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马时评 | 家庭教育:别错过给孩子讲“母辱杀人”的机会?

2017-03-29 虹光 二马看天下

鲁迅先生说要面对直面惨淡的人生,选择阿Q似的精神生活尚且如此,苟且的生活需要勇气,很多时候往往是无奈与无助的悲伤。

一件母辱杀人案件,因为报道的公开,出动了社会与舆论的杀伐。仅仅从数量来说,过亿量的评论,足以让这件事被评为年度新闻了。从目前公布和了解的资料来看,之所有受到如此的关注,除了社会伦理、法律公正、执法渎职、高利贷社会问题,等等足以扯动每一个人的内心。

如果不被公开,这件事也许就在当地以“被黑”的形式仅仅在被害者与受害者之间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磨平伤痛的记忆。

但是——现在公开了,现实再一次见证:舆论会左右法律的无奈,无助者因为舆论的关注受到特殊改变的幸运。

这一切,都是当下中国撕裂的缩影,也是每一个评论者对灵魂触动的爆发,无论是持何种立场,还是模棱两可的态度,以及旁观者的沉默。

子不嫌母丑,儿不嫌贫穷。家庭教育,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也与社会同呼吸,体察人情的冷暖。设身置地的想一想,今天我们——假设自己的母亲或者亲人受到伤害,该怎样教育好孩子?

教育不是空谈大论,不要错去任何机会,今天不去教育孩子辨析好与坏、丑与恶,明天拿起用下体对着别人的,可能是你自己的孩子。

减少社会罪恶的根源,从幼儿的启蒙开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好的体验师、随从者、潜移默化的追随者。你今天什么样,明天你的孩子就是什么样!今天你种下丑恶不分的种子,明天结出的或许是恶之花。

家庭教育,可以用两个字:讳、法。

//讳。

避讳是中国的传统,“子为父讳,臣为君讳要是在古代,不讲究避讳,那是要受到惩罚的,重者砍头的故事多了是了。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出自《春秋公羊传》,这是孔老夫子的原则和态度。这种避讳有时候还来自于皇权统治的压力,比如大清时代“文字狱”,轻者流放,重者株连九族,“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话说到了统治者的隐处,外来的满清政权都容不下,可想而知,“讳”是如何重要。

如今社会,“讳”很少讲究了,尤其是“臣为君讳”属于“封建遗毒”要扫除。讲究平等的现代文明,更是容不下了,思想的解放打开桎梏枷锁的同时,也开启了颠覆、丑化、扭曲、歪曲……等等污名化历史人物的滥觞。

甚至从阴暗的心理角度解说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任何思想、文化的启蒙,如何不从客观的反省中走出自己的历史,终究依然在蒙昧的状态中摸索,终究走不出。只可惜,我们——不止我们,大都是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又是夫子说了“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只可惜当今无助者的祭礼成了社会狂欢的羔羊。

//法。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法令是用来引导人民向善的,刑罚是用来禁止奸恶的。

但问题是:聊城法院的判决与其说法律赢了,不如说法律输了。

这应该是社会舆论在经过媒体揭露后被诟病、鞭挞和攻击的地方,在天朝当官不为民做主的情况下,相信法律吗?

法律已经死了!

但是,家庭教育中,还是要教育孩子:相信法律!

心向美好,是我们社会前行动力,在我们这个社会,会有很多很多丑恶与弊端,但正是这些不足与缺陷,社会还是在缓慢的进步,有改善、改进与改良,还有舆论纠偏的力量,而这——正是我们社会前进的基础。

孩子——这正是你们未来的一代追求的目标!

写到这里,还记得90年代的徐洪刚吗?面对歹徒的勒索与流氓,他挺身站了出来!

今天,如果我们面对歹徒的攻击,人人都退却、隐忍与躲避,还有什么精神可以弘扬?

明天,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保护,还能指望你保护别人?

正如小品演的:“虾扯蛋”!

推荐阅读


    

不论是喜欢或不喜欢在心中浮现的时候,都不可以忘记自己的修行——心清清楚楚;如果我们不断地集中注意力到心上,那么我们便已经抓到修行的重点了。禅坐的意思是指:让心安静下来,以令智慧升起。(《茅蓬语录》之“清净自性”)


友情提示: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欢迎其他友情组织或个人转载分享。尊重作者,尊重原创,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二马看天下(EMKTXWTT)”,谢谢!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