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万+微文也不可信?《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引发的法律思考

苏州普法 2020-09-04
为了祖国的未来,快来关注我们吧

1月29日,公众号“才华有限青年”微信公众号的一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刷屏朋友圈,迅速蹿升到10万+的阅读量。


简单说,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聪颖过人的寒门学子,通过勤奋努力实现人生逆袭考上名校,却因为人正直,不帮富二代作弊、不为老板做假账而处处人生受限。更为悲剧的是,25岁就因病早逝。



随后,一些读者对文章真实性进行质疑。对此,30日该文章创作团队通过《新京报》回应道:文章不是新闻报道,是一篇非虚构写作,故事背景、核心事件绝对真实。

▲咪蒙回应”寒门状元之死“爆款文


文章发布十几个小时后

“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然而,对文章刷屏引发的争论和反思

并没有结束

专家:损害公共利益需整治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这篇文章之所以引起争议,是公众认为其打着真实性的旗号,实际却疑点重重


他表示,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创作范围外,重点监管的创作领域是在时政类新闻、评论等,属于网信办监管范畴。其他领域的创作,像文学创作又分很多种,包括真实情况的改编和纯粹天马行空的创作。


朱巍认为,这篇文章既不是新闻信息,也不算文学作品,如果是文学作品,就不应该信誓旦旦地承诺故事是真实的,这样一来就会出现问题


“这篇文章总体感觉就是为打动而打动读者,并且忽略了国家的助学政策,大学贫困生都有相应的补助、助学金等,而文章通篇没有提及这些政策,是存在严重问题的。”朱巍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朱巍认为,文章对国家助学政策的漠视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公共利益,会对没上过大学的人造成负面影响。


“这是诱导公众、侵害用户知情权、损害公共利益,是需要治理的。”他强调。


《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文章出自自媒体公号“才华有限青年自媒体”,对于自媒体的监管,2017年10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了《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其中第十三条提到,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对违反法律法规、服务协议和平台公约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整改、限制功能、暂停更新、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如何不被“毒鸡汤”欺骗?


然而,就在文章被指出重重问题之时,依旧有网友提出自己的看法:就算是假的又如何?那重要吗?


这种观点并不是主流。


更多人希望“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如果非要用“爱的马赛克”隐藏部分真实,就不要处处强调“这都是真的”。


因为,“善必须以真为前提。”



那么,在毒鸡汤屡屡刷屏的今天

善良的你如何不被“毒鸡汤”

蒙蔽了清澈的双眼?

小编只能给出如下建议:


1、没有明确信息来源的,不要相信;

2、“我有一个朋友”这样的故事,不要相信;

3、试图用一个完美的故事给你讲人生道理的,不要相信;

4、出自某些团队之手,不要相信;

5、朋友圈刷屏还热议的,想参与等三天后。




看·法

自媒体靠流量吸金,这无可厚非,撰文合理地针砭时弊我们也会欢迎,但某些已经很有体量的自媒体团队,更应该正视自己的地位,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言论自由不能胡言乱语,更不能蛊惑人心。


广大用户应加强信息接收的筛选力度,提高真假辨别能力,善用理性分析,抵制不良信息,严厉抵制各类带有明显诱导、诈骗、噱头、色情的信息。在遭遇侵权时,要学会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在下方留言吧~


往期精选

警惕!五个亿的五福来了,盯上你钱包的骗子也来了!

死刑!福建劫持公交案致8死22伤,一审宣判!

起底“白马会所”:上百万生日会、有偿陪侍...被端背后另有隐情!

这家企业72小时工作制引发热议!你一周工作多少小时?

@苏州人,你可能喝到假酒了!造假作坊竟然就在这……



部分素材来源:人民网、澎湃新闻等

苏州普法(etongshuofa)综合整理发布

点一下“好看”,你会更好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