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湾、佛山南海将联手打造“广佛湾”,“超级城市”再近一步?
晚上7点,家住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王永琛走下地铁,再步行5分钟便可抵达家中。就在15分钟前,他还在广州市域内。
“南海区的公交车全都可以使用羊城通、广佛通交通卡,两地无论怎么换乘都很方便。”王永琛说。
随着广佛两地同城化频放“大招”,对于和王永琛一样每天穿行于两城的人来说,双城生活将更具幸福感。
3月24日,广州市规划部门通过的道路规划修编显示,未来,广佛边界将规划80条衔接道路,其中,60条处在“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内。
就在消息发布后的第二天,广州市荔湾区和佛山市南海区两区政府共同发布“广佛湾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国际咨询”,面向全球为广佛湾征集优秀设计方案,力图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两地携手发布‘全球征集令’,这种做法史无前例,代表着政府之间的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1+4”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示意图。(图片来源:“1+4”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发展策略规划招标文件)
广佛两地自古“唇齿相依”
每年近2亿人次通过地铁互访
事实上,共启“全球征集令”是广佛湾的第一步,也是广佛同城化的第N步。
2009年3月19日,两市签署《广佛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这次“官宣”标志着广佛同城化拉开大幕。
又一里程碑的节点发生在十年后。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写入其中。
3个月后,2019年5月,广佛两市签订《共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备忘录》,提出一个总面积为629平方公里的“1+4”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该试验区探索交通设施、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协同、政策对接、实施机制等领域的“边界地区融合发展”合作模式创新,标志着广佛发展又向上迈了一级台阶。
在很多人眼中,广佛这对“亲密盟友”是自下而上的产物。二者之所以能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首先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中心城区相距不到20公里,放眼全国都实属罕见。
除地理位置外,广佛捆绑发展也是因为自古以来两地就“唇齿相依”。
历史上秦朝时,南海郡治就设在番禺(今广州),现南海则为佛山的一个区。“南(海)番(禺)顺(德)”的传统叫法,表明了两地的整体性。
改革开放后,广州和佛山两个城市之间的行政区域均有一些调整。1960年8月恢复市以下设区的建制,把原属佛山专区的花都县、从化县划归广州市;1975年,把原属佛山地区的番禺县划归广州市。
行政区域上虽然分分合合,但在地缘相近、文脉相通的加持下,两地携手成为了“命中注定”。
作为“命中注定”的探路者,广佛最先探的路子就是交通上的互联互通。
2010年,广佛地铁首段西朗至魁奇路通车,开创了国内跨城通地铁的先河,为每日往返两地的“广佛候鸟们”提供了极大便利。而后,不用出站、一张地铁票畅行两市的故事越讲越生动。
根据广州地铁最新年报,广佛地铁日均客流量已超过50万人次,换算下来,两座城市一年有将近2亿人次通过地铁互访。
从另一个视角看,这个客流量已经超过广州市内的4号线、7号线、13号线等多条线路,足以见得广佛之间的黏性已毫不逊色于广州内部之间。
有研究数据透露,如今仅住在佛山南海区的广州“候鸟族”就达到70万人。也就是说,广州相当于塞了一个南沙区的人在佛山。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交通互联互通后,最先享受到红利的自然是交界区。
金融高新区站是广佛地铁进入佛山境内的首站,借着同城化的东风,金融高新区发生着改变。
广东广佛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钟铨表示,开通之初,金融高新区一天客流才400人次,现在日均约有4万人次,呈百倍增长。“眼下,金融高新区、千灯湖站所在的全区已经是佛山的CBD了,这是很明显的变化。”他说。
2021年1月26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广佛肇(广州—佛山—肇庆)高速公路北江特大桥顺利合龙。大桥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与肇庆市大旺区交界处,跨越北江连通两地。北江特大桥顺利合龙标志着广佛肇高速实现全线贯通,粤港澳大湾区再添一条交通大动脉。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轨道+水岸”
城市边缘地带变身融合中心地带
此次突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广佛湾是怎么回事儿?这还要从一次签约说起。
时光回溯到2020年9月25日,广州荔湾与佛山南海签订了《广州市荔湾区与佛山市南海区合作共建广佛新城 科创智谷—广佛融合示范区备忘录》,欲联手打造占地70余平方公里、可容纳百万人口的广佛新城。
相较于广佛新城,广佛湾就像是在新城区域里画了一个小圆。
据当地媒体报道,根据概念规划,片区面积约23平方公里,其中荔湾区约11平方公里,南海区约12平方公里,南距广州南站约10公里,北距广州火车站9公里。具体范围涉及荔湾海龙、南海盐步等地区,以佛山一环高速、贵广南广铁路、穗盐路、花地河、龙溪大道、西环高速、海中路、清风路等为界。
先圈一个大圈,再画一个小圆,这一“城”一“湾”有何区别?又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先把目光放到“城”。马向明告诉记者,广佛新城是在“1+4”广佛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的背景下,由南海区和荔湾区两个区政府谋划的,是广佛同城化最早的地段。
“这两个地段大都为建成区,已经被开发。之所以用了广佛新城这种提法,是因为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要对老区进行更新升级,通过建设新的基础设施、引进新的业态等方式,形成一个新的空间形态。”马向明说。
说完了“城”,再来看“湾”。今年1月,广东省政府对粤港澳大湾区新建城际铁路建设模式作调整,牵头单位由原广东省铁投集团调整为广州、深圳两市。
接到任务后,广州方面积极响应,联合周边的几个城市当即落实城际铁路的建设任务,利用基础设施来推进区域建设。
由此可见,城际建设运营主体的变更是广佛湾出生的关键节点所在。
“随着轨道线建设的加快,在原来70余平方公里的地方就有一部分地段条件比较成熟,可以拿来做先期开发。与此同时,这些地段跟水都息息相关。轨道交通密布,加之水岸交织地带,因此取名广佛湾。”马向明分析认为,在经济发展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对于市场来说,“轨道+水岸”的模式将更加具有吸引力,“此举也在试图将过去两地的边缘地带,变成真正融合发展的中心地带。”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地共同规划,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就是要为广佛同城找到新的价值高地。
“共建也意味着共享。”胡刚分析称,广佛湾将成为广佛全域同城化重要的试验田。对于佛山片区来说,未来或将能享受到广州的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反过来,佛山也将给作为老城区的荔湾区提供更大的土地发展空间,从而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未来这片区域的土地潜力、市民环境等,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广州主动再提共建“超级城市”
联合招商酝酿新一轮爆发
在广佛同城的背景下,广佛同心的提法也掀起过一阵波澜。
2016年11月23日,就在广州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召开前一天,佛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鲁毅率佛山市党政代表团到广州拜访。在工作交流座谈会上,双方提出联手打造“超级城市”,谋划推进更高层次的同城化,共同参与全球竞争,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要素配置。
六天后,佛山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会上,鲁毅代表十一届市委作工作报告,“广佛同城”成为党代会报告中的重要关键词,更首次提出“广佛同心参与全球竞争”。
佛山方面热情高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饱尝同城化带来的甜头。
数据显示,广佛同城化启动以来,佛山GDP从2008年的4333.30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8630.00亿元,近乎翻了一番。2020年,佛山GDP总量10816.47亿元,成为距离广州最近的万亿元级城市。
单从宏观数据来看,合体让佛山一路高歌猛进。不过,学界的一个中观研究同样值得关注。
同济大学教授唐子来曾对城市关联度进行了分析,他采用企业关联网络作为城市关联网络的间接表征,主要针对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的区位信息,计算出城市之间的关联系数。
研究结果显示,佛山的第一关联城市是广州,而广州的第一关联城市则是深圳,第四关联城市才是佛山。
当时有声音调侃称,佛山高喊“同心”的背后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但是,从近年来两地的互动看,广州似乎有改以往的态度,开始积极拥抱佛山。
去年9月,广佛两地商务部门签署了《关于建立广佛同城全球联合招商工作机制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协议》提出,将推动广州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佛山市的制造业深度融合,围绕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制造业等开展补链强链招商,引进一批符合两市发展重点、带动效应显著的优质项目,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3月30日,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举办,“‘发现·新佛山’——2021佛山投资推介会暨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佛山分会”同步举行,总额超70亿元的8个项目现场签约。
“广东省过去的思路主要是向东、向南发展,西联做的并不多,佛山恰巧在西边。这几年深圳发展态势迅猛,深港的体量加起来已经远超广州,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成为广州积极拥抱佛山的催化剂。”马向明说。
值得一提的是,面向“十四五”,广州主动再提“超级城市”。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高水平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加快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联手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广佛“超级城市”。
如此看来,二者越来越“同心”已成事实。记者将广佛两地经济数据以“超级城市”合体计算,2020年两地GDP总量达35835.58亿元,这个数字超过上海、北京,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经济体。
业内人士认为,“超级城市”是广佛一体化经过十年交通与政策互通后,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方向。
“阅读家”图书馆为首家广(广州)佛(佛山)同城公共图书馆,馆内藏书量逾3万册。全馆通过自助借还机等设备实现广佛两地读者系统对接、双城图书通借通还。图为读者在“阅读家”图书馆内阅读书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摄
迎接新发展格局
打造同城化发展的标杆典范
放眼全国,同城化组合很多,但真正有“CP感”的却很少。
“中国城市同城化发展仍面临较多问题。”在独立经济学家、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看来,交通资源配置、公共资源配置、稀缺资源建设用地的指标分配等行政区域化管理,限制了同城化发展进程。而要将现有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竞争格局转化为合作格局,也需要进一步打破区域行政藩篱。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学广提出,同城化存在四个发展阶段——构想阶段、探索阶段、融合阶段和同城阶段。根据他的研究结论,广佛已经进入同城阶段。
眼下,佛山方面提出,“十四五”期间,广佛合力解决制度性障碍、机制性梗阻问题,探索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全域同城化模式和路径,打造同城化发展的标杆典范。
都说婚姻有七年之痒,当同城化已经走过十一载,两市是否还有共同语言?答案是肯定的。
2020年,福州、南通、泉州等城市GDP先后突破万亿元大关。激烈的区域竞争加剧了佛山的压力。
记者注意到,佛山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定位是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鲁毅表示,佛山将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战场、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对于佛山来说,在制造业创新升级、以及现代产业体系的升级需求下,广州的配套供给都不可或缺。
而对于广州来说,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新发展格局下也肩负着崭新的责任。
在广州“十四五”期间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推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取得决定性重大成就”排在最前列。
要实现上述目标,势必呼唤更多的需求。踏过万亿元GDP门槛,拥有800多万常住人口的佛山,无疑是以最好的盟友入围。
“十四五”时期,广佛的发力点在哪里?
广州提出,“十四五”时期,西部着重加快广佛全方位深度融合发展,强化交界区结对合作,提升广佛极点辐射力。
佛山则表示,将高水平建设“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加大科技创新协同攻关力度,共建万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借助广州现代服务业优势,推动广州生产性服务业和佛山制造业深度融合。
由此可见,在解决交通互联互通的基本问题后,广佛同城渐入“深水区”。下一步需要啃的是“硬骨头”,即如何进一步打破行政边界。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两个城市之间仍然存在很多无形的壁垒。
“比如佛山车牌不能自由进出广州,两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也不统一。此外,医保的异地结算、教育资源的共享也存在各种壁垒。”王永琛在佛山生活多年,他坦言道。
有观点认为,随着同城化的不断推进,未来或许存在广州对佛山产业“抽血”的风险,即部分企业会被一线城市广州的配套、政策所吸引,将总部迁至广州。
对此,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曾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从大的方向和趋势来说,广州佛山同城化发展所得到的利益肯定大于弊端。从地图上看,广佛已经连成一片了,这样的优势是发展同城化最有力的条件。过度在乎行政边界,对两地来说会失去更多。
但君子和而不同。孙不熟提醒,同城化并非是要完全打破边界、完全的同频共振,而是要找到一个让双方都舒服的理想距离,从而实现“1+1>2”。
对于同城化最终的走向,孙不熟希望,二者能构建一个无差别都会区,两地居民异地生活、工作完全体会不到边界感,两地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比如高明区和天河区在经济发展上只有总量差距,而无贫富差距,甚至连两地房价都可以向中位数靠拢,直至拉平,就像硅谷那样,住在市中心和住在郊区没什么两样。”孙不熟说。
■出品:中国城市报
■记者:郑新钰
■稿件编辑:何玲
■微信编辑:杜汶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