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许多中国大学生不爱学习?

2016-05-10 难以选择的 大学声


在大学里,我们身边的同学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爱学习的大学生,另一种则是不爱学习的大学生。 在211,985这些公认的精英学校里,可能还是前者占多数,而如果考虑到包括二本,三本的整个大学生群体,我们不得不承认,不爱学习的大学生比爱学习的还要多。 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经历过高中三年巨大的学习压力,削尖脑袋一门心思挤进大学的门槛,却突然不爱学习了呢?


学你不喜欢的专业就像和你不喜欢的人结婚,是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人在学习自己喜欢学和擅长学的东西时,所表现出的动力和效率,和被逼着学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时是完全不一样的。

 

学一个你有兴趣的专业,就好像在和你的梦中情人拍拖,能让你奋不顾身废寝忘食,你会吃饭也想着它,睡觉也想着它,你会幻想和它在一起的未来,你会为了学好它而背单词,锻炼,定时作息,努力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而学一个你毫无兴趣的专业,就好像陷进了一场丝毫没有爱情的包办婚姻,你在其中感受不到任何的愉悦,而只有无尽的厌烦和痛苦,最终你学会了逃避,学会了说谎,学会了深夜流连于昏暗的网吧,借在游戏里大杀特杀的刺激来暂时忘掉生活中的郁闷,每天得过且过的混日子,则是因为你不敢直视自己的未来。

 

我经历的三年一半学霸一半学渣的双面生活

 

我本人对这两种感受都深有体会,因为我的大学四年,过的就是一半学霸一半学渣的双面生活。

 

我的本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属于计算机类。当时由于高考考砸了,是被调剂进去的。

 

大一上学期还好,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接触C语言,java,数据结构这样的计算机专业课,我就明显感觉到,我一点也不适合这个专业。这些计算机语言的思考方法是我无法理解,更不可能感兴趣的。

 

更重要的是,我在这个专业里未来不可能有任何的前途,凭我的脑子,根本不可能靠写代码来混饭吃。

 

但我也并不想再回炉重造,重新经历一遍高三,于是就从大二开始,在另一所大学同时进修经济学的双学位,利用每周周末两天全天,以及每个寒暑假的时间来再学一门专业。



 

现在想起当时决定报双专业时的心情,就好像那些婚姻生活不幸福又不敢离婚,出去找婚外情来填充感情空白的人一样,既兴奋又好奇,还有些忐忑,万一重蹈覆辙,再选了一个不感兴趣的专业,那我该怎么办呢?

 

但我还是很幸运的,在第二次选择中,我找到了一生的真爱。

 

于是从大二开始,我的生活节奏就成了:每周周一到周五,和宿舍里的一帮学渣一起,逃课开心地泡网吧打游戏下电影看美剧;

 

然后每个周六周日则会早晨七点起床,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去二十多公里外的另一所大学去上课,听一天课以后再晚上坐车回来,往往到学校时食堂都关门了,只好买两包方便面充饥。

 

为了拓宽自己在经济学方面的知识面,除了老师讲的内容之外,我还或买或从图书馆借,弄来了好几本外国翻译过来的大部头经济学教材来研读,像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博迪的《投资学》,都是花了一两个月才啃下来的。

 

为了提升自己这方面的知识面,平常还会阅读大量的财经类报纸,杂志和网站。至今每次走过报刊亭,还总会习惯性地买一期最新的《经济观察报》或者《第一财经周刊》。



 

因为对经济学的知识有兴趣,在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感到的是满满的爱,是无限的求知乐趣。

 

而在自己的本专业计算机这边,我则是能逃的课一定要逃,能抄的作业一定要抄,实在没得抄就干脆不写了。有的课到最后都不认识老师是男是女。考试时基本要么靠监考老师慈悲,要么靠宿舍兄弟帮忙,实在运气不好两边都不沾就挂掉。

 

而这样三年的双面生活的结果就是:本专业一共挂了十几门课,最后还是请老师送礼才延期一年重新补考拿到的学位毕业证。而在经济学这边的课程,则基本每门专业课都能达到八九十分的水平。

 

至今,我仍然是连一行代码都写不出来,本专业学的东西全都还给了老师,而经济学的思想方法却是我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以致于有人问我是学什么专业时,我都会直接跟他说我是学经济的。

 

至于我的计算机本专业,我就把它当做一场失败的婚姻,我也不适合它,它也不适合我。我和这个专业之间的结合完全是一个错误,从一开始就没有爱,所以我们之间最后注定要失败。

 

中国大学生对专业的选择非常盲目

 

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高考之前基本就是一条单行道。所有人都是沿着小学——初中——高中的道路走过来的。大家都挤一座独木桥,享受着一样的填鸭式教育。

 

而进入大学以后,我们面前的道路则突然发散开来,甚至让我们难以适从。




中国的本科招生一共有500多个专业,其中大半专业的名字对于高考考生和他们的家长来说都犹如天书。有些就连专业人士都很难鉴别。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这兄弟三个互相都有什么异同,各自学的是啥东西。

 

你对眼前的这些专业基本毫无所知,而又要在几天的时间里填好表格决定自己的志愿,于是最终也就只能要么闭着眼睛瞎填一气,要么从那些每篇都看上去很美的专业介绍里,努力寻找自己未来要陪伴你四年乃至一生的专业。其成功率恐怕还不如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

 

高校对学生转专业的限制非常苛刻

 

中国的高校大都为学生入校后转专业,设置了非常苛刻的门坎,像我们山东建筑大学当年就明文规定,只有大一GPA前10%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转专业。而至今大多数学校还在执行类似的限制,只不过有的放开前10%,有的是15%,有的是20%或者其他条款而已。

 

于是造成的结果就是,开始就选错专业的学生往往面临类似“第22条军规”式的荒诞困境:觉得现在的专业不适合你很难学好,想换一个专业吗?先考到级部前10%再说吧!但我要是能考到前百分之十,我还用得着转专业吗?

 

(第22条军规来自同名经典战争小说,规定在战场执行任务的飞行员里,“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同时又规定,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人就肯定没发疯,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



 

就好像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为了搪塞那些在战场出生入死的军人,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当炮灰一样,这些苛刻的限制也是为了搪塞学生,让他们心甘情愿充当大学落后的管理制度的炮灰。

 

其作用就好像封建社会对于离婚的苛刻限制,表面看来让婚姻更加稳定,但实际上剥夺了很多本来可以挽救的同学的未来。

 

高校的指导老师在面对这样,明显对所学专业没兴趣却又受政策限制无法转专业的同学时,往往只能劝他们接受既成事实,静下心慢慢培养对于专业的感情,说不定哪天就又有兴趣了呢。

 

这种论调和街道居委会大妈调解家庭矛盾的口气简直一模一样——离不了就好好过,说不定哪天就又有感情了呢.......话虽然没错,但并不能解决问题。



 

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大学里选专业盲目,转专业难的问题由来已久,高校的管理者也并非不知道这些落后的政策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伤害有多大,但限于不同学院及专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摆不平,近年来敢于开放学生转专业限制的大学也只有中国科技大,中国农大等很少一部分院校。

 

今年4月底,北大宣布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除教育部规定和北大招生录取时明确不能调整专业的情况外,北大在校本科生可以在第一学年末或第二学年末自主申请转专业。原则上,学生在学部内可以自由转专业。



 

当今想要解决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在选专业,转专业,学制调整等问题上,更多的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在学生和专业的搭配问题上,学校应该起到的是完善学科科普,引导同学更好的认识各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前景,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而不是对学生选择自己适合专业的努力百加阻挠。

 

选择专业这件事,大学声能够帮你。

 

而大学生,以及即将跨入大学的准大学生们,则应该更加慎重地对待专业选择的问题,把它放到和选择未来另一半同样重要的人生大事的高度上来考虑。

 

在做出选择之前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专业的相关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以及自己的人生规划进行慎重考虑,在必要时寻找专家帮助,借助他们的专业经验帮助你进行专业的选择。



 

在未来一段时间,大学声也将推出“专业大科普”系列文章,包括一系列的专业介绍,专业解惑,以及专业趣闻等知识,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大学里的各个专业。

 

同时,我们还将推出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及我们对于高等教育的理解和研究而开发出的,能够科学地帮助你进行专业选择的测评软件,让你更清楚的了解自己适合的专业类型,在选择专业时摆脱盲目。

 

欢迎同学们持续关注我们的专业科普系列文章,愿你能早日找到你在专业上的真爱。


想了解更多有意思冷门知识请点击


女朋友让我给她未来的承诺我给不了怎么办?


虽然欢乐颂三观歪,但是人家穿得正啊!


在大学里,完全听不懂老师的方言怎么办?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大学生大开脑洞奇葩问答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