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炜,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南开大学创业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创业网络与创业企业成长,在《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南开管理评论》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邓渝,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中山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创业企业公司治理与联盟战略,在《管理评论》、《科学学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数字经济背景下涌现的计算技术、信息技术等拓展了企业获取资源的通道,提升了资源交换与整合的效率,这进一步重塑了企业经营的方式,甚至催生了“生于云端”的新创企业。顾客之于企业的角色在逐渐由终端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转变为参与“价值共创”的贡献者,他们所贡献的顾客偏好等数据信息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投入资源。这一变化扩大了企业可获取、调用资源的范围和类型,推动企业设计全新的资源编排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商业生态系统作为企业资源编排的新方式应运而生,它通过接入多种类型参与者(包括顾客)进行价值共创,依靠匹配的价值主张而非终端产品增强对顾客的锁定效果。因此,聚焦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如何编排多渠道、多样化的资源,以更好地创造顾客价值并锁定顾客。从理论层面来看,“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在近十年中逐渐活跃于战略乃至创业、创新研究领域中,涌现了一批先驱性的、具有研究前景的理论文献,但刚刚起步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研究进展。关键在于,已有研究并没有解释清什么是商业生态系统,对其理论逻辑也认识不足。已有的研究文献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解千差万别,商业生态系统被定义为一种社群、一种平台、一种虚拟网络、一种从属关系、一种合作安排、一种活动体系、一种行动者集合。更进一步,对商业生态系统概念理解的不一致也导致了对商业生态系统类型化的认知不足。早期的研究没有区分不同类型的商业生态系统,而将强调特定创新而形成行动者集中的创新生态系统,聚焦行动者如何围绕基于双边或多边市场的平台而组织的平台生态系统,孵化新创企业的创业生态系统,以及围绕核心价值主张匹配互补者的商业生态系统混为一谈。嵌入于不同情境下的生态系统可能会衍生出不同类型的生态,但对情境因素的忽视导致已有研究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特别是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解含混不清。因此,通过评析已有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与贡献,提出未来研究趋势,包括在中国情境下可聚焦的研究方向与问题,从而为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做出可能的理论贡献。第一个理论视角是援引网络理论解释商业生态系统现象,主张商业生态系统所呈现的群体特征是由相关主体所构成的网络或平台的关联关系所决定的,可被称为基于关联关系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关联关系往往存在于网络结构或平台结构中,意指网络中组织之间存在的包括交易、合作、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关联,抑或平台中下一级子系统对上一级系统的隶属关系。Iansiti和Levien将商业生态系统视为商业网络,即一组以各种方式“松散联系”的参与者围绕在一个关键物种周围,为实现彼此共同的效率性而相互依赖的共生群落。这一从网络视角出发,聚焦关联关系而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解得到了新近一些研究的呼应。在这一视角下,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关注三方面特性:一是对传统产业边界的破坏,因而商业生态系统中可能包含多产业主体;二是交互关联性的提高,说明主体间具有更强的关系;三是共生关系的潜力,意味着主体间呈现难以分割、相依而生的关联。此类商业生态系统研究更关注系统的开放性和接入性,通过不断接入来自不同产业、具有不同关联的主体,使得系统边界不断扩大。基于此,典型的网络结构特征使得此类商业生态系统研究通过测量伙伴的数量、网络的密度、行动者的中心度等网络结构变量来进行操作化实证研究。从已有研究来看,医疗生态、硅谷生态、创业生态从属于这一类研究。基于关联关系的商业生态系统其战略导向更侧重于扩大系统参与者数量、提高核心企业的网络中心度以及可驾驭的能力,这也与网络战略相契合。已有研究在商业生态系统战略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研究发现通过接入更多的参与者,系统发起者能够提升其议价能力,借助网络的直接外部性和间接外部性以提高生态系统价值,增强互补者之间互动的可能性以激发新的互动,从而使得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得到提升。然而,基于网络的视角看待商业生态系统,很难与网络研究或双边市场研究相区隔,难以识别其跳脱网络的专有特性。更进一步,基于网络理论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具有聚焦整体性的倾向,因而关于生态系统战略、治理等话题都不得不围绕系统整体而展开,难以聚焦于系统内的特定主体,也提高了识别哪些主体对价值创造做出更大贡献的难度。第二个理论视角是从价值创造理论出发,将商业生态系统视为由价值主张所确定的价值活动构造,可被称为基于价值结构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所谓价值结构是在特定价值主张统领下匹配能够支撑价值主张的行动与行动者的结构。在这一理论视角下,代表性学者Adner,Kapoor等将商业生态系统定义为促使多边参与者经由互动过程实现核心价值主张商业化的匹配结构。在这一视角下,聚焦价值结构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同样关注三方面特性:一是行动者之间的匹配结构;二是行动者的多边特征;三是核心价值主张的商业化。首先,从匹配结构来看,“匹配”(alignment)意指参与到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员彼此就其在系统中的位置和所实施的行动达成共识的程度。这些参与者与商业生态系统的核心企业并不存在隶属关系,其各自有着不同的需求与目标,因此促使参与者对其在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满意,形成对生态系统价值主张的共同认可是制约商业生态系统取得成功的关键。这里的“匹配”不仅指参与者相互包容的动机,而且还指他们对生态系统行动组合构造的一致认知与理解。其次,从多边参与者来看,基于价值结构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主张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多边结构而非多个双边结构的集合。已有研究已然拥有一些解读双边结构的理论工具,如交易成本理论、网络理论等,交易成本理论对市场交易关系的分析,以及网络理论对直接联结和间接联结的探讨,都凝聚了对双边关系的理论解释。然而,商业生态系统的分析工具提供了探索多边交互关联性的潜力与机会,即双边关系间的交互或两个以上参与者之间的交互。从这个角度来看,商业生态系统的多边交互关联性与联盟组合研究中联盟的多边特性具有相似性。此外,多边结构所联结的参与者并不是无限制的,参与者应当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做出价值创造的共同努力。正如Adner对参与者特征做出了“界定性”解释,即每一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参与者都是被界定的而不是随意联结的,预示着参与者的接入取决于其价值主张与系统的匹配,而不是取决于他们是否与核心企业存在直接联结。最后,从价值主张及其商业化来看,基于价值结构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认为价值主张是商业生态系统在战略层面的分析单元。从已有围绕商业生态系统和商业模式的研究来看,商业生态系统层面的价值主张不同于商业模式所确立的价值主张,后者更强调企业向顾客传递的价值主张,而前者则凸显商业生态系统中多边参与者所能接受、认可并为之努力的价值主张。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主张要综合考虑每一个参与者对价值主张的看法,不仅包含其在价值获取上的利益,还包括他们对价值创造的预期。从这一点出发,商业生态系统研究认为价值主张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正是这种价值主张创造了生态系统的边界。对学术文献的梳理与研究是发展理论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当前针对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呈现出纷繁、多维、交叉等特征,使得研究者难以把握商业生态系统的准确定义,以及不同类型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范畴与边界。与网络研究不同,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在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上更强调多学科交叉以及多理论融合,更注重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创新,这进一步增加了研究者捕捉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设计适宜而合理的研究方案的难度。因此,针对这一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与评析有助于为国内从事商业生态系统研究的学者提供启发性的研究思路,贡献可借鉴的理论基础、研究设计等研究相关知识,同时也为与之相联系的创业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启示。
原文引用
韩炜,邓渝.商业生态系统研究述评与展望.南开管理评论,2020,23(3):14-27.
相关阅读
新刊︱《南开管理评论》2020年第三期目录
主编寄语 | 白长虹——管理研究与隐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