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须小心!高价低效,线上心理咨询暗藏乱象→

马源 中国城市报 2022-05-21




近日,一则“网络平台上‘心理咨询师’的疏导能让重度抑郁症患者痊愈”的网贴引发许多网友关注。患者被告知这种治疗方法“不就医、不吃药”,仅靠心理疏导就可以完全治愈重度抑郁症。但事实上,一些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非但没有缓解,还愈发严重。


当前,社会节奏日益加快,不少上班族和学生面临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线上心理咨询成为很多人排解负面情绪的优先选择。记者通过调查得知,不少心理咨询课程打着“疗程短”“疗效好”的招牌在社交平台上拥有较高热度,费用为100—3000元不等。所谓的“心理咨询师”,很多并未持有相关从业资格证。在这类咨询平台上接受治疗的患者有些被骗取高额的治疗费用,有些则由于不正规的治疗手段而导致病情复发或延误,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



线上心理咨询靠谱吗


家住四川省广元市的梁女士今年31岁,是一位轻度抑郁症患者。从表象来看,梁女士与普通人并无不同,但她告诉记者,她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灰暗的时期。


“刚开始接触网络心理咨询是经熟人推荐,所以我也没有要求对方出示相关资质证书,价格方面是打折后每小时200元。”梁女士在咨询了6次后就结束了治疗,因为她感觉到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对她的情绪不能起到任何疏导作用。


“更严重的是,由于疏导的方向不对,还曾导致我的情绪很不稳定。”梁女士说,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曾多次向她暗示抑郁症就是精神疾病,不好治,治好了也非常容易复发。“其实就是变相地让我继续购买疗程。”梁女士对记者说。


梁女士的情况并非个例。在陕西省西安市工作的杨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婚姻失败给自己心理上带来很大创伤,因此她于去年12月在某平台购买了心理咨询课程。


“我一共买了两次课程,但都没有起到太大效果。”杨女士介绍说,第一次购买课程时,“心理咨询师”只是简单地了解了一下她的个人情况,就转而向她推销起1万多元的心理课程,价格之所以贵是因为“有老师一对一进行指导”。杨女士说:“第一次课程结束后,我感觉没什么用,就想再试试高价的,想着或许效果会好一点。可‘咨询师’刚和我沟通了两次就开始敷衍我,感觉钱都白花了。”


一些购买了线上心理咨询课程的消费者对记者表示,平台在收取费用后,“咨询师”的态度会变得冷淡。课程的内容一般只是简单询问、应付了事,有些甚至给消费者洗脑,促使其购买价位更高的课程。


行业管理体制亟待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三条指出,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尊重接受咨询人员的隐私,并为其保守秘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理门诊王旭梅教授指出,随着心理健康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些“鱼目混珠”的现象也随之出现,特别是目前在心理咨询行业中出现的一些乱象,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比如没有明确规定的收费标准而自行决定过高收费,甚至为了多收费而不当延长咨询时间;有的心理咨询人员探知来访者的‘秘密’,未能处理好咨访关系;也有些咨询人员把精神疾病当作普通心理问题处理,非但无效,还错过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王旭梅举例揭露了类似乱象。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心理咨询的收费标准是按公立与私立机构区分的,公立医院的收费严格按照国家已订立的标准,而民营机构的收费则不受限制。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心理咨询价格普遍依据心理咨询师的资质、从业经验等实行阶梯定价,每小时从800元到4000元不等,而且经常会推出打折、赠送时长等活动,在这样的模式下就出现了一些心理咨询师故意拖延时长、诱导过度消费的现象。


王旭梅说,监管的缺失纵容一些心理咨询人员将“向钱看”当成唯一标准,由于缺乏医疗部门监管,心理咨询行业甚至没有对超范围行医的约束和自律。


专家:当选择正规专科

医院或临床心理科就诊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杨贵刚表示,在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寻求自己身边亲人、朋友的帮助,或者求助于正规医疗机构的心理医生,利用专业技术进行心理疏导。平时也可以多进行心理调整,比如认知行为调整或者体育锻炼,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可以克服轻度的心理障碍。


杨贵刚建议,患有轻度心理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芳香疗法来适当调节自己的心情。日常生活中香味对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清新的香味对于调节人的情绪、治疗心理疾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确定自己心理是否出现问题,可以选择去正规的精神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临床心理科确诊;如果发现心理疾病较为严重,则需要在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后,听从医生安排进行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如果轻信网络上的各种不科学真假难辨的信息,可能会导致漏诊、误诊或过度诊断。


此外,杨贵刚还提出,如果感到焦虑、精神压力大,想要通过网络平台寻求帮助、释放压力,可以在下载软件应用前,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其资质、是否涉诉或是否已被工信部查封等再确定使用。心理疾病不能轻视,也不能病急乱投医,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进行治疗。


版面欣赏

■出品:中国城市报

■作者:马源

■编辑:杜汶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