么大了。

5

奖学金(助学金)获取比率


要说搁前几年,奖学金获取比例还有点用,毕竟那个时候拿奖的中国人还是蛮多的。可近些年拿奖的人真的是凤毛麟角,很多学校从need-blind变成了merit-based,甚至直接说明了不给国际学生任何FA,所以想诸如很多学校宣传上说有多少多少的比率学生拿到FA,100% fully met之类的,大家就权当看个乐子就好,毕竟那是写给美国人的。当然如果你护照是蓝本本,那当菌菌没说。

6

校园面积大小


如果说学校位置很重要,主页菌一定举双手双脚赞成,但主页菌真实的见过有同学将学校大小都考虑进去了,而且最主要的理由还是:因为懒,所以知道了可以选小一点的学校少走点路,这点主页菌也是十分佩服的。


但真的当主页菌看到有排名针对美国大学校园面积的时候,也确实不知道这样的排名意义在哪儿,或许更大的校园可以更好地飞翔吧。但一般来说,除去如NYU这种在纽约市中心地价高昂的学校,大部分的美国大学地处位置不是那么核心,还是非常大和宽敞的,至于面积多少真的没必要去关心。

7

奖项和名人


主页菌常见吹学校的话术:我校有x个诺贝尔,xx和xx都是我校校友……其实这些话一般来说在国内不知名的公立大校才会搬出来,你看哈佛耶鲁什么时候吹过这些。因此,这些对选校可能没什么意义,虽然这些“成绩”一部分象征着学校的实力,一部分象征着学校的名望和校友,但和申请者你似乎关系不大。当然你可能在文书里会用到一些事例人名,找工作的时候可能在知名校友的公司会得到一些帮助,除此之外剩下的只有谈资了吧。哦当然还有说服爸妈和家里人。

8

学费


对于国际学生来说,美帝大学学费基本差不多,差得比较多的可能就在公立和私立之间,公立还是会便宜很多。所以学费基本来说不用非常关心,大致知道一个范围就行。就如同主页菌之前文章里所说的,不管汇率怎么涨,学费怎么涨,该付还是要付的。

9

SAT Range


一般我们看每个大学数据,都会给SAT Range。但大多数情况下,此类数据都是针对整体学生的,对于我们国际学生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为大多数最后录取的国际学生都属于这个Range里面偏上的水平。所以这个Range也就只能看看,作为一个参考,更准确的Range还是过往中国人的录取分数,毕竟在一个Pool里面比较才比较科学。

10

排名


主页菌一直都说,排名这个东西,要看,但不能尽看。毕竟排名里面参考的因素诸多,也有各种可操纵的成分,而且每家排名都不太一样,USNews,QS,Forbes……等等等等,每个排名背后都有一套游戏规则,可大部分关注排名的人只会纠结排名的高低,具体的数字,那这样排名基本上就是一个无用的数字。排名的意义更多的是知晓学校在某个领域的位置,以及在不同考量方式下和其他学校的大致区分。


当然除了上述10条之外在菌菌看来不是那么有用的数据外,主页菌也找了3个需要申请者去特别关注的数据

1

师生比


学校师生比是直接能反应学术资源的,毕竟师生比基本可以非常直观的告诉我们一个老师负责几个学生。师生比低的学校,相对来说教师资源比较丰富,接触老师的机会也较多,从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反映出来教学质量的。


当然如果想更细致的对比,可以去到相应的Department,再去看该校该Department教授数量和学生数量,从而知道具体Department的情况。一般来说,同一个学校不同的系的教授配置也会不太一样,对于一些老牌系或者强势系教授配置要好一些,那当然申请的人也可能会多,所以具体细致对比还要看具体系具体情况。

2

课堂大小


课堂大小是另一个很直观反应教学质量的数据,毕竟越小的课堂就能获得教授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交流,主页菌记得大一有门课全班只有7个人,只要有听不懂的点可以直接在课上问,也因此引发了很多额外的讨论,学到了很多额外的知识。菌菌也因此跟该教授有了更深的交流,上了他很多其他的课,甚至连推荐信都是该教授写的。


当然,这一方面文理学院的优势是远超大U的,毕竟文理学院就是以小而精著称,但有很多大U的Class Size也很小,而且教育质量也十分的高,所以这个数据还是非常值得参考的。

3

男女比


最后一个要参看的数据就是男女比了,毕竟读书只是留学的一部分。一般学校都会控制男女比不会太夸张,当然也是有男女比例比较夸张的理工类学校或者像Wellesley,MHC,Smith这种女校亦或是Wabash这种男校,所以在选校的时候,男女比例还是一个很需要关注的数据。


已经十月啦,申请季已经拉开了帷幕,写了这么多菌菌只是希望,在繁忙的申请季,大家可以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可以最大化申请结果的事情上,而不是去纠结那些对申请、选校影响不太大的数据。愿大家申请季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