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令人发“指”—荆轲刺秦王 || 二马汉字评书

2017-05-13 范登生 二马看天下


成语“令人发指”出自《庄子·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这里“发指”是指头发象一根根手指头突然竖立起来。成语基本含义:多形容人愤怒到了极点,头发都竖了起来。

话说战国末年,秦国的军队准备攻打赵国。燕国是赵国的邻国,燕太子丹听说赵国危急,十分害怕,就去请教侠士田光,田光要他去跟刺客荆轲商量。太子丹见到荆轲就说:“先生知道目前的形势吗?” 荆轲回答说“知道啊,赵国即将灭亡,燕国危在旦夕。”太子丹犹豫了一会儿,又说:“秦王是贪利小人,我想请你拿金银珍宝给他,要他把所侵占的土地还给各国。如果他不同意,就刺杀他。”荆轲爽快地说:“好吧。”

过了不久,秦军果然攻占了赵国,并陈兵燕境。太子丹惊恐地对荆轲说:“秦军就要渡过易水了,请先生早日行动吧。”荆轲说:“我必须先取得秦王的信任,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樊于期本是秦国的将军,得罪秦王后逃到燕国,秦王对他恨之入骨,悬赏千金要他的头。我带着他的人头和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说燕国愿意割让给秦国。我趁秦王高兴时接近并当场刺杀他。”太子丹面有难色地说:“我不忍心杀害樊将军。”荆轲就自己去见樊于期,劝说道:“秦王杀了你的父母宗族,你想不想报仇?” 樊于期咬牙切齿地说:“我做梦都想,就是没有好的办法。” 荆轲便详细地说了他的计划。于是,樊于期当场自刎而死。

荆轲出发那天,太子丹亲自送他到易水,荆轲悲壮凄切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送行的人听着歌声,知道荆轲此去必死无疑,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秦王的残暴,不禁怒目圆睁,头发直竖。

“指”(zhǐ)字是个有声会意字,篆文写作,从手从旨,“手”甲骨文写作,形义为长有五个指头的人手;“旨”表声兼表意,甲骨文写作,从匕从口,“匕”表示食匙,“口”表示嘴巴、进食,“旨”字形义为手拿食匙用嘴巴进食,特指美食。金文写作,从匕从甘,“匕”表示食匙,“甘”表示味道甜美,“旨”字形义为手拿食匙享受美食美味。后来字义扩大,由美食引申为美好的、重要的、关键的、核心的、有意义的等义,并喻指帝王的指示命令,如重旨、要旨、奥旨、言旨、题旨、宗旨、主旨、旨趣、旨意、旨态、传旨、特旨、下旨、圣旨、等。许慎《说文解字》“旨,美也。从甘匕声。”即美食美味。“旨”在“指”字中表义为抓握食匙的手指,以及人身上重要的关键部分。与旨两形会意,“指”字本义为人身上重要的关键的能够抓握东西的手指。故有拇指、食指、小指、中指、指法、指骨、 指甲、指头、指纹、指环、指印、戒指等说法。因手指善于比划并有指示方向、揭露错误的作用,故有指划、指点、指使、指挥、指派、指认、指路、指标、指导、指教、指正、 指事、指令、指明、指针、指出、指责、指斥、指控等说法。“指”的异体篆文写作,同此,从止从人,“止”表示脚趾,“人”即人。两形会意,“指”字本义为人的脚趾。

许慎《说文解字》“指,手指也。从手旨声。”《广韵》“指,斥也。”即指斥。《增韵》“指,指麾也。”即指挥。《左传·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动。”即手指。《管子•侈靡》“承从天之指。”即指示、指引。《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无病而死。’”即指责。《易•系辞上》“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即指向、指示。《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即脚趾。《史记·项羽本纪》“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即竖起、竖直。(第191期)



作者:范登生,二马看天下特邀专栏作家

责编:恬恬

播音:杨晋

推荐阅读


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

欢迎其他友情组织或个人转载分享

尊重作者,尊重原创

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二马看天下(EMKTXWTT)”

谢谢!


微信号:EMKTXWTT

以文会友,以文载道

贯通正能量,打造新思维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