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既然收入还不如农民工,我们为什么还非要上大学?

2016-12-07 思考人生的 大学声



日前,国内大型蓝领招聘平台58同城招聘针对城市服务行业进行了一项专项调查,发布了2016年城市服务业高薪榜。

 

在这项榜单上,薪水排名前四位的职业是:按摩师,健身教练,月嫂和汽修工,这几种工作的平均月薪都达到了1万元以上,而榜单上还有司机,厨师,快递员等工作项目。

 

在这个榜单上的职业,基本都和大学生都没啥关系,难道大学生已经成了社会的低收入阶层了吗?


上了大学收入还不如出来打工,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上大学在经济上到底合不合算,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现在的大学生刚毕业及工作前几年,大概能拿到多高的薪水?

 

关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并没有公布权威的统计数据,但从陈大夫查到的几个求职平台,以及专门研究就业问题的几家公司近两年公布的“大数据报告”来看,虽然数字高低不同,但基本都集中3000-5000元之间。



 

而这个收入水平,假如和一二线城市的快递员,送餐员,以及需要更高技术经验要求的月嫂,汽修工之类工作相比,确实显得比较寒碜。

 

再加上做蓝领工作的同龄人,往往就业要更早,中专或高职毕业就开始工作了,平均比大学本科生要早至少两三年,有的甚至十六七岁就已经开始出来打拼了。


 

你刚走出象牙塔开始适应社会时,他们可能已经早就摸透门道,甚至可能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小生意买上车娶上媳妇了。

 

所以,如果统计口径不仅限于985,211高校,也不限于北上广这些大城市,而发散到全国各种阶层不同地域的话,至少在25岁以前,大学生的收入和生活状态(物质上来说)不如没上过大学的同龄人,这并非一个小概率事件。

 

“大学生收入不如农民工”现象,

背后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

 

事实上,所谓“大学生收入还不如当农民工”的说法,在社会上一直都存在,但至少到2010年之前,多数明眼人都不会把这种说法当真。

 

在2010年以前,中国一直处于“人口红利”阶段,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一年比一年多,这些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往往给口饭吃就愿意干,拉低了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导致以卖体力为主的蓝领工作的工资水平在进入新世纪的前十年,一直在增加但增速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

 

而当时大学生的数量,虽然经历了持续的扩招,但仍然受每年招生指标的限制,始终有一定的限额。



中国年龄人口分布

 

陈大夫作为一名85后,对此也是深有体会。我们当年所经历的高考,比现在的高考淘汰率要高得多,竞争也更加激烈。

 

正因为如此,当时虽然也有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现象,但白领工作的收入,一般还是显著地高于蓝领收入的。

 

但由于80年代中后期,中国执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制度,生育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从2011年开始,中国社会的人口红利渐渐消失,到现在已经变成了显著的负红利。



中国的劳动人口总量在2012年之间达到顶峰,之后逐年下降。

 

社会劳动力供给的逐渐减少,带来了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加速上升,而在这个过程中,收入提升比较快的则成了底层的蓝领职位。

 

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假如你经常在麦当劳肯德基店门口看他们的招钟点工的告示,就会发现近几年里,几乎每年他们招工给出的工资水平都会上涨。

 

2009年,杭州KFC的兼职工资还是6-7元一小时,到2012-2013年时就涨到了10元左右,而到2016年,我现在在赶集网上查到的好几家肯德基门店给出的薪酬,已经是12-13元一小时。



肯德基麦当劳的兼职工资,往往比官方公布的工资数据

更能体现底层蓝领工作的薪酬水平变化

 

而大学生所集中求职的白领工作岗位,则基本不受人口数量的影响,其人才供给的主要来源——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近年来也基本保持稳定,所以工资上涨速度明显比社会总的工资水平涨速要低。

 

这种社会整体收入分配比例的改变,才是“大学生不如农民工”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



 

而这些年以来,实际上不论从全世界还是中国,整个的宏观经济情况来看并不能算是景气,放在全世界背景上来看,在几年的时间里,出现这样快速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增长,全世界也基本只有中国一家。

 

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事实上,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速度L型的放缓,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早已经成为朝野的共识。



 

从2016年开始,社会工资水平的上涨也明显降速,从目前已经公布工资指导线的19个省份来看,增速较前几年均有明显的下滑,尤其是以东北华北重工业基地为主的一些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省份,在东三省甚至出现了普遍的社会经济收入水平负增长。

 

所以从长期来看,陈大夫觉得同学们并不用非常担心自己上了大学,会不会一直比自己上高职中专的朋友还穷。大学教育总体上来说还是有价值的。

 

我们为什么非要上大学?

 

在95后的大学生里,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可能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从来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为什么非要上大学?

 

这也很正常,相当一部分家庭从孩子还没上小学时,就给他们灌输的是这样的价值观:人生只有好好学习,然后高考上大学这一条路。

 

这样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同学,就好像不会去考虑为什么我要吃饭,为什么我需要呼吸一样,一直的思维方式就把上大学当成理所应当,区别只在是考上一本二本,重点还是普通院校的问题。

 

但这样的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当他们从大学里拿到文凭出来找工作时,却发现自己收入还不如身边的初中高中生,难免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产生怀疑。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非要经历高中三年和高考的痛苦,去挤上大学这条独木桥,再付出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在大学里学那些并不一定真的在工作中用得着的知识呢?



 

在陈大夫看来,主要大概有以下的三个理由:

 

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提升社会层次的最有效手段

 

最近不少人都在谈论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教授的孩子更容易当教授,农民子弟更可能还是农民。

 

和不少论者义愤填膺的姿态相比,我对社会阶层固化的看法比较平和,这本来就是任何一个正常人类社会的固有现象,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在社会分层的过程中,基本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你所在的家庭,决定了你的下限,而你所受的教育,则决定了你的上限。



 

在整个社会基本大方向还是普遍向好的前提下,只要你自己不作死吸个毒坐个牢啥的,想保持自己原有的社会阶层是不难的,这就是你的生活方式的下限。

 

而你假如有向上突破的想法,那么考大学,考更好的大学则几乎是你唯一的途径。

 

受教育从来都是底层青年人向上突破最重要的阶梯,正因为如此,即使高考制度有千般弊端也还要保留慢慢改良,因为直接将其取消换成别的选拔人才方法,会动摇社会稳定的根基。

 

清政府当年的崩溃,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亡在那些因为科举取消而愤恨不已的士子手里,前车之鉴,当局者不可能不重视。



安徽毛坦厂中学家长万人送考

 

较低社会层级出身的青年,如果没接受过高等教育,想要突破自身社会阶层的上限,进入新的社会阶层,在目前的“新常态’社会里是相当困难的。

 

大体而言,农村贫困家庭出身的同学,心理的安全感是显著比较差的,对于某学期成绩退步,没拿到奖学金,被老师批评了之类的事情,比中产出身的同学要敏感的多。

 

原因很简单,他们假如不加倍努力,就无法冲破社会阶层的天花板,毕业就无法在大城市里找到一份足以支撑生活的工作,最后可能还要回到家乡,重复他们父辈的生活轨迹。而当初他们拼尽全力考出来,就是为了今生不再过那样的生活。



 

那些你眼里习以为常的东西,他们可能是经历了你想不到的艰难困苦才得到的,因此他们学起来才会如此的拼,才会为了那小数点后两位的GPA分数,而放弃很多你不愿放弃的东西,比如看美剧,比如打LOL,比如谈恋爱。

 

在大学生里,对于“好好学习才有出路”的道理,信念最坚定的往往是来自中国社会最底层——贫困地区农村的同学,因为他们亲眼看见过真正的底层的样子,他们不会去幻想不用努力轻轻松松就能过上好日子的美梦。

 

虽然起薪低,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要更加广阔


 

虽然不少大学生在刚开始进入社会职场时,都会遇到发现自己的起薪收入水平,还不如上完高职就出来打工的同龄人的情况,

 

但一般来说,只要你的文凭不是混来的,那么比较大大的几率你是可以在今后的几年里后来居上,逐渐赶超的。



我的职业启蒙,就是在这样一所小影院里接受的

 

陈大夫大学刚毕业时,第一份做得比较长的工作就是在一家电影院,身边的同事有初中生,也有高中生,我和他们做的完全是同样的事情,薪水也是一样。

 

课余在电影院里打过工的同学可能了解,影院里最无聊的工作之一就是制作爆米花,配料就三种:椰油,焦糖和玉米,机器和原料全是美国进口的,傻瓜到你按次序放进原料,到点了就会自动叫唤,提醒你出锅。

 

但我去做爆米花时,闲的实在无聊,就在那里像做化学实验一样试验放不同比例的油,玉米粒和糖,用不同的火候,然后记录下出锅的爆米花的口味,总结规律,找出最优的配比组合。

 

然后我爆出来的爆米花的味道就是和别人的不一样,很快我就去给他们示范爆米花的正确做法了,而这些年里,我去过许多家电影院,也再也没吃到过像我爆的那么香的爆米花。吃一粒就知道,要么欠火候,要么配比不对,要么就是放了两三天的陈货。

 

即使像制作爆米花这样无聊的工作,假如你有钻研的精神,你也可以做的和别人不一样。更何况其他事情了。




在我在影院工作的这些年里,和我打交道的同事大都没上过大学,当然其中有的非常努力,有的做事非常拼,比我强得多,但他们身上有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看事情的眼光往往局限性特别严重。

 

换句话说就是眼界太窄,不思进取。许多都是拿破仑提到过的那种不想当将军的士兵。


让他去站柜台卖票,卖了一个星期也不知道自己卖的片子是喜剧,悬疑片还是历史片。

更不会去想自己假如打算想去更好的岗位需要学习哪些东西,是不是要学学怎么用EXCEL做排班表格,是不是应该学学怎么做影片放映计划,很少能遇到一个有主动学习欲望的可塑之才。

 

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其他同龄人相比,有一点比较明显的区别是:普遍具备一定的主动搜集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没上过大学的青年里,只有很少数人拥有。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做同一份工作,大学生也一般更容易被升职的原因。



 

而且大学生集中从事的白领职位一般来说都有自己的职业成长道路,唯一真正的天花板就是你自己的能力限制。

 

而送快递送外卖这样的工作,虽然上手快薪水高,但天花板明显的就在那里,你30岁时不会比20岁送的更多更快更好。从长期来看,孰轻孰重,还是要你自己去掂量。

 

大学生有更大的几率进入更好的社会圈子里

 

如果你有过在社会上工作的经验你就会发现,一般来说,假如单位里不是一边倒的全是大学生或者全都不是,那么一般来说双方都会形成不同的圈子。

 

即使是在最讲究平等的部队里,也往往是大家按地域山东人四川人山西人各有自己的小圈子,但一支部队里的学生兵国防生,只要有那么几个人也会形成自己的圈子。



不同的圈子里的文化和价值观可能截然不同

 

可能你在大学里求学的四年,他们可能是在富士康的车间里,一天十几个小时的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制造着要出口到美国的苹果手机;

 

可能是在家乡务农,几年不见已经像他的父辈一样沉默,对村子外的事情毫无兴趣而且几乎一无所知;

 

也可能就是你身边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每天骑着电动车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

 

经历了四年求学,我们和那些不再读书的同学朋友之间的人生经历,价值三观经常会形成相当的差距,有时可能互相沟通都会有障碍。



即使你不去主动混圈子,也无法否认它的重要性

 

当然,怎样选择自己的社会圈子是每个人自己的自由,但你选择的社会圈子的质量,显然会和你的事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了解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并不是为了在别人身上刷优越感,也不是让你去仗着学历高去歧视别人。

 

“唯学历论”和“读书无用论”是一个光谱上的两个极端,两者都是谬论。越有知识的人应该越平和谦卑,而不会像某些半瓶子醋的人一样拿自己上过什么水平的当大学到处吹牛。

 

因为他们明白,自己占用了社会给予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就有义务将其充分利用,而不是逃课在宿舍里睡大觉,考试时再随便抄抄60分万岁。



 

同学们既然接受了高等教育,就要有一些比纠结起薪是三千还是五千之外更高一点的追求,比如你到底想有怎样的学业规划,比如你打算给社会带来什么贡献。

 

因为归根结底,决定一个人前途的还是眼界和格局,文凭只是手段而已。



想了解更多有意思大学故事请点击


有哪些没有专业知识就get不到点的冷笑话?


在大学里,单身是一种罪吗?


2016年,你觉得最值得推荐的一本书是什么?




迅速下载快速学好英语的神器,每周赚取千元奖学金!戳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