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扇雾霾去!”,那个让1500万人造风除霾的专利通过初审了
是的,你没有看错,那个让1500万人“煽扇除霾”的专利已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初审并公布了,目前,该专利的申请正在“等待实审请求”。
听到这一消息,网友们立刻不淡定了,大家纷纷表示:“哈哈哈哈”“想笑”“难为专家了”“扇到哪?河北?”“吸,我吸还不行吗?”
这么魔幻的操作,外国媒体当然也不会放过。
英国《每日邮报》前两天写了一篇《中式污染处理法:雾霾下的北京居民被告知同时同向“煽扇除霾”》。文章称,来自中国的杜先生在三月提交了这项发明的专利申请,并在七月通过了初步审查。与此同时,中国网民对这个“荒谬的”“不切实际的”“白痴的”方法感到困惑。
那么,这种“煽扇除霾”法究竟需要如何实现呢?
据介绍,实施该方案要求人工在统一的时间,向着相同的方向一起扇动“除霾扇”造风,通过强大的风力和风量带动含有雾霾颗粒的空气流动,进而将其移出这一地区,申请者称该方法成本低,效果显著,能够避免二次污染。
Tips
“以北京市为例:如果有1500万人参加为煽除雾霾而进行的造风运动,并在相同的时间内向相同的方向煽动除霾扇,则可建立起强大的风压,迫使带有雾霾颗粒的空气向同一方向流动起来,在1小时内至少可将10800亿立方米的空气定向推移1米,等同于把40米高、20公里长、20公里宽的地面低层空气顺着风向,在1小时内定向推移了68公里,而北京市城8区的面积也只有396平方公里(相当于20公里长、20公里宽),这种风力足够将首都刚刚形成的轻度雾霾移出北京城,并避免重度雾霾发生。”
虽然面对众多质疑,但该专利申请人杜先生还是充满信心。在接受《华商报》采访时他表示:“我只想踏踏实实做点事而已,没想到会这样。”
他坚持自己的发明可行,“治理雾霾,我从机械除霾、化学除霾等方面都考虑过,但在经济和环保等方面都不太好,上面(注:1500万人“煽风除霾”)我只是打了个比方,请您和网友仔细看一下专利方案的内容,我举例的目的是想说明,人越多,除霾越快越好而已。雾霾不是天天都有,也不是一下子就形成了。 ”
不过,业界和媒体并不看好这项发明。
《法制日报》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该专利尚未进入实质审查阶段,而实质审查申请需要由专利申请人提出,许多人在这一步就结束了申请。实质审查会考量发明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审核通过后将根据《专利法》授予专利。
《华商报》称,科普作家方舟子认为组织这么多人扇霾是不可能的,该发明不具备科学依据和操作性,不太可能通过实审。“即使通过了实质审查也说明不了什么,一项专利不具有可操作性,没人用,等于是废掉了。”
据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国际知识产权部主任魏剑啸解释,该申请能通过初审是因为它的形式合格、要件齐全且缴纳了申请费用。但是符合初审要求并不代表实审会被授权专利。2016年我国专利申请的授权率仅有三分之一。
光明网更是批评这种“人海战术”背离常识,应该警惕。“为什么遭致嘲笑?原因无他,离常识太远,若要去煽除雾霾,恐怕先得煽除常识。”
其实,近年来已经有不少“除霾”新方法进入公众视野。2016年就有报道称,北京市将打开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和十多条宽度达到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通过完善城市的通风廊道系统吹散雾霾。
不仅是中国,饱受雾霾困扰的印度也在这一问题上脑洞大开。2016年12月,英媒报道称,德里的一家燃煤电厂计划安装一台退役的喷气发动机,向上的喷气口将喷射出速度高达每秒400米的上升气流,把电厂的排放物吹到“逆温层”之上。该研究的领导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师、大气科学家摩西·阿拉马罗认为这可能是一项成功的驱散雾霾的新技术。
话说回来,随着冬季的到来,国内的空气污染也逐渐加重,想要召集1500万人把雾霾扇出北京城目前是不可能了。当务之急还是寻找具有可行性的处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来缓解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比起出门拿扇子,我们还是选择戴口罩比较靠谱。
这不,环保部又通知咱们雾霾来了呢。
凤凰卫视欧洲台综合报道
实习编辑:周尔蔚
责任编辑:李乐
精彩推荐
独家 | 英国“恐袭”现场:这位中国医生拨通了伦敦警方的电话…
“婚礼费用由皇家承担 新娘将获得英国籍” 你猜为什么哈里王子选择现在公布结婚消息?
哈里王子与美国女星昨日官宣!但嫁入皇室前还有26件事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