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周末》到“行周末”,一份休刊报纸的微信重生
从“行周末”的案例可以看出,要将纸媒和新媒体融合起来的想法不够现实;要做新媒体就不能拖泥带水,而干脆利落地抛弃纸媒,转战新媒体,也必须像“行周末”这样做出专业、做出深度、做出特色。
印象中,一旦纸质停刊了,也就意味着这份报纸的彻底终结,如《生活新报》、《京华时报》。
杭州有一个很火的微信公众号,叫“行周末”,也是从纸媒《行周末》转型过来的,如今,《行周末》休刊了,“行周末”微信公号却获得了新生。
“行周末”微信公号用2年时间,拥有近80万用户,文章月阅读量达539万,目前新媒体团队共有40人,微信矩阵150万用户。年营收已经达到数千万。2016年7月,“行周刊”的主体公司饮羽传媒获得了由吴晓波、曹国熊领投的800万元天使轮融资。
《行周末》创刊于2004年11月11日,其创始人徐小芳,原来在杭州《青年时报》工作,与一帮时报的同事一起创办了《行报》,后来由于刊号问题,改成《行周末》,也曾经历过纸媒一报难求的辉煌,当时的广告影响力仅次于《都市快报》《钱江晚报》。
到2014-2015年时,报纸销量急速下滑,但期间创办的微信公号“行周末”势头较好。于是,2016年11月11日宣告纸质版暂时休刊,集中精力做微信公号。
谈及为什么停掉纸质版,专做微信公号的原因时,徐小芳说,当时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想让报纸走出困境,比如改版,做更多的读者活动,甚至还想着如何将纸媒和新媒体结合阅读,一些延伸阅读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去网上阅读。后来才明白这样不行,所以2016年选择关停纸媒,全部进入新媒体。
“行周末”主要定位于深耕区域消费的运营商,成为消费者和商家的连接点。简单来说,还是打广告。95%以上内容都是商业性活动。但广告都做得很专业,精耕细作。比如2月5日的推文是一则游轮旅游广告《爸,妈!今年过年不回家了!带全家人去这艘豪华游轮过“新”年,免税区、卡丁赛道、KTV…全有,王力宏都玩high》。“行周末”还强调与一般自媒体的不同,文案采访都像当年纸媒一样深入细致,先收集资料,再实地采访,采访完以后讨论亮点在哪里,然后才动手写,每篇推文都精耕细作。
会为一个选题讨论一下午,然后总结出亮点与要素,内容取舍以及哪些点放大,以及如何设置场景让内容显得更有吸引力。有专业的摄影记者。保证公信力,不正规的医疗广告、不放心的理财广告以及水很深的古玩广告都不接。
编辑:谢苗
友情支持
《2018中国报业转型十大务实案例》评选
已发案例链接
《2018中国报业转型十大务实案例》及评估将在《报业转型》微信公众号每周三、日晚八时持续定时推送,有兴趣的同行请关注《报业转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