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小眼镜”,视力考核进中考可行吗?
中考学生近视将被扣分?视力考核进中考,是否涉嫌歧视?防控“小眼镜”,考试指挥棒能否奏效?
近日,云南省教育厅召开《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听证会,听证的征求意见稿显示,视力将被纳入中考体质健康监测范围。消息一出,引发社会广泛热议。
视力考核进中考
涉嫌基因与经济双重歧视?
视力考核纳入中考成绩,到底怎么考?《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考试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七年级视力若在4.8及以上者可得0.5分,4.7得0.4分,4.6及以下得0.3分;此后,八年级和九年级两次测试,均分别与七年级相比,视力变好或不变得1分,视力每下降0.1,得分减少0.1分。
事实上,视力考核进中考,云南并非首吃“螃蟹”的省市。2019年6月,山西省长治市便宣布从2022年开始,该市中考将增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50分,其中身体素质占20分。这20分包括10分的过程性评价和10分的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心理健康表现等情况;结果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体重、裸眼视力情况,各占5分。
关于视力考核进中考,受访家长普遍持反对态度。不久前,“山西长治将把裸眼视力考核纳入中考”这一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聚焦该话题,一项7万人参与的投票结果显示,有3.9万人认为该举措“涉嫌基因与经济双重歧视”,仅有不到1万人支持将视力考核纳入中考。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试成绩是指通过习得性学习可以获得的效果,视力水平并非通过习得性学习获得,影响视力水平的因素主要是先天性因素和后天用眼习惯,就此而言,应谨慎将视力水平纳入中考成绩考核。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王凯认为,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家庭更有能力利用一些近视防控手段帮助学生防控近视,如给孩子佩戴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软镜等。“以前者为例,一副角膜塑形镜市场价格在1万元左右,使用寿命为1年至1年半。相比普通近视眼镜,角膜塑形镜价格高昂,使用周期短,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家庭将产生一定的压力。”王凯介绍说。
借力中考指挥棒
护眼还是增负?
面对公众的质疑,长治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曾回应,这两项考核,考生最后得分差距并不大,主要是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引导青少年自觉加强体育锻炼、保护视力,提高身体素质。
云南省相关部门也作出类似回应。“视力分是2.5分,考生最后拉开的分差并不大。”云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徐忠祥解释,“视力纳入中考体育,主要是起到导向作用,引导青少年、家长、学校都能尽早重视孩子视力问题。”
视力考核进中考,会是防控青少年近视的一剂“猛药”么?受访专家认为,地方先行先试的做法值得鼓励,发挥中考指挥棒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保护视力,提高身体素质,但其具体“疗效”仍有待观察。
储朝晖认为,因视力面临失分的学生学习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尤其在分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学生可能认为,通过增加学习时长来获得更多的分会比保护视力更划算。”储朝晖提醒说。
视力考核进中考是否会在全国推广,也成为各地家长普遍关注的焦点。今年7月,网上陆续出现多篇标题为《教育部:裸眼视力纳入中考评价指标》《重磅!裸眼视力纳入中考成绩考核,近视学生将吃大亏!》等文章,记者注意到,当时有媒体通过教育部核实,教育部答复称没有将裸眼视力纳入中考评价指标的相关考虑。
防控“小眼镜”
教育评价多元化才能治本
王凯告诉记者,目前国际公认的控制儿童近视的三种方法:一是科学佩戴角膜塑形镜,二是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三是保证每日两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其中,户外活动是最实际、最经济的近视防控方式,时间越长越好,建议学生每天至少保证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事实也证实,户外活动对于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作用明显。上海市在8个区24所小学探索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增至2小时干预试验,近视发生率下降近30%。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首位。储朝晖分析,相比我国,其他国家青少年近视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学业阶段其学生有充足的室外活动的时间。
据了解,教育部推动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同时,引导督促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
储朝晖认为,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严峻的原因在于学生学习负担重,而学生负担重的原因是当前教育体制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单一的评价标准无法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需要承认孩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给他们更多自主学习空间和机会。“评价标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如果没有克服,视力考核进中考收效也不会很明显。”储朝晖说。
版面欣赏
■出品:中国城市报
■作者:邢灿
■编辑:杜汶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